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普通话是教师口语的基础
在国家教委颁发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的规定是:“本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明确指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训练是前提,贯穿本课程始终。”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把“口语交际能力”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并列起来,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作为幼儿学前阶段的启蒙老师,学好普通话,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至关重要,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特殊对象和规律决定的。
(一)教学手段的有声性
面对不会认字、不会写字的教学对象,幼儿教师施教的主要工具是口耳相传的口头语言。口语以语音为载体,由语音表现的音节、词句以及语调构成表音系统,借助语音的快慢强弱、千变万化来表情达意。
语音诉诸于人的听觉,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有实验表明,人的耳朵接受到的信息,清楚地留在记忆中的时间仅有七八秒钟,便被新的语言刺激所代替,前面听的话就模糊不清了,口语传播实质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语言流动、记忆转换的过程。
语音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语音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语音上的“差之毫厘”,可能会造成语言理解上的“谬之千里”。语音的稍纵即逝的特点,决定人们接受口语信息时无法像书面语那样,可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为了使幼儿能够听得清楚、理解准确,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吐字清晰,语音准确,语速适中;遣词造句要简明扼要,避免歧义,不能给听话人造成接收信息的困难,导致理解的错误,在句式选择上要多用口语化的短句,尽量将书面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同时充分运用语音的各种手段,如语调、语速、节奏、重音等,和语言的辅助工具——态势语,以完成语言交际的任务。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先生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就特别注意故事语言的口语特征。他经常对故事的原稿作合理的改动,以使它更适宜播讲。例如,有一个故事原稿是这样的:
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一条潺潺的溪水从卵石中间穿过,卵石在清澈的水中忽隐忽现,清晰可见。溪边端坐着一位长者,面庞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这段话如果作为诉诸视觉的书面文字,写给一般人看,自然无可非议,但作为广播稿,说给儿童听,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了。孙敬修老先生播讲时改为:
嘿,这天可真蓝哪!一点儿云彩也没有。有一条小河哗哗啦啦地流着。这水可清亮啦!水里有好些圆石头,像鸡蛋似的,人们都管它叫卵石,这些卵石在水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河边坐着一个老头儿,长得虽然瘦,可是挺结实,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
这样一改,全是口语词汇。用词通俗,句式灵活,表达生动、形象、自然、亲切,使孩子们一听就懂。这就是口语特有的表现功能。
(二)教师语言的示范性
幼儿的语言发展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完成,没有语言范例,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常发展。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语言无疑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客观上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有时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有时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包括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和行为要求,学习一些规范性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交往规则,纠正语言错误。例如,当某一幼儿无意间踩了另一幼儿的脚时,教师会提醒这位幼儿:“王华,你应该对李慧说什么?”“对,应该说‘对不起’。”再如,一幼儿对老师说:“妈妈说我们明天去了外婆家。”老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来纠正幼儿语言使用中的错误:“哦,你是说你和妈妈明天要到外婆家去呀……”教师说话的语气、风格等也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幼儿所习得。幼儿经常会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等人玩“上课”的游戏,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小朋友们,现在是我们学本领的时间了……我看哪个小朋友坐得好……妈妈小朋友坐得正,我喜欢她,我要给她一朵小红花……”从幼儿的这段话中,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很明显这不是教师有意识教的,而是幼儿无意间自然获得的,也就是说,这时教师语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从教师的语言中,幼儿可以直接获得新的词汇、句式,学会理解生活指导性语言,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教师的语言示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并不总是产生促进作用,只有良好的言语表现才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言语表现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坚持说普通话有利于幼儿学习普通话、养成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的习惯,但如果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使用方言,则有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注意,产生负迁移。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行为可能对幼儿产生重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更加自觉经常地说普通话。
(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它综合了人的多方面素质和才能,调动了说话人的语言、思维等各种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口语表达的过程是一个由现实到思维,再由思维到表达的多重转化过程,是调动说话人的多方面素养和潜能综合而成的系统工程。在这一个过程中,离不开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也受说话人知识、阅历、经验、情感、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园教学虽然有计划、大纲的具体要求,但仍具有很大的机动性,教学内容、课外活动的安排往往受客观条件影响,如时令、气候、场所等,认识雨雪等自然常识最好在下雨下雪的日子,计划中的户外活动也可能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临时取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口语表达具有应变性和综合性。普通话测试中的“说话”,是没有任何文字凭借的即兴命题说话,对三分钟左右约五百字的口语测试,要求说话人语音准确、用词规范、语句流.、紧扣题目、言之有序、结构完整,是难度最大的综合测试,也是幼儿教师口语训练的模拟课堂,对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能力、临场发挥能力、思维应变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每个幼师生应充分利用普通话培训测试,锻炼自己,提高自己。(www.daowen.com)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普通话?
2.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举例说明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
3.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哪种级别的考试?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等级要求分别是什么?结合你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说明其意义。
4.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口语要求有什么不同?
5.将古诗《咏鹅》转换成现代汉语描述给幼儿听。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会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我说。“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这样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