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方案

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方案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金预算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现金流量预算,它表明未来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因此,现金流量预算不仅不能缺少,而且是必须加强的问题。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现金需求,并从闲置的现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

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方案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金、现金预算与现金流量的概念;重点掌握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分类与计算;了解并掌握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及其设计;重点了解和掌握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在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为中心,遵循收支实现制的核算原则,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个方面,为实现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及产出的效果、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计划和规划,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运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管理机制。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意义

资金运动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是否顺畅,无疑是关系企业“生命”的问题。资金预算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现金流量预算,它表明未来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现金流作为其中的“主动脉”,在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中又处于核心地位。忽视对它的管理,就有可能导致“血栓”甚至“血液枯竭”。所以,现金流量预算不仅有助于财务总监知道未来的现金需求,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建立资金预算控制标准,以便进行管理控制与绩效考核。因此,现金流量预算不仅不能缺少,而且是必须加强的问题。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企业为达到价值或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手段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时间和数量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活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现金需求,并从闲置的现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它告诉公司的CFO,企业在什么时候可能有现金,有多少现金,以及能维持多长时间。因此,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作为现金预测和现金优化控制的基础。一般而言,企业的库存现金没有收益,存入银行的现金或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现金的利息率也远远低于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现金结余过多,会降低企业的收益水平;但是,现金结余太少,又可能会出现现金短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即存在中断经营的风险。所以,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应力求做到既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降低风险;又不使企业有过多的闲置现金,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量,节约资金利息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企业价值的创造决定了应以现金流量管理为导向

经验表明,决定企业正常运营的是现金流,最能反映企业本质的是现金流,在众多价值评价指标中基于现金流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现金流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反映企业的经营质量,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

1.现金流决定价值创造。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基本原理,可以全面理解现金流对企业的意义。马克思认为,资本循环与周转包括货币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生产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与周转。从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过程中可以看出:货币资金也就是现金流决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价值创造离不开生产经营活动。

(1)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素。企业只有持有足够的现金,才能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生产资本要素,为企业价值的创造提供必要条件。“它是每单位资本登上舞台,作为资本开始的形式。因此,它是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市场经济中,企业一旦创立并开始经营,就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支付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费用,“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都必须用货币购买。”因此,获得充足的现金,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

(2)企业只有通过产品/服务的销售并收回现金才能实现价值的创造。虽然价值创造的过程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但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能否实现还要看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否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承认、实现销售并收回现金。资本循环原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企业生产的商品,只有全部转化为现金,包括预付资本的价值,价值创造才能得以实现。当然,销售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它的正常开展也需要相应的现金流。可见,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离开了现金流就会发生中断。

2.现金流反映企业的运营质量,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运营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利润却无钱”的企业,不少企业因此而出现了“借钱缴纳所得税”的情况。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指标在反映企业的收益方面确实容易导致一定的“水分”,而现金流指标,恰恰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在这方面的不足。关注现金流指标,甩干利润指标的“水分”,剔除了企业可能发生坏账的因素,使投资者、债权人等更能充分地、全面地认识企业的资本运营状况。所以,考察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情况可以较好的评判企业的经营质量,确定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力。另外,国外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利润指标的相关性越来越小,与此相对应,与企业现金流的相关性却越来越强。可见,资本市场亦反证了价值创造与现金流管理息息相关。

3.现金流状况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生存乃价值创造之基础。据国外文献记载,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现实中的案例以及20世纪末令世人难忘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现金为王”的道理有了更深的感悟。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利润作为反映一个会计期间企业财务成果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其大小固然与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而现金流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比传统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传统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通常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指标都是以总资产、流动资产或者速动资产为基础来衡量其与应偿还债务的匹配情况,这些指标或多或少会掩盖企业经营中的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尽管资产质量低下,流动性、可变现能力较低,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但单看这些数字指标非常好,其真实的偿债能力被掩盖。其实,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它的现金流。比如,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的比率,就比资产负债率更能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现金性流动资产与筹资性流动负债的比率,就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从偿债能力指标角度看,毫无疑问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有关现金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生存是创造价值的基础。

三、价值创造战略的选择基于现金流量指标

随着现金流量管理必须以企业的价值创造为导向理念的确立,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与现金流量指标相结合。传统的价值评价是以利润指标为主,考虑到利润指标的局限性,现金流贴现指标变得越来越普遍。常用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估价法(DCF)、相对估价法(比率估价法)或有要求权估价法(期权估价法)等。然而,股份上市公司价值最直观的指标就是股价,所以长期以来,投资者们一直在寻找公司业绩的评价方法,期望能直接与公司股价挂钩。诸如利润增长、自由现金流此类的指标并不能解释股价增长的驱动力所在。所以,经济增加值(EVA)被人们用来制定决策、评估股东价值。EVA之所以受到投资决策者的青睐,就在于它不仅根植于公认的公司财务评价体系,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指出只有当公司赚取了超过其资本成本的经济利润时公司价值才得以增长。如果经营利润增长而没有占用额外的资金,或者新的资金投入于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或者将资金从不足以弥补其成本的项目中撤出,在这些情况下EVA将增长。EVA是直接与公司的内在市场价值紧密联系的。它也正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价值溢价的驱动力。但是,EVA指标,包括后来的修正EVA指标确认的基础仍然是会计利润,利润核算一旦发生偏差,则相应的EVA或修正EVA就有失偏颇。所以,还是较为推崇将现金附加价值(CVA)指标用于价值评估。CVA是一种净现值模型,有人认为净现值(NPV)指标只有用于整个经营周期才有效。因此,现金流只适用于价值评估,而不宜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而现金附加价值(CVA)将NPV计算周期化,即按年、季度、月等时间段计算周期性的NPV,而不仅仅只选取某个完整的期间计算NPV,所以,弥补了NPV的缺陷和EVA的不足。可见,评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从主观的会计收益到客观的现金流指标的过程,而且选择现金流指标的理由主要源于此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本质,符合企业价值创造的本意。基于现金流的评估和评价更客观、更公正,同时也说明评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为依据。

四、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应当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

1.现金及现金流量与企业生存、发展、壮大息息相关。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众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企业。东南亚国家企业负债率“高高在上”,泡沫经济导致投出的资金流动性极其差,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低下,银行不良资产过多,终铸成金融危机。但是透过金融危机,也能看到那些自有资本殷实、负债率相对较低,特别是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由于“口袋有钱”,不仅未被金融风景“刮倒”,反而得到投资人、债权人的青睐,借此“东风”扶摇直上,迅速发展。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特别在企业发展日趋成熟、企业组织规模增大、结构日趋复杂的大型企业管理中,由于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所以对现金流量信息,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关注。实践证明,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关键

2.企业理财活动离不开现金流量的决策支持。企业无论筹资、投资或利润分配均以现金为纽带。现金不仅是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而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现金流转构成企业资金流转的轴心。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尽管表现为资金及其流转,但又直接表现为现金及其流转。现金流转内容的直接规定性,决定着管理目标在表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又具体体现为现金性收益的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现金及其流转的直接管理实现现金性收益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现金及其流转的直接管理,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必须获得有关现金及其流转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为从事的理财活动提供决策支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监督和控制。而现金流量能及时、直接地反映现金流转情况,从而能满足企业理财管理关于现金及其流转信息的需要,为企业理财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3.现金流量能为企业理财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现金流量既是企业理财管理的直接对象,又是理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现金流量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可用资金的能力与营运资金相比较,在提高理财管理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②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反映企业现金流转情况,与利润相比较,提供的现金流转信息更加客观、可靠。③现金流量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和命脉,又是企业理财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最直接表现和最佳计量。因为现金流量信息,不但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计划和控制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企业外部使用者来说,也会提供他们非常需要的有关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入能力、现金支出的需要量以及相关投资和理财活动的信息。所以,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最直接的表现和最佳计量。

五、以现金流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比其他管理中心论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长期适用性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不论以什么为目标,其实质追求都是剩余价值或其转化形态,或者说以最优的成本或比价取得最佳的效益,这一点对任何企业都不会成为例外。以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为核心,其本质特征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更符合它的客观规律和以更快的速度运行,以使资金的垫支性、补偿性尤其是增值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如果抛开企业间的差别,所有营利性企业在这一点上也是共同的。由于企业共同的追求、要求和任务都直接与企业的资金运动有关,这就使得以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为核心避免了企业间的差异性,具有了最为广泛的适用性,这是其他管理中心难以做到的。

此外,综观其他管理中心论,都是在某一经济体制下提出的只适用于某一特定阶段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而以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为核心,因其与市场经济关系最为紧密且比较容易量化而具有更多的优点,只要市场经济长期存在,这一管理中心就必将表现出它的长期适用性。

六、企业最佳理财目标决定了企业预算应当以现金流量为中心

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财务预算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目前,对理财目标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五种,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等。但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这些理财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只有企业实现盈利,才能实现上述种种目标。

2.如何实现盈利?只有通过资金运动才能盈利,如果资金不运动,企业不运转,是不可能产生盈利的。

3.如何使资金运动最好、最有效?使资金在运动中产生最佳流量。

从上述简单分析中不难看出,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是最佳的选择。之所以选择最佳以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其理由如下:

1.从财务管理的本质看,财务管理是综合性极强的价值管理。这种价值管理的特征与职能是其他管理所不能代替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的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特点和独特功能的深刻总结,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所接受。

2.《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对企业提供现金流量信息做出了硬性要求,要求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为确定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之所以颁布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是由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所决定的。因为现金流量信息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变现能力,即企业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可以看到,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变现过程。企业的资本运动最初是从货币资金开始的,顺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依次由货币资本形态转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和成品资本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从而完成了这个变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连续性强弱与流转速度的快慢,一方面可体现出企业的变现能力,另一方面亦可反映出企业的资产质量。如果一个企业虽然拥有大量的非货币性资产,如果其变现能力较差,其中大部分难以在短期内变现,那么它们对投资人和债权人而言,都将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意味着它的持续经营会发生困难,进而不得不通过举借新债或吸收新的投资以补偿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这对于企业并不是什么“福音”。

企业的偿债能力肯定以变现能力为基础,利润质量也要以现金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小和正常经营活动、非正常经营活动各自带来多少现金来加以评估,财务弹性事实上也集中地反映在现金数量上。

总之,现金流量代表着企业的综合购买力、支付能力和财富。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最佳选择。这个理财目标,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陷。利润总额只是一个绝对数的概念。它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反映出企业永久性资本和负债资本的绩效水平,也没有反映利润的货币时间价值,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加要引起注意的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流量最大化并不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两者会发生严重背离的情况,即某一特定企业利润激增而现金净流量却锐减的现象。此外,利润总额也不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成因。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实现的利润有经常产生和偶然产生之分,但只看到利润总额并不能揭示这种区别。这些都是盈利质量问题。它与盈利数量之间并无固定和因果关系,而要正确评估盈利质量,不得不利用其他手段,如现金流量表。还有,利润总额的计算过程需要依赖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如在物价和币值持续波动环境中,尤其是在物价长期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以过去取得的较低价格水平的生产要素消耗与现在取得的高额收入相配比,肯定会带来低计成本、虚计利润的结果,并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对配比原则的歪曲应用,如提早或推迟确认收入、任意摊提费用等,也足以使人对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另外,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负责人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不得不迫使下级单位或强令会计人员调整数字,弄虚作假。许多利润不实的情况发生在诸如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费用不按期如数摊销。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粉饰利润的现象更为严重。所有这些,可折射出利润指标以及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和理财目标的种种缺陷。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以最佳现金流量为理财目标,与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方法更为一致,肯定是理财的新重点和新追求。

据资料显示,某经济特区创建六年,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中,有三个主要是由于对现金流量安排不当而濒于破产的边沿。这种现象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和企业自身的高度重视。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认识到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他要求财务部门每天编制现金流量表,作为他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最佳现金流量本身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理财目标,同时它的可分解性也较强,比较容易分解为企业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责任指标加以落实和考核,从而其可操作性也比较好。因为企业各单位、各部门都是现金收支的环节,现金流量是它们共同的管理对象。如果对现金流量,按其形成的活动可划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这就使得无论是按照部门、单位,或者是按照活动的类别分解现金流量成为可能,也就使得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建立成为现实。

一、现金、现金预算与现金流量的概念

1.现金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概念体系。现金作为一个最为通用的财务概念,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企业的库存现金,即会计实务中现金所核算的内容。显然,这是对现金概念的一种最狭义的理解。②货币现金,即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所核算的内容,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定义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即企业的库存现金、可以随时支付的银行存款以及企业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移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短期投资(通常为3个月以内到期或可以变现的短期投资)。

2.现金预算的含义。现金预算亦称现金收支计划,是指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这里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广义的现金收支预算主要反映现金收支差额(又称现金余缺)和现金筹措使用情况,有时也要求反映期初期末现金余额。该预算中,现金收入主要指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除了涉及有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经营费用及管理费用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支出外,还包括用于缴纳税金、股利分配等支出,另外还包括购买设备等资本性支出。

从以上现金含义的不同层次的表述可知,人们对于现金的理解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不存在着绝对一致的表述标准,对它的理解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使用人员的专业判断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需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现金最重要的并不是存量,而是流量。

3.现金流量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交易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货币的一收一支才能完成。企业交易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收支,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规模及趋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起着综合反映与控制作用。我们把这种客观存在于企业中、能动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并对其起保障与控制作用的货币收支,称为现金流量。但这里所定义的货币并不简单是指现金,而是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总和。所谓现金等价物,在实务中一般是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确定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的各类非现金形态的投资。简言之,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及其现金等价物流入及流出的总和。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及其计算

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及流出,是企业现金的动态反映。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称为现金净流量。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因而由这三类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1.现金流量的一般关系式。现金流量预算一般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四个部分构成。其基本关系式为:

2.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比现金流量概念更加严谨、更加深厚的财务概念,对此的了解甚至会影响对某些财务学说的认识。

按照詹姆斯·C.范霍恩(1998)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现金流量是指在满足全部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目标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种自由现金流量必须支付给企业的股东。具体而论,自由现金流量即是扣除营运资本投资与资本投资之后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股东财富也越大。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偿还本金-发行新债

        +优先股股利

式中: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偿还本金-发行新债=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是属于优先股股东的现金流量。

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纳税付息前盈利(1-所得税税率)+折旧

        -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变动(需求)

3.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价值就取决于企业在未来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

经营性现金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折旧前营业费用-所得税

        =EBDIT-所得税

        =EBDIT-t(EBDIT-TDEP)

        =(1-t)EBDIT+t×TDEP

式中:EBDIT=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TDEP=计算所得税时的折旧;t=所得税税率。

经营性现金流量也可表达为其他的形式,首先:

EBIT=EBDIT-DEP

式中:DEP=向股东报告的账面折旧;EBIT=纳税付息前利润。

将后式代入前式可得:

经营性现金流量=(1-t)EBIT+DEP+t(TDEP-DEP)

在这个公式中将账面折旧额加回到税后EBIT之中。但与此同时,对税单折旧与会计折旧之间的差异需要进行所得税的调整。如果税单折旧与会计折旧相等,则:

经营性现金流量=(1-t)EBIT+DEP=净收益+折旧

这是一个较常运用的计算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公式。事实上,运用这一公式与运用前面的两个公式所得的结果应当是相同的。关键在于采用数据的方便程度以及是否符合必要的条件(如税单折旧与会计折旧是否相等)。将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折旧额之和,大大方便了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理解与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税后利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利润,因为资本利息因素没有考虑在内。另外,在以上的公式中,事实上是假设所有的营业收入和费用(折旧除外)均是以现金额为基础的。

三、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

现金流量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四个:流量、流程、流向和流速。

1.流量。现金流量包括流入量、流出量及其流入与流出的差额即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每一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乐观体现。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构成及其盈余状况,能对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获利能力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2.流程。现金流程涉及现金流量的组织、岗位、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作业流程。企业的现金流几乎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步实现的,而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是由分散在多部门、层次甚至是不同地点的企业员工分别进行的,具有分散性特点,因此现金流量的分布也必然是分散的。现金流量的组织必须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反之,现金流量组织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表明企业组织结构亟须完善。企业应把现金流量按其生成、流出的方向,确定相应的业务、管理及控制岗位,以使现金流量的组织具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之源领域少出差错、杜绝舞弊。为此,就应赋予各现金流量业务管理、控制岗位以相应的职权,保障其充分有效的履行职责。同时规定,任何一次现金收支业务的办理必须履行申请、审批、记录、支付、检查等必要手续才能完成,以确保现金收支的合法合理。现金流程决定现金流量的安全性。

3.流向。现金流向主要解决现金流中的平衡问题,主要包括流入与流出数量、时间及币种三个方面的全面平衡。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现金流向不尽相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如新办企业与老企业,现金流向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现金流向会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这种标准结构是现金流量管理非常有用的工具,成为调控企业现金流向的有效手段。

4.流速。对于某一具体的现金业务而言,流速是指从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对于整个企业而言,流速是指资本投入到回收的速度。在实际工作中,衡量流速一般采用周转率指标,从而产生了全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具有不同功用的多类周转率指标。从国际趋势看,由一开始全面关注这些周转率指标,逐步锁定为重点关注应收账款与存货两个周转率指标。随着社会信用及银行结算监督制度的高度发达,西方国家的企业开始只考评存货周转率指标。但在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与银行结算监督制度尚未完善,应收账款周转率还是绝对有必要纳入考评流速的指标之中。存货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流动资产质量,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考察评价企业的现金流量,必须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其现金流量的四个基本要素后,才能得出较为恰当的结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过程进行的管理。它们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预测阶段、计划阶段、控制阶段、分析报告阶段,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1.现金流量的预测和决策阶段。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是指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进行的预计。我们认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应该以中短期预测为主,现金流量预测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作为预测的基础,把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到现金流量的预测中,充分考虑各企业的资本结构,筹资风险等各种因素,选用恰当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www.daowen.com)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们普遍认识到筹集的资金越多越好,有备无患,从而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比例,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循环中,形成多重债务关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进行现金流量的总体预测工作,可以发现企业各部门资金的盈余和短缺情况,促使企业加强应收账款催收计划的落实,互相调节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2.现金流量计划。当企业现金流量预测目标制定后,就应该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企业的现金流量计划,按照期限的长短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现金流量计划的编制以现金流量表的格式为依据,分别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筹资活动产生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计划,企业的现金流量计划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划为主,企业只有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多余或不够时才产生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现金流量的控制和分析报告。现金流量预测和现金流量计划是对现金流量管理的事前控制,现金流量管理应该实行“总量控制、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均衡支付”的原则,现金流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将企业的资金从筹集到资金分配的全部资金运动过程中,都要求各部门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企业的决策部门应该根据其余各部门反馈的信息资料,检查现金流量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是否形成了沉淀资金,是否存在新的风险和损失,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等,并提交分析报告,提出加强控制的措施等。

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管理体系设计

1.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设计。现金流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模型如图12-1所示。

2.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的设计。现金流量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的设计包括预算编制过程、预算审批过程、预算执行过程、预算调整过程、预算监控过程、预算评价过程、预算考核过程。

3.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组织体系设计。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会、预算编制机构、预算执行机构、预算监控机构、预算考评机构。

图12-1 现金流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图

4.现金流量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的设计。现金流量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包括:理念保障、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制度保障、措施保障。

一、现金流量战略性管理

现金流量战略性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的确定、方案评价标杆的选择、实施控制与反馈。①企业战略不仅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企业的大宗项目决策。这两个方面组合在一起不仅对企业现金流具有长远的影响,而且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模式。比如,成本优势战略或产品差异化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司价值,所以,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②方案评价标杆的选择影响企业战略的决策,基于现金流的评价指标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的选择。③战略的贯彻和决策的实施有赖于反馈和控制,立足于现金流的控制和反馈才能做到前后呼应,控制有据,激励有效。

企业战略决定现金流流向,是企业价值创造之源。企业实现最佳现金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现金流流向的优化,流向决策是企业现金流向管理的关键,而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企业现金流的流向。企业的战略规划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模式,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所以,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现金流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现金流战略的确定是企业根据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现金流流向进行整体性和长期性谋划,是一项全方位的战略工程,对企业全部现金运动乃至全部资源运用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从程序上讲,企业进行现金流向战略决策:①要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现金流向要与环境变化相协调。这是由于企业战略对于企业全局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作用决定的,领会企业战略精神,可以使企业现金流流向不偏离企业战略所规定的大方向和总目标,从而极大提高战略现金流向效果。②要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和投资客观规律制定企业现金流向战略目标与原则,寻求并确定各种可能的现金流向战略机会、生成现金流向战略。

二、现金流量战术性管理

战术性现金流量管理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有现金流预算、现金流日常流量管理、流程管理、流速管理。其中,每一项管理都与企业价值创造有关。所以,每一项战术性现金流管理方案的取舍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价值创造为评判标准。

现金流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流量、流程、流速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存能力、流动性以及财务灵活性,宗旨是加速现金流周转,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又由于现金流预算管理的责任是在不同的人员和部门之间分配,所以控制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按照英国皇家银行学会的观点,现金流控制包括组织、信息、计划与政策四个方面,组织结构上要明确分别由谁负责收款、授权支付、审批款项、账户与账户间的转移、安排超额支取信用与贷款、现金盈余投资、外币交易等。

1.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指要保证现金流量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又不至于现金过多压库形成浪费,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流余额。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将现金管理和有价证券管理相结合提出了最佳现金流余额确定的存货模式、随机模式和Stone模式等,这些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

2.现金流流程管理。现金流程管理涉及内容很多,而且每一流程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具体地讲,包括现金流转的程序和内控关键点的安排,现金内控制度的设计,企业信用政策的安排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销售货款的回笼及其流程的安排,流动资产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及其资金的安排程序,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购建以及长期投资过程现金的安排和程序的优化,相关现金筹资安排(包括程序和速度的安排),每一个内控环节的责任制落实和业绩的考评,相关预警系统的构建。所有这些都是企业现金流程优化的内容。

3.现金流流速管理。现金流流速管理主要是现金使用效率的管理。现金流流速可以用现金周转期衡量,要增加价值创造就必须加速现金流的周转速度,缩短现金周转期。现金周转是指企业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它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现金周转通行的途径有:①缩短存货周转期。②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③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现金流的周转,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现金的利用效果,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创造。

三、现金流量日常管理基本策略

现金管理包括有效率地回收和支付现金,以及当现金滞留在企业时暂时将它们进行短期投资这三部分基本内容;与此相适应,现金流量的日常管理即是依据现金预算在现金不足时进行适时筹资、在现金盈余时进行合理投资的策略。

1.企业可以通过加速现金回收来获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因而企业总是希望加速收回应收账款,从而可以更早地使用现金。为加速收款,企业采用的方法包括缩短现金周转期、压缩收账流程、现金集中管理与企业集中制,加速回收应收账款等。

2.企业也希望在不损害其信用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支付应付账款,从而充分利用它手头现有的现金。企业进行支付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利用浮账量、采用承付汇票(PTDs)、设立单独的支付账户、设立零余额账户(ZBAs)、远距离付款等。

3.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与控制也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应当是以下两者中较大者:①有效率管理现金所要求的交易性现金余额要求。②企业存款所在银行所要求的补偿性现金余额。

4.一旦企业有盈余现金,财务总监应根据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到期日,选择适当的投资组合,进行有价证券投资。

四、加速现金回笼的策略

1.缩短现金周转期。现金周转期即为从现金购买原材料到生产出产成品、再到出售产成品收回现金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现金周转期计算公式为:

现金周转期=生产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

        =存货平均周转期+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

        -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

从公式可以看出,要想缩短现金周转期,必须缩短存货平均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因此,加强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是缩短现金周转期的基本途径。

2.压缩收账流程。从企业产品或劳务售出开始,到客户款项被收回成为企业可用资金这一过程,包括了许多环环相扣的步骤,被称之为“收账流程”。如图12-2所示。

图12-2 收账流程

从图12-2可以看出,可以从提高准备和邮寄发票的速度,加速从客户到企业的款项邮寄过程和缩短从收到款项至将之变为入账资金的时间等三个方面入手,来达到加速收款的目的。

3.现金集中管理和集中企业制。现金集中管理(cash concentration)是公司统一调度、调剂下属子公司现金来源和现金使用的一种现金管理策略。现金集中管理的原理如图12-3所示。

图12-3 现金集中管理原理

从图12-3可以看出,为进行现金的集中管理,公司分别为各子公司设立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两个账户;然后,根据各子公司的预算,及时将现金拨付其资金来源账户,子公司需使用资金时,须由总公司将金额从来源账户划付使用账户。这样,当子公司A实际使用的现金预算金额少、子公司B实际使用资金超过预算金额时,公司有权将子公司A多余的资金调拨给子公司B。这样公司在监督子公司资金使用的同时,达到了大幅度节约资金成本的目的;否则,如果子公司B不从子公司A调入资金,而是向外部融资,其筹资成本必然增加。

企业一般在多家企业开户,在每个账户中均存有一定现金。在这种情况下,将分散在多个账户上的零星现金余额部分或全部(主要是超过交易性需求量的现金)转移到某个中央账户,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种现金集中的中央账户一般称之为集中企业制。集中企业制的做法有利于增强对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控制,可以减少闲置现金;同时,也便于将多余现金集中起来形成大额资金,进行那些收益较高,但要求较大的最低购买额的短期投资。

现金集中管理和集中企业制的创立者为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

松下公司强调在公司内部贯彻自有资金中心主义的会计原则。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公司首创“内部银行”,对自有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的严格管理控制。松下公司规定,各事业部必须将其60%的税前利润上交总公司。总公司将各事业部上交的税前利润一部分存入松下“内部银行”,将它作为新的业务经营资金,各事业部可以有偿借用(付利息)。各事业部除日常业务交易所需现金外,不允许它们自己有银行存款(小金库)。即使是事业部自留的40%部分,也必须由总公司代为保管(存入公司内部银行,内部银行付给事业部利息),直到事业部将它用于新的投资或业务经营时为止。

对于经营不善的事业部所短缺的资金,松下公司原则上不允许向银行借贷,必须向总公司“内部银行”申请贷款。总公司根据事业部申请,按照高于银行2%的利率发放贷款,又有一定的偿还期限(一般为30天)。这对于各事业部的负责人来说,等于暴露了事业部经营的失当,因此他们会自我约束尽量不向总公司申请借款。

如何积累自有资金?松下公司规定,在采购时不买无用的东西;销货必须提高货款的回收率。各事业部不能有超过20天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也应在相同的期限内全部收回。松下公司就是这样对各事业部施加巨大的压力,控制资金的超支,管好用活公司内部的自有资金。

五、控制现金流出的策略

1.利用浮账量。由于未结清支票的存在,使得企业在企业里的可用资金通常要大于企业账簿上的现金余额(未结清支票是指已经签发但尚未被企业或其他金融机构结清的支票。由于支票从签发到收款人将其存入银行,再由银行将其结清,需要一段时间,付款人用来签发支票的那部分企业存款余额不会立即划归收款人;也就是说,支票结清前,支票签发人有权继续占有并使用这部分用来签发支票的那部分银行存款余额——作者注)。企业的存款余额与其账面现金余额的差额,被称之为“净浮账量”(net float)。

浮账量产生于从支票开出,到它最终被企业结算之间的时滞。如果净浮账量能被准确估计,企业存款余额就可以减少并利用资金投资,获取收益。这种理财方式被称之为“利用浮账量”。

例如,某公司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为100万元,如果该公司已签发一张30万元的支票,并确知该支票尚且未结清,则其活期存款余额仍为100万元而不是70万元。这时,该公司可以继续占有并使用这30万元存款额度。

要注意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对利用浮账量做法的影响。电子商务方式下,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成为商业信息交流的主导方式。信息传送和支付活动进行得更快也更安全,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现金流状况并进行管理;电子通汇也消除了浮账期间,对某些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理财收益的很大损失。

2.现金支付控制。延迟现金流出并尽量减少现金闲置时间,此类的现金支付控制措施对于有效的现金管理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其主要措施有:

(1)支付账户集中。如果一家公司有多家开户企业,应当能迅速地将资金调入到专门进行支付的账户或企业,以防止在某些账户中逐渐积累起来过量的现金余额。严格控制支付的程序之一,是将应付账款集中于一个单一的账户或少量的几个账户中,这些账户应该设在公司总部。这样,资金就可以十分准确地在需要支付的时候再支付。如果企业想获取应付账款的现金折扣,那么就应在现金折扣期末支付;如果企业不想享受现金折扣,则应在信用期限的最后一天付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

对于财务总监来说,账户管理的朴素思想是“各账户中都要有足够用的现金,但不能积累过量的现金余额”。为此,他们必须借助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每天掌握有关入账金额的信息,并最好开发出在公司自有账户间自动转拨过量资金的系统。

(2)展期付款。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期付款,以控制现金支出。

(3)利用承付汇票。承付汇票(Payable Through Draft,PTD)是向付款方而不是向企业签发的一种类似支票的支付工具。采用这一方式的优点是推迟了企业调入资金支付汇票所需的时间,便于企业在银行中保持较少的现金余额。

(4)设立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Zero Balance Account,ZBA)是指始终保持余额为零的一种公司支票账户体系;它要求有一个主账户(父账户)来弥补子账户的负余额,并存储子账户正的余额。

在国外,许多大银行都为客户提供零余额账户系统服务。在这一系统下,由一个主支付账户为其他所有的子账户服务。每日末,当所有支票都被结算完毕后,银行自动从主账户向各支付账户(如工资支付账户、应付账款支付账户等)划拨足够资金以支付申请付款的支票;如果零余额账户分散在一个或多个银行,资金可以以电汇的方式从集中银行的中央账户划拨。这样,除了主账户外,所有其他支付账户每天都将保持余额为零。

这一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现金支付的控制,还可以消除各子账户中闲置现金的余额。

(5)远距离付款。远距离付款(remote disbursement)是指如果企业在较远的外地设有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不能就地支付所欠款项,必须由企业指定的付款银行进行远距离付款。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支票的邮寄时间和结清时间,从而控制现金支出。

六、加速回收应收账款的策略

加速回收应收账款是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现金流转,企业应尽量加速货款回收,即在不影响未来销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快现金的回收。如果现金折扣在经济上可行,应尽量采用,以加速账款的收回。企业加速收款的任务不仅要尽量使客户早付款,而且要尽快地使这些付款转化为可用现金。可采取的措施有:

1.集中银行。集中银行是指通过设立多个策略性的收款中心来代替通常在公司总部设立的单一收款中心,以加速货款回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缩短从客户寄出货款与现金到手备用的时间。采用集中银行的具体做法是:①企业以服务地区和各销售区的账单数量为依据,设立若干个收款中心,并指定一个收款中心(通常是设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的账户为集中银行)。②公司通知其客户将货款送到距其最近的收款中心。③收款中心将每天收到的存款存到当地银行,然后再把多余的现金从地方银行转入集中银行。

采用集中银行的优点是:①双方邮寄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由收款中心寄发该地区客户的账单,与由总部寄发相比,客户能尽早收到;当客户付款时,收款中心也能较快收到汇款支票。②汇款支票兑现的时间缩短。因为收款中心收到客户汇来的支票存入该地的地方银行,而支票的付款银行通常也在该地。

2.锁箱系统。锁箱系统是通过承担多个邮政信箱,以缩短从收到客户付款到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的一种现金管理方法。

采用锁箱系统的具体做法是:①经过分析和研究以后,在业务比较集中的地区租用当地加锁的专用邮政信箱。②通知客户把其汇款支票邮寄到指定的信箱。③授权公司邮政信箱所在地的开户行每天数次收取邮政信箱的汇款并存入公司账户。

采用锁箱系统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公司办理收款、存储手续的时间,即公司从收到客户的汇款支票到存入银行之间的时间差距消除了。

除以上两种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加速收现的方法。例如,对于金额较大的货款可采用直接派人前往取回支票并送存银行的办法。

七、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

没有现金流入就没有现金流出。为减少现金的闲置浪费,采取有效措施来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同步协调是极为可取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同步协调,要求企业要合理地安排供货和其他现金支出,有效地组织销售和其他现金流入,使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波动基本一致。

为保持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同步协调,可先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现金或某种专门的融资方式而取得大量的现金流入,然后再逐渐发生各种各样的现金流出;现金余额很小时再同样重复。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编制现金预算,并依照现金预算中的计划安排来筹划现金流入和安排现金流出,将是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现金流量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知道未来的现金需求,而且有助于企业建立资金预算控制标准,以便进行管理控制与考核。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对现金流量进行日常调节和管理,可以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达到平衡。

但现金流量预算及其管理在中国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研究探索领域,管理理论界应加强其理论、方法的研究,不断探索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思考题

1.实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有哪些重要意义?为什么企业经营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

2.现金、现金预算与现金流量的不同含义及相互关系?

3.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起何作用?

4.现金流量有哪几种分类?如何计算?

5.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包括哪几个方面?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6.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7.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策略与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