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会计等式
2.2.1 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来描述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和结构的、能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资产,即能以货币计量并具有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然而企业的资产不可能凭空形成。资产无论以什么具体形态存在,都必须由资产的所有者提供,企业的资产都有特定的来源或形成渠道。企业的资产提供者会对企业的资产提出种种要求权,会计上将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权益则体现为由不同渠道取得这些经济资源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资产和权益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资产不可能脱离权益而存在,没有资产,就没有有效的权益;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同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然有相同数额的资产。任何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其权益总额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之间这种客观存在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叫做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简称会计等式。
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称为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各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其来源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由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如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等,这类权益属于债权人权益,又称“负债”,负债在未偿付之前,是企业资产的一种来源。另一部分权益是企业的投资人提供的,称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债权人权益和投资人权益,虽然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债权人权益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人的要求权,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人权益则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因此,会计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投资人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上述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例2.1] 某物业服务企业月初拥有资产总额1000000元,包括银行存款150000元,其中50000元由银行短期借款提供转存,100000元由投资人提供;库存原材料250000元是从物资供销公司赊购的;设备600000元由投资人提供。可见,该企业总资产1000000元来自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即负债总额300000元(短期借款50000元,应付账款25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700000元,它们分别表示债权人和投资人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此时,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以量化表示为:
1000000元=300000元+700000元
2.2.2 会计恒等式的扩展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发生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外,还会取得收入,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相应的费用。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其差额即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为企业的利润,反之为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上述等式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而形成的恒等关系。它表明,从动态考察,某一期间的利润是已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因此,称之为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可以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费用可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若收入大于费用,所有者权益将按确定的企业净利润额增加;若收入小于费用,所有者权益将按确定的企业净亏损额减少,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者要承担企业的盈亏。由于利润在未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必然影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因此在会计期间观察企业6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时,上述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扩展为以下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即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假定上
例中该物业服务企业月份内出售产品一批,收到货款收入存入银行100000元,转出该批产品成本60000元,得利润40000元,期末总资产由月初1000000元增加到1040000元(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产品成本减少60000元,净增40000元)。会计等式的扩展形式可以量化表示为:
1040000元=300000元+700000元+(100000元-60000元),移项得:
1040000元+60000元=300000元+700000元+100000元(www.daowen.com)
此时,期末新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该量化表示为:
1040000元=300000元+740000元
由此可见,在期初这个特定时点上,收入和费用表现为零,会计恒等式的扩展形式实际上与前述会计基本等式是一致的。在期末收入和费用经过利润结算转入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扩展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仍然可以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表示。
2.2.3 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上称为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随着各项经济业务的不断发生,必然引起有关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但是,无论企业的经济业务引起各项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数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数量平衡关系,资产总额总是会等于权益总额。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例2.2] 设某物业服务企业月初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的有关项目的金额及其平衡关系如下:
[例2.3] 假设某物业服务企业本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2日,以银行存款50000元购进材料。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0元,即由原来150000元减少到100000元;同时使企业库存材料增加了50000元,即由原来250000元增加到300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一项资产(原材料)增加,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增加减少的金额相等。在企业资产项目中出现了相同数字(50000元)的一增一减,企业的资产总额不会发生变化。另外,这项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不会引起权益总额发生变化。所以,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其结果如下:
②5日,该物业服务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50000元偿还以前欠供应单位的部分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短期借款增加了150000元,即由原来的50000元增加到200000元,同时使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50000元,即由原来的250000元减少到100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一项权益(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增加,另一项权益(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增减金额相等。在企业权益项目中出现了相同数字(150000元)的一增一减,企业的权益总额不会发生变化。另外,这项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资产项目,不会引起资产总额发生变化。所以,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其结果如下:
③10日,投资人又向物业服务企业投入资本200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00000元,即由原来的100000元增加到300000元,同时使企业的“实收资本”增加了200000元,即由原来的700000元增加到900000元。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和权益(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同时增加,双方增加金额相等。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其结果如下:
④20日,物业服务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以前欠供应单位的部分货款100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0元,即由原来的300000元减少到200000元,同时使企业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00000元,即由原来的100000元减少到0。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和权益(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因此,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其结果如下:
物业服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它们对企业会计要素的影响来看,可以概括为4类:
①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如上述举例的第1笔业务。
②一项权益增加,另一项权益减少,增减金额相等,如上述举例的第2笔业务。
③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双方增加金额相等,如上述举例的第3笔业务。
④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如上述举例的第4笔业务。
以上4类经济业务的举例说明,企业每发生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某一具体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并会同时引起相关的会计要素项目发生等量的增减变动。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引起会计等式某一边内部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相互抵消后,其原来的总额保持不变,如第1类和第2类经济业务;二是引起会计等式两边的对应项目同增同减,增减金额相等,等式双方以变动后的总额保持相等关系,如第3类和第4类经济业务。因此,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无论这些经济业务引起各项会计要素发生什么样的增减变动,最终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