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正视批评的人凤毛麟角
没有多少人能够正视别人的批评,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
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炼到家的圣人。和我们来往的都是感情丰富的常人,甚至还有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超人和圣人能够虚怀若谷地对待别人的批评,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当我们想说“你错了”时,应该明白,对方十有八九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就像我们自己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你错了”的评价一样。
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这位先生却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
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不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说“你错了”,不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只要让对方听出或看出“你错了”的意思,他就绝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这样只会使他想反击,但决不会使他改变心意。即使你搬出孔子或柏拉图理论,也改变不了他的成见,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永远不要这样说:你的确错了,不信我证明给你看。
这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
没有多少人能够正视别人的批评,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www.daowen.com)
人性表现出来了,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这不是修养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使修养大到能接受批评的程度。
因此,当我们想说“你错了”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哪怕我们费尽口舌,对方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样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无论他是否辩解,他都不会真正接受我们的批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承认是“我错了”,也许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决不肯承认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问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急剧减少。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
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能轻松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了。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说“你错了”的地步,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对事情有好处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如《菜根谭》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应满足的第一个要素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对方的错误,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过于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第二个要素是: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此外,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第三个要素是:不要进行比较。指出对方的错误,要就事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人比人,气死人”,这只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这样说:“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