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准确部署,谨慎行动

曾国藩智慧:准确部署,谨慎行动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自从出任以来就一直有谋定后动,看准大势再布局的习惯曾国藩以及胡林翼等高明之士虽然身在疆场,但却一贯对朝廷大事非常关注,并且从来反应都非常敏感,因为朝廷上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个人以及湘军这个集团的利益与未来。通过这一判断,曾国藩随后的举动不仅消除了清廷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猜忌、得到了信任,而且获得了大权。曾国藩对这次大局发展的分析和判断,只是其一生中深明大义、洞察大局的一个代表事件。

曾国藩智慧:准确部署,谨慎行动

大势指的是整体的形式。世上每个人的发展轨迹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脚步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那么这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若想成功就必须服从大局。唯有认清大势、服从大局,才能做好局部的小事。

曾国藩自从出任以来就一直有谋定后动,看准大势再布局的习惯曾国藩以及胡林翼等高明之士虽然身在疆场,但却一贯对朝廷大事非常关注,并且从来反应都非常敏感,因为朝廷上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个人以及湘军这个集团的利益与未来。这就是他的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咸丰十一年,湘军成功攻克安庆。这对于湘军来说是一个大胜利但是这对于曾国藩来说却面临着新的进退抉择,于是对清廷的情况倍加关注。八月初,也就是湘军攻占安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曾国藩得知咸丰皇帝驾崩的消息,但这消息来源于友人之间的私人通信。先得知这一消息的是胡林翼。他在获知此情之后,当即写信向曾国藩表示:“朝廷七月十七之事,主少国危,又鲜哲辅,殊堪忧惧。”当时由于肃顺等人久久隐丧不报,胡林翼和曾国藩天天在军营中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却长时间未接奉国丧明诏,愈发让他们忧心忡忡。于是二人预测肯定要发生影响大局的事情了。

事情果然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其时西宫太后已经发动政变,更令人诧异的是政变一个多月了,像曾国藩这样的忠臣都还没有得到丝毫的消息。直到12月中旬,曾国藩才得知消息。这一天,他一共接奉廷寄四件,中有谕旨一道,又有军机处转抄的不知上奏人姓名的奏折一件。他先扫了一眼抄示的奏折,发现咸丰皇帝所立赞襄政务八大臣的名字都在上面,仔细读来,只见奏折中写道:“载垣、肃顺、端华明正刑典,人心欣悦。”但奏折并未说明赞襄政务大臣们是哪一天被逮被杀的,也未说他们犯了什么罪。曾国藩马上变得警觉起来。

在谕旨中果然也没有对上述疑问的解释。但是也并不是与自己无关,因为上面公布了有关曾国藩的新的职务任命,其中写道:“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曾国藩更加惊异了,但是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他开始对大局进行解读和细致分析。他认为,朝廷在这种情形下重用自己,这既是警告也是激励。但前者大于后者,于是曾国藩得出清廷认为自己权太重、位太高、虚名太隆,因此必须辞谢大权。通过这一判断,曾国藩随后的举动不仅消除了清廷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猜忌、得到了信任,而且获得了大权。(www.daowen.com)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又把自己的处境与国家的处境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打败太平军。因为,当前清廷最大的敌人就是太平军,为了打败这个对手,清廷可以暂时将权力下放给湘军将领,即使做出一些超越体制和常规的举动,也是能够接受的。而自己带领的湘军,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为清廷为西宫太后排忧解难,这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于是曾国藩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了维护集团利益,他参劾革职李元度;为打击对手,他拖延救援时间,使王有龄战死;为了长远利益,他支持李鸿章办淮军……正是这些果断的举措,为曾国藩以后剿灭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对这次大局发展的分析和判断,只是其一生中深明大义、洞察大局的一个代表事件。在他的一生中,每遇到大事他都必作详尽的分析,而且都是围绕大局出发的。其实,每一个做大事的人,都必须谋之深远,在别人不能发现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别人不能谋取利益的地方谋取利益,而这些都需要对大局有一定的把握,对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对未来有着准确的预期,在战略上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没有这样的基本准备,人生又何谈成功呢?

曾国藩的成功与顾全大局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这种大局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