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岸谷猜想:思辨数学真谛

岸谷猜想:思辨数学真谛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谷猜想|神妙的奇偶归一|“角谷猜想”又称“奇偶归一猜想”,或“3n+1猜想”、“考拉兹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其实,叫它“奇偶归一猜想”更形象,也更恰当。不仅如此,对于“角谷猜想”,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或作出了改动,或进行了推广,得出的结果同样富有奇趣。角谷猜想的一个推广是克拉茨问题。

岸谷猜想:思辨数学真谛

角谷猜想|神妙的奇偶归一|

“角谷猜想”又称“奇偶归一猜想”,或“3n+1猜想”、“考拉兹猜想”、“哈塞猜想”、“乌拉姆猜想”或“叙拉古猜想”。它首先流传于美国,不久便传到欧洲,后来一位名叫角谷的日本人又把它带到亚洲,因而人们就顺势把它叫做“角谷猜想”。其实,叫它“奇偶归一猜想”更形象,也更恰当。

为什么叫它“奇偶归一猜想”呢?意思是,它算来算去,数字上上下下,最后一下子回归到最小正整数,变成一个数字:“1”。

这个数学猜想的通俗说法是这样的:

任意给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就将它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即将它变成对任意的一个自然数施行这种演算手续,经有限步骤后,最后结果必然是最小的自然数1。

对这个猜想,你不妨任意挑几个数来试一试:

若N=9,则9×3+1=28,28÷2=14,14÷2=7,7×3+1=22,22÷2=11,11×3+1=34,34÷2=17,17×3+1=52,52÷2=26,26÷2=13,13×3+1=40,40÷2=20,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你看,经过19个回合(这叫“路径长度”),最后变成了“1”。

角谷猜想

若N=120,则120÷2=60,60÷2=30,30÷2=15,15×3+1=46,46÷2=23,23×3+1=70,70÷2=35,35×3+1=106,106÷2=53,53×3+1=160,160÷2=80,80÷2=40,40÷2=20,20÷2=10,10÷2=5,5×3+1=16,16÷2=8,8÷2=4,4÷2=2,2÷2=1。

你看,经过20个回合,最后也仍然变成了“1”。

有一点更值得注意,假如N是2的正整数方幂,则不论这个数字多么庞大,它将“一落千丈”,很快地跌落到1。例如:

N=65536=216

则有:65536→32768→16384→8192→4096→2048→1024→512→256→128→64→32→16→8→4→2→1。

你看,它的路径长度为16,比9的还要小些。

我们说“1”是变化的最终结果,其实不过是一种方便的说法。严格地讲,应当是它最后进入了“1→4→2→1”的循环圈。

这一结果如此奇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曾经有人拿各种各样的数字来试,但迄今为止,总是发现它们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进入“1→4→2→1”这个死循环。已经验证的最大数目,已达到1099511627776。

由于数学这门科学的特点,尽管有了如此众多的实例,甚至再试验下去,达到更大的数目,但我们仍不能认为“角谷猜想”已经获得证明,因此还只能称它为一个猜想。可想而知,要证明它或推翻它,都是很不容易的,要设法说出它的实质,也似乎是难上加难。

不仅如此,对于“角谷猜想”,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或作出了改动,或进行了推广,得出的结果同样富有奇趣。比如,对于“角谷猜想”若作如下更动:

学者盖伊

任给一个自然数,若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若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减1。……如此下去,经过有限次步骤运算后,它的结果必然毫无例外地进入以下三个死循环:

①1→2→1;②5→14→7→20→10→5;(www.daowen.com)

③17→50→25→74→37→110→55→164→82→41→122→61→182→91→272→136→68→34→17。

角谷猜想的一个推广是克拉茨问题。

角谷猜想的“1→4→2→1”循环实际上是进行下列函数的迭代

{x/2(x是偶数)

C(x)=3x+1(x是奇数)

问题是,从任意一个自然数开始,经过有限次函数C迭代,能否最终得到循环(4,2,1),或者等价地说,最终得到1。据说克拉茨在1950年召开的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谈起过,因而许多人称之为克拉茨问题。但是后来也有许多人独立地发现过同一个问题,所以,从此以后也许为了避免引起问题的归属争议,许多文献称之为3x+1问题。

克拉茨问题吸引人之处在于C迭代过程中一旦出现2的幂,问题就解决了,而2的幂有无穷多个,人们认为只要迭代过程持续足够长,必定会碰到一个2的幂使问题以肯定形式得到解决。正是这种信念使得问题每到一处,便在那里掀起一股“3x+1问题”狂热,不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卷入这一问题。然而大家都未发现反例。题意如此清晰,明了,简单,连小学生都能看懂的问题,却难倒了20世纪许多大数学家。著名学者盖伊在介绍这一世界难题的时候,竟然冠以“不要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为标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似乎接受了大数学家厄特希的说法:“数学还没有成熟到足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数学链接 SHU XUE LIAN JIE

负数克拉茨

人们在对自然数进行C迭代研究的同时,又想到:如果迭代在整数集上进行,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当x为正整数时,如前所述出现循环(4,2,1)

当x=0,出现循环(0)

当x=-1,-2,-3,-4时,最终出现循环(-1,-2)。

当x=-5,出现循环(-5,-14,-7,-20,-10)。

当x=-6,-7,…,-16时,最终出现循环(-1,-2),(-5,-14,-7,-20,-10)

当x=-17,出现循环

(-17,-50,-25,-74,-37,-110,-55,-164,-82,-41,-122,-61,-182,-91,-272,-136,-68,-34)

对x<-17的数进行迭代,再未出现新的循环,于是,人们猜想:

如果对全体整数进行C迭代,只能出现上述5个循环。

人们已经对|x|<108的负整数x进行了验算,证明猜想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得到一般情形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