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纵横图|游戏中产生的数学|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跃起一匹龙马,马背上驮着一幅图;洛水里也浮出一只神龟,龟背上也驮着一幅图。这两幅图上都用圆点来表示一组数字,马背上的那幅称为“河图”,龟背上的那幅称为“洛书”(见图1)。再后来,经过人们研究,发现图中右边的那幅“洛书”,其实是一幅纵横图,即用1~9这9个数字组成一幅数字图,把它横的每行相加、竖的每列相加以及对角线相加,其和都等于15(参见图2)。我们知道,纵横图就是今天所说的“幻方”,一般地,是指把从1到10的自然数排成纵横各有m个数,并且使同行、同列及同一对角线上的n个数的和都相等的一种方阵,其中涉及的是组合数学的问题。而前面所说的“洛书”,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三阶幻方。
图1 河图洛书
中国东汉末年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而得九宫数,即三阶幻方。西魏北周卢注《礼记·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有法龟文之说,后周甄鸾注《数术记遗》云:“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也与龟文之说暗合。古人在龟甲或骨上用火灼出窝槽,爆见吉祥之兆,有时这种窝槽的排列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令人惊异,于是成为世代相传的神话。可见,九宫图由来已久。
图2 纵横图
长期以来,纵横图一直被看做是一种数字游戏。一直到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才真正把它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而加以深入的研究。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一书中,不仅搜集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纵横图,而且对其中的部分纵横图还给出了如何构造的规则和方法,从而开创了这一组合数学研究的新领域。杨辉的《续古摘奇算法》卷首就有“纵横图”之名,其中给出了三至十阶的幻方及其变体共十三种。他给出的方形纵横图共有十三幅,它们是:洛书数(三阶幻方)一幅,四四图(四阶幻方)两幅,五五图(五阶幻方)两幅,六六图(六阶幻方)两幅,七七图(七阶幻方)两幅,六十四图(八阶幻方)两幅,九九图(九阶幻方)一幅,百子图(十阶幻方)一幅。其中还给出了“洛书数”和“四四阴图”的构造方法。如“洛书数”的构造方法为:“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元代安西王府旧址(今西安市郊)曾出土至元十五年(1278)阿拉伯学者扎马鲁丁为安西王推算历法期间所制作的“东阿拉伯系统”数码的铁制六阶幻方。上海浦东陆家嘴明嘉靖陆深墓中也发现元代玉质可佩挂的四阶幻方。
明王文素《算学宝鉴》载纵横图多种。程大位《算法统宗》卷十七载纵横图14种,及清方中通《数度衍》卷首之一“九九图说”后附纵横图14种,与杨辉所著《续古摘奇算法》中所载纵横图大同小异。张潮《心斋杂俎》卷下“算法图补”增补纵横图若干种。梅成《增删算法统宗》淘汰有关河图洛书及纵横图的内容之后,纵横图存在约有一百多年。
清初,传教士传入《三三等数图》列三至十阶纵横图8种,并指出作图方法。英国人傅兰雅主编的《格致汇编》载有四阶纵横图,此即1514年度勒所刻十六字方图。欧洲研求纵横图造法始自14世纪。中国人杜亚泉(1872~1933)等从1900年起论及纵横图的造法,但多沿用西说。(www.daowen.com)
数码的铁制六阶幻方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目前它在组合分析、图论、人工智能等各方面都有所应用。美国计算机协会主编的CACM程序汇编中也把纵横图的编造程序收了进去。建筑学家勃拉东发现纵横图的对称性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把这些线条称为“魔线”,可用于轻工业品、封面包装等设计中。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位专家发现了它与“拉丁方”的内在联系,由于“拉丁方”在实验设计领域中的无比重要性,从此,纵横图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出版的《现代代数及其应用》这本专门著作里就把纵横图列为专门题材。纵横图在古代主要属于数学游戏,但现在已经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得到了应用。目前,国际上有不少科学家正在绞尽脑汁研究它的规律。有的科学家甚至设想,如果我们的宇宙飞船飞到了一个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上,用纵横图那样的数学语言,也许可以作为媒介,沟通相互之间的思想。
洛书图
数学链接 SHU XUE LIAN JIE
“洛书”的传说
相传在大禹治水的年代里,陕西的洛水常常大肆泛滥。洪水冲毁房舍,吞没田园,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每当洪水泛滥的季节来临之前,人们都抬着猪羊去河边祭河神。每一次,等人们摆好祭品,河中就会爬出一只大乌龟来。人们开始留心观察这只大乌龟。发现乌龟壳有9大块,横着数是3行,竖着数是3列,每一块乌龟壳上都有几个小点点,正好凑成从1到9的数字。可是,谁也弄不懂这些小点点究竟是什么意思。乌龟壳上的这些点点,后来被人们称作为“洛书”。大禹按照“洛书”把祖国大地划分九州,并制定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整治了洪水,河水从此再也不泛滥了。有一年,这只大乌龟又爬上岸来,忽然,一个看热闹的小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多有趣啊,这些小点点不论是横着加,竖着加,还是斜着加,算出的结果都是15!”这个神奇的故事在我国流传极广,甚至被写进许多古代数学家的著作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