交人要广泛,谁知哪块云彩有雨
不要放过每一个交往的机会,也不要放过每一个认识的人。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可能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很多时候,初次见面的两个人并不知道彼此是否气味相投,是否将来能有合作的机会。毕竟,像所谓“一见如故”,“立谈中,死生同”,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成为生死相托的朋友,这样的情形是很少见的。而对于我们的人脉拓展来说,其目的绝不是寻觅类似的生死之交(有这样的朋友当然很好),而是和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所以人脉拓展贵在广泛,不放过每一个交往的机会,也不放过每一个认识的人。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可能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在这方面,古人早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信陵君都有广为传颂的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养士”,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尽量提供机会让他们各尽其能,暂时没有表现的也提供食宿,“养”起来等待时机。
有一次,益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用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很高兴,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益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www.daowen.com)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会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益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由来,虽然是乍一看很不起眼的才能,但在危急时刻却发挥了奇效。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孟尝君瞧不起这两位门客,没有收留他们,那他还有可能逃回齐国吗?而与孟尝君同时的信陵君也同样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搜罗了不少才能卓著之士,他主动折节下交的看城门的侯赢、屠朱亥等,都曾在关键时候为他立下大功。所以结交越广泛,就概率而言,就越可能结识到对自己有用的人士。
而想广交天下友,关键是要有耐心,有气量,勿存偏见。第一观感未必是准确的,有些人尽管一见面你就不太喜欢,也不应立即放弃,慢慢去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也许彼此还能成为好友。而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以衣着取人等偏见更是我们在人脉拓展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三国时有一位“凤雏”先生庞统,和“卧龙”诸葛亮齐名。他先是投靠东吴孙权,但孙权见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以为传言失实,就拒绝了。他转而投靠蜀国刘备,刘备发现庞统虽然面貌丑陋、态度傲慢,但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遂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同等职位。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但他留下了教训。而刘备吸取了这个教训,广泛接纳天下贤士,正是他从一个“织席小儿”成为雄霸一方的君主的成功秘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