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人与人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尔斯做过试验:先向被试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多次的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通过另一个实验,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证实了上述观点。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学生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也许你会有疑惑,人与人的交往难道真的这么简单?
试想,如果你有两位关系一样近的亲戚,一位与你住在同一座城市,你们经常见面,每次聚半天;另一位在另一座城市居住,你们每年聚一次,每次呆在一起一个星期左右。几年过去了,你更喜欢谁,与谁更亲密?(www.daowen.com)
一般来说,你会更喜欢那位经常见面的亲戚,你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为什么?这就是“多看效应”在起作用。见面次数多,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亲密感。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时间长,也难以消除因间隔的时间太长而产生的生疏感,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摩擦。
显然,在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机会。
比如,你想赢得领导的注意与重视,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
有一句管理名言是这样的:下属的报告永远少于领导的期望。领导都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为,下属及时的汇报能让领导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报告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总结,也是与领导交流的一种方式。领导通过报告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是否经常向领导汇报,是下属能否得到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
有的下属会想,如果经常向领导汇报,不如一次汇报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与领导进行深入的交谈。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不过,领导通常很忙,向领导长时间地汇报一次,要找到恰当的时间并不容易。况且,汇报时间长,未必效果就好。相反,如果经常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次数多了,向领导陈述你的成果、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多了,领导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
为此,你必须经常向领导汇报:完成工作时,立即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按时汇报;预计工作会拖延时,及时汇报。这样,与领导越熟悉,领导越可能喜欢你、提拔你。
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方法也适用。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话,效果反而不好。你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别太长。这样,给对方一个念想,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