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Complain in Your Life
恨,让人变成魔鬼;爱,让人变成天使。不要让贪婪吞噬了我们的良心,不要让冷漠麻痹了我们的灵魂。爱,不在多少,贵在及时;爱,不在大小,贵在坚持。
不要轻易言爱,那些可以说出来的爱,太浅。真正深厚的爱,是用行动做出来的,它因为坚持不懈才永恒,因为默默牺牲才感人。
有一个电视纪录片,叫《背上的桥》。它讲的是1998年发生在某个江南小村庄的真实故事。
那个江南小村庄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上贝。外人来此游山玩水,兴许会觉得不错,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却生活艰苦。这是一个穷山村,连同它附近的六七个村庄,都很穷。俗话说“再穷不能穷孩子”,可这里的孩子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
六七个村庄的孩子,如果想上学,就只能去山里的一所破庙。那所设立在破庙里的学校被称为上贝完小,杨老师是这所小学的校长。
每天上学,学生们从家到破庙,都要经过一条涧潭河。这条河上没有桥,滩中只有几处用石块垒成的“钉步”。旱季的时候,河水干枯了,河底石头裸露,孩子们可以踩着石头过河;雨季,河水没过了石滩,孩子们就只能小心翼翼地踩在“钉步”上,涉水过河;要是遇上暴雨天,河水猛涨,孩子们就只能绕行十多里的山路,找一处水流不那么湍急的地方过河了。
杨老师的学生,大的也就十一二岁,小的才六七岁。这么小的孩子,当然不能一个人过河。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过河,每逢下雨天,杨老师就让学生们排成队,等在河岸边。然后,他把自己变成一座桥,背上背一个年龄小的孩子,手里再拉一个大一些的孩子,把他们护送到对岸。到了对岸,他会再三叮嘱过河的孩子一定要在岸上站好,然后,他又马上折回,背其他的孩子过河。
一趟一趟,只要是下雨天,杨老师就少不了在河水中来回数十次。
一晃27年过去了。跟27年前相比,山村的一切似乎都没发生多大改变。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还得在那所破庙里上课,那条涧潭河上仍然没有一座过河的桥。一年一年,杨老师还在背学生过河。27年来,他背着学生走了超过1.5万千米的路程,用自己的背撑起了一所风雨飘摇的山村小学,用自己的背架起了一座不倒的生命之桥。
因为长期浸泡在冷水中,杨老师的双腿渐渐落下了风湿、关节炎等腿疾。有时候,他的腿实在疼得厉害,只好让女儿搀着去学校。一步一步,短短几百米的路程,他却需要走上几十分钟。
但他无怨无悔,从不抱怨,也从没放弃过。因为,他爱他的学生,胜过爱他自己。如果不是1998年那一次意外,也许他如今还是那么默默无闻,还在那个破旧的学校里给孩子们上课,还要在下雨天一趟趟背孩子们过河。(www.daowen.com)
也许,是上天不愿再让他在这世间受苦受累,于是安排了一次意外,接走了这个善良的人。
1998年6月中旬,正值暴雨季节,哗哗的暴雨下了三天三夜,可一点都没有停的意思。混浊汹涌的山洪奔流到一处,汇入河中,河水汹涌湍急,看不出深浅。
放学后,杨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让学生们排好队,叮嘱学生们待在原地别动,自己则背起一个一个学生,朝对岸走去。可就在他背着一个女孩过河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男孩不听他的再三叮嘱,偷偷跟在他身后过河,不慎被洪水冲走了。
杨老师听见身后有人呼救,迅速将女生背到安全的地方,纵身跃进了河水中。
来势汹涌的急浪不断打在他身上,一次次淹没他的脑袋。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在江心与洪水搏斗,寻找着落水的学生……终于,他摸到了学生的手。这时,有几个村民赶来,站在岸上大喊:“杨老师,快放人!下面危险!”可他却紧紧抓住学生的手不放,想奋力将学生拉出水面。
正在这时,又一个大浪打来。一股巨大的洪流后,江中的一切都平静下来。呼喊声消失了,挣扎的身影不见了,空留下无数个旋涡在江心不停地打转,让岸上的人眼前一阵阵发黑。
暴雨还在击打着江面,仿佛在哀号;汹涌的河水还在奔流,仿佛在叹息。学生们和村民们流着眼泪,在雨中沿河大喊。呼喊声被雨声、水流声吞没,被夜幕吞没,被悲伤吞没。
那座27年不倒的桥,在洪峰肆虐中垮下了,被洪水冲走了,从此不在了。
这是一座背上的桥,一座用生命架起来的桥,一座用爱铸成的桥。
杨老师牺牲后,他的事迹被写成了一篇报道,感动了很多人。于是,那条冲走他的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破庙里的学校也有了一处新的着落。此后,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上学途中会被水冲走了。
为了所爱,甘愿付出生命,不仅伟大又令人可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