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语交际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共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口、耳相传的交际形式。我们称其为口头语言,有了文字以后才产生了书面语言。口语的历史很长,它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书面语言的历史较短,只有几千年。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两者都是交际工具,但口语主要靠听觉,表现于听与说;书面语主要靠视觉,表现于读与写。由于各自凭借的条件不同,使用的情境不同,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具体说来口头语言有以下六个特点。
1.有声性
口语是有声语言,每个信息的发出都必须依靠声音的传递,因此,口语是由语音来传情达意的。
2.即时性
口语是听的,听与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时随想随说,甚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而且,话一旦出口就无法修改,这就给听说双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情景性
口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些普通常见的词句往往表达复杂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除了语言形式外还可以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
4.多变性
在交际过程中,口语的内容往往受交际对象影响,要求交际双方都要随机应变,做到因情制宜。即便是独白性的表达,如演讲等形式,也要根据听众的反应,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5.复合性
口语是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复合行为,往往借助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因素的帮助。反过来说,听人讲话,不光要听与思,辨词义,品情调,还要察言观色,看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听人说话是一种靠眼睛和耳朵等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各种信息的复合行为。
6.简略性
因为以上特点的存在,口语表达时,用词范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间断、颠倒、补说,也可以用起填空作用的口语词,如“这个,这个”、“呃,呃”之类没有意义的音节。
当然,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相当密切。比如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性语言,讲出来是口语,写在教案上是书面语,有时难以找到明确的界限。
(二)处理好表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关系(www.daowen.com)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常借助于肢体语言,以达到强化口语交际内容的目的。但肢体语言的运用,仅仅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运用时如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口语交际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
1.口语交际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准确地传递信息,要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2.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要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
3.肢体语言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不可能代替语言的表述。
(三)处理好思维与语言的转换关系
口语交际是人际间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思想交流的外在形式是说话,而说什么,怎么说,以及在特定的情景中能否很快有话说,能不能得体地说,都受到思维的影响和制约。
1.思维与口语交际的关系极为密切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人脑的特有功能,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形态。同时,思维又与语言密不可分。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的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内容结构表述出来的过程,语言要受思维指向的支配。另一方面,语言对思维也起着加工、改造的作用。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思维的品质和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口语交际的效果。我们在训练时,不能只在语言的技巧上下工夫,还要认真地进行思维训练。
2.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很重要
简单地说,口语交际就是说话的过程,而说话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语言—思维的过程,人的某个具体思维内容,在没有找到恰当话语表达时,是交织在一起的模糊团,分不出条理,没有次序,划不出界限。而说出的话却是有次序的链条,同时每句话的组成成分——词语都是可以分离的。因此,要想把自己的思维变成话语,首先就要用词语把思维分隔开,接着再按句法规则把分隔开的各个成分组织起来,使之变成可以叫人理解的链型的话语。口中所说应该与脑中所想完全重合,没有完全重合就得不断更换词语或调整句子结构,直至重合为止。从思维到言语的转化过程的快与慢、好与坏,是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强与弱的重要标志。所以,学习口语交际,首先要在这种转化能力上下工夫。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口语?什么是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有什么特点?
3.口语交际应遵从哪些原则?
4.口语交际中应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5.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语境,谈谈礼貌语言在同学交往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