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股票一定要把握住时机
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时间的忧虑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事实上也就是我们该做交易的时候。
巴菲特的独门匠法
一旦买进股票,只要该企业的经营本质没有发生剧烈的改变,巴菲特就会长期持有。
巴菲特以前对于何时卖出股票,都是效法恩师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认为,当某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达到它的实质价值时就是卖出的时机。
如果格雷厄姆以每股15美元买进一只他认为实质价值约有30~40美元的股票,当股票价格达到每股30美元时,他就会把这支股票卖掉,然后再继续寻找并投资其他价格被低估的股票。
格雷厄姆发现,如果以低于该股实质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持股的时间越长,那么预期的年复利回报率就越低。因为如果某人以每股20美元买进某只实质价值为30美元的股票,在第一年时,该股价格才上涨至其实质价值,那么年复利回报率就掉到22%。如果花3年时间,年复利回报率为14.4%,4年则为10.6%,5年则为8.4%,6年则为6.9%,7年5.9%,到了第8年为5.1%。
为了解决持股越久、回报率越低的问题,格雷厄姆采取的方法是,唯有在某只股票的价格和它的实质价值有“足够”的差距幅度时,才进场买进,这样才能提供投资人相对的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就是用来保护投资人万一买到那些长时间才能充分反应实质价值的股票。投资人认为股价要多久才会上升到该股的实质价值,就决定其所需的安全边际大小。如果预期投资时间很长,那么安全边际就大;如果预期时间短,那么较小的安全边际可能就已足够了。
格雷厄姆法则又衍生另一个问题:万一股价永远无法上涨至该股的实质价值,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格雷厄姆的答案是等2~3年。理由是,如果某支股票价格不能上涨至其应有价值甚至永远都达不到的实质价值,那么最好还是出清持股再寻找其他标的。
巴菲特发现上述方法其实无法真正解决实现实质价值的问题,巴菲特多半时候还是持有那些从未达到预估实质价值的股票,并未出清。因为纵使把那些股票卖了,美国的税务局也会对资本利得课税。所以,他认为格雷厄姆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当。
查理·芒格和菲力普·费雪则提出另一种解决办法:只要投资人买到一家正在成长的优良企业的股票,而且其经营管理阶层以股东的权益作为最大考量,那就不必出脱这只股票,除非整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另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他们认为此种投资策略,可以获得最佳报酬,因为投资人可以充分享受企业运用保留盈余产生的复利报酬效果。
为了检验这种策略的可靠性,巴菲特放弃格雷厄姆的方法,同时不再仅基于股票价格的考量而买进股票。他开始以企业的整体经营本质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那些创造出高资产回报率的优良企业,具备消费独占的特质,同时其管理层以照顾股东的权益为主要考量。(www.daowen.com)
当然,价格仍然是巴菲特考量是否买进股票以及预期可以达到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因素。但是,一旦买进股票,只要该企业的经营本质没有发生剧烈的改变,巴菲特就会长期持有。运用这项策略,他做了几项最棒的投资,包括对《华盛顿邮报》和G EIC O公司的投资。在过去的12年中,这两家公司每年都带给巴菲特17%以上的复利回报率,因为巴菲特已经看出长期持有这些深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的股票,会带给他丰厚的获利。纵然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有时会超过格雷厄姆学派人士所认定的实质价值,巴菲特还是继续持有这些股票。
巴菲特一生的经验就是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数年甚至数十年,这样的收益率远远高于短线买卖数百只股票。巴菲特之所以决心长期持股不动,关键在于他对长期投资有着巨大的信心,而且这种信心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时的暴利并不代表他长期的赢利,而经常的微利却可以转化成长期的巨大收益。但是,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绝对不是永远持有。
1984年,巴菲特开始买入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后来又大量增持。他在这时还对外部公开声明,要永久持有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在他持股10年之后,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被迪士尼公司收购。巴菲特于1年之后,全部抛出了自己手中的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
后来,巴菲特又看中了中石油。他说:
“读了这家公司的年报之后就买进了,这是我持有的第一只中国股票,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新的一只。这家公司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3%,这是很大的数量。中石油的市值相当于艾克森美孚的80%。去年中石油的赢利为120亿美元,在世界500强公司的排行榜上只有5个公司获得了这么多利润。当我们买这个公司的股票时,它的市值为350亿美元,所以我们是以相当于去年赢利的3倍价钱买入的。中石油没有使用那些财务杠杆。它派发赢利的45%作为股息。所以基于我们的购买成本,我们获得了15%的现金股息收益率。”
巴菲特根据中石油稳定的现金股息收益率就做出了价值判断,能够稳定地获得15%的投资收益率。他认为,中石油股票可以长期持有,于是开始购买中石油的股票。
从2003年4月开始,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公司不断增持中石油的股票。至4月24日,巴菲特共持有中石油23.38亿股,占中石油全部发行的H股股本的13.35%,总投资4.88亿美元。到2007年,随着油价突破70美元1桶,巴菲特根据市场这一变化,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他售出了中石油股票。
所以,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并非是说要永久持有,因为在持有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和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要决定持股的期限。所以,有些暂时持有的股票很有可能会变成长期持有的股票,而原来长期持有的股票也可能会被沽出。
中石油是巴菲特确认为价格被市场严重高估的股票之一,但是巴菲特在购买中石油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的。据一篇名为《巴菲特抛售中石油是谨遵价值投资的表现》文章中写道:
“巴菲特首次以每股约1.6港元价格大笔买入中石油股份,而后在2元多曾卖出其大部分股票,在再次‘确定’中石油投资价值后巴菲特又在4元多大量买进,这就是巴菲特反复明确安全边际的表现。现在巴菲特在15元左右大量抛售中石油股票,显然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中石油的安全边际已经脆弱,投资风险加大。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即是其投资自主性的表现。”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把握正确的退出时机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巴菲特看来,正确的进入时机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只有找准恰当的退出时机才能最终确保自己旗开得胜。所以投资的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做到在恰当的时机退出。如果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没有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那么他很可能在仓皇进入后被市场套牢,无路可走,却又无路可退,如此骑虎难下的境地将迫使投资者最终做出违反常理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