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借敌势,斗智慧

曾国藩:借敌势,斗智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聪明人如果借势得当,敌人也能够成为自己的救兵。但曾国藩纵观全局,借用敌军与友军对峙之势,让湘军处于扼重守要之势,明智地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决策。借助太平军战将陈玉成的势力,把湘军安置在最有利的位置,这便是借用敌势展开局面。曾国藩还善于借敌之势顺势扩大自己的有利局面。连战九昼夜,江南大营彻底崩溃,金陵之围顿解,李秀成、陈玉成围魏救赵之计获得全面胜利。

曾国藩:借敌势,斗智慧

聪明人如果借势得当,敌人也能够成为自己的救兵。晚清时期,政局动荡,公元1858年,石达开率领20万大军攻占了号称清朝粮仓的浙江诸地,然而这时可以指望的军队——湘军,除了曾国藩外,再无其他人可以指挥得动。于是咸丰帝起复曾国藩援浙,曾国藩得以再度出山,率领湘军再一次创造了辉煌。

湘军逐渐强大以后,清政府一方面让湘军消灭太平军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在剿灭太平军的战略布局上,于南京东西两线布置满人重兵夹击,以图摘取最终胜利果实,颇有“让湘军卖命,让满人得利”的用心。但曾国藩纵观全局,借用敌军与友军对峙之势,让湘军处于扼重守要之势(集中力量攻南京的上游门户安庆),明智地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决策

曾国藩这样向清政府提出了全面的作战计划,并解释自己的战略意图:

臣以为欲廓清诸路,必先攻破金陵……欲先攻破金陵,必先驻重兵于滁、和,而后可以去金陵之外屏,断芜湖之粮路。欲驻兵滁、和,必先围安庆,以破陈逆之老巢;兼捣庐州,以攻陈逆之必救……

借助太平军战将陈玉成的势力,把湘军安置在最有利的位置,这便是借用敌势展开局面。

曾国藩还善于借敌之势顺势扩大自己的有利局面。

陈玉成、李秀成和李世贤三位太平军将领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间,为解金陵之围,策划了一次大的军事行动。由李秀成、李世贤率军从苏南入浙,造成大兵猛压杭州之势,诱使合围金陵的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派兵由江宁赶救杭州,待到清军兵至半路时,李秀成、李世贤就带兵离杭北上,猛扑江南大营。与此同时,陈玉成率皖北之兵强行渡江与二人会合,数日之内连破江南大营外围要地高淳溧阳、溧水、句容秣陵关,包围江南大营。连战九昼夜,江南大营彻底崩溃,金陵之围顿解,李秀成、陈玉成围魏救赵之计获得全面胜利。(www.daowen.com)

当这个消息传出的时候,曾国藩正在彭泽。他立即作出判断:江南大营的瓦解,意味着湘军有转机!

那时的清政府很担心太平军挥师东进切断江南饷源,因此尽管对湘军怀有猜忌,咸丰帝也不得不谕令唯一能和太平军较量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慈禧上台后,干脆人情卖到底,又于公元1861年底命曾国藩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于是四省巡抚、提督悉归节制这样,曾国藩集团一跃而成为地主阶级当权势力中最大的实力派。可以说,太平军为湘军以后的独立和强大清除了障碍

之前曾国藩带兵多年,未获授地方实权,而这次却借敌之势得到了

得势之后的曾国藩表现得非常清醒。虽然清政府屡次命令曾国藩分兵往援苏常,但曾国藩却婉拒君命,既不愿意发兵,更不愿撤围。苏常未失以前,他以兵力单薄,“此刻安庆贼势尚强”为由,不肯分兵东救;苏常既失,他更以“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申称安庆之围“不可遽撤”,即便是对李秀成的二次西征也不为所动,打定“力求破安庆一门,此处皆不遽之争得失”的主意。

我们从曾国藩的经历中可以得出,只要运势得当,善于借势,敌人也能够为自己制造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