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聪明的人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一些有才能的人帮助出谋划策,大家各自发挥所长,群策群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曾这样谈自己的才能:我自己的见识非常浅薄,从来就不敢以一己之见而自喜,能力也极其有限,每欲做一件事情,总感觉到力不从心。所以,要想完成伟大功业,就必须推举贤才,让所有贤良之才发挥自己的长处。
曾国藩认为自己“能力有限” “见识浅薄”,因此,在谋就大事时他更注重吸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
例如组建湘军水师就是采纳了郭嵩焘提出的建议。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也非常善于听取幕僚的意见。
1854年太平军围困长沙,长沙官民向湘军求救解围。而湘军在当时羽翼尚未丰满,能不能打好这一仗,曾国藩自己也没有底。他召集各营官多次讨论战术,又在官署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后来曾国藩采纳了陈士杰、李元度的意见。
1860年秋,是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的关键时刻,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出逃前发谕旨令湘军将领鲍超回京护驾。此时曾国藩陷入两难境地:北上护驾属君国最大之事,推托不了。但有虎将之称的鲍超一旦北上,湘军兵力骤减,与太平军难以对峙,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曾国藩令幕僚各抒己见,最后采纳李鸿章“按兵请旨,且勿稍动”的策略,才度过了一次危机。(www.daowen.com)
曾国藩在官场中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每一次都是自己的门客帮助出谋划策,使他度过危难。
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个善于把众人的智慧化为己用的人。他不但要求自己遇事不决的时候多听有才能人的意见,对弟弟曾国荃也同样要求他多次写信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后来曾国荃屡遭弹劾,非议也多,曾国藩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曾国藩能够任用贤能,鼓励幕僚直言敢谏,有人评论说:曾国藩“以儒臣督师,艾夷蕴崇,削平大难,蔚成中兴之业,因由公之英文拒武蕴积使然,亦由幕府多才,集众思广众益也”。意思也是说曾国藩很儒雅,能够虚心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是晚清的中兴之臣。
总之,官场之人,能让有才能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是极其重要的顺则可以使自己的官位节节高升,逆则可保不被别人排挤。这其中一定要把握好衡量人才的标准,往往那些志向高远、品行端正的人是贤良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