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教你每天学,助你创造政绩

曾国藩教你每天学,助你创造政绩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勤奋是他修身八字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他认为, 在所有促使人成功的因素中,勤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曾国藩以一“勤”字终其身。这是清朝帝王能稳定统治的修养基础。而曾国藩也有早起的习惯,这也是其勤奋家风的一个标志。曾国藩自己制定了“八本”“三致祥”的家规,其中之一就是“居家以不晚起为本”。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谈得较多的也是“早”字。

曾国藩教你每天学,助你创造政绩

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说的就是勤奋。不聪明的人想获得成功有什么办法呢?曾国藩的心法就是要勤奋。勤奋是他修身八字诀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他认为, 在所有促使人成功的因素中,勤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

曾国藩曾这样总结过:“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也许是自己本来就不是绝顶聪明的人的缘故,曾国藩非常不喜欢那些投机取巧的所谓“聪明人”。他为人处世,也崇尚拙诚而不喜巧诈。就是在他选用人才的时候,也把戒巧诈视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他最喜欢的是那些不是天生聪明但肯脚踏实地用功的人。他认为,这才是通往成功的方法。

曾国藩从小就非常勤奋,勤奋是他日后取得成功的重要心法,也是他持之以恒,终生不变的美德。他的勤奋表现在方方面面。曾国藩在学习上从来没有间断过,就在统领湘、淮两军,并主管江南数省军政的时候,肩负着极其繁重任务,但是他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奏牍、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改。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他写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据现在出版最权威的《曾国藩全集》统计,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三十二年间,他共写了一千四百五十九封家书,约一百一十万字。平均每年七十三封,最多的一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共二百三十五封。据说,他真正写过的家书,是这数倍不止。只是由于战乱流离,损失太多罢了。他自从向倭仁学习写日记后,几乎从未中断。他的日记也有几种,如《过隙影》《茶余偶记》《无慢室日记》《绵绵穆穆斋日记》《求阙斋日记》等,现在留存下来的也有一百余万字。其他的奏章、书信、批牍,更是不可胜计。仅仅是这些成就,也足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了。

老年的曾国藩,勤奋学习的念头越发强烈了。他曾经在给其子曾纪泽的信中写道:“余以生平学术百无一成,为文十多篇,故老年犹思补救一二。”即使年老眼昏蒙,记忆力减退,他也能从学习中感到快乐。

他一直没有中断学习和写作,他的许多传世的名作,要么写成于军书旁午之时,要么诞生于内外交困之际。在去世前的一年中,他作诗数首,文章十多篇。其中《湖南文征序》《重刻茗柯文编序》,述古今以来文章源流,见解精辟,是传世不朽的佳作。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为湘军名将刘松山写墓志铭。这篇绝笔之作没有写完,共写了三百多字,后来由李元度补充完整。

曾国藩在创办湘军之后,也把这种勤劳的习惯带到了军中,他还把勤奋作为选将的标准。在他招募的兵勇中,那些懒散、怠惰和疲沓的人,成为首先被淘汰的对象。他考察一位将官,必须看他是否勤劳。他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起,亲自训练,办理各项事务。这种习惯伴随他一生。

曾国藩以一“勤”字终其身。即使偶尔有不够勤奋的时候,他也要深刻反省,痛加改过。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十九日,他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近日公事不甚认真,人客颇多,志趣较前散漫。大约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每日须以精心果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渐退矣。以后每日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人数下手;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征古训下手。每日午前于吏前、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意;灯后于文事加意。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纵不日进,或可免于退乎?”

尤其是曾国藩在任直隶总督时,办事表现得尤为勤奋。同治八年(1869年),他进京陛见,这是他自从离京后第一次回京,前后已十几年。当时直隶虽是京畿重地,吏治腐败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官员疲散,讼案堆积如山,民怨沸腾。所以,曾国藩一上任,就以整顿吏治开刀。吴桥知县王恩照、曲阳知县万方泰、武强知县王庶曾、迁官知县周培锦、冀州知州宋炳文、保安州知州李作棠、怀安知县谷洪德,这些人性情疏懒,不理讼狱,曾国藩一律奏请革职,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饬,吏治民风,为之一振。

曾国藩在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最费心的便是处理积案。根据他的四大弟子之一的吴汝纶记载:曾国藩办理积讼,从同治八年四月起到十一月止,结销新旧各案四万零一百九十一起,从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起到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止,连同闰月,共二十四个月,又结案九万零一百五十五起。平均算下来,前一段时间,每天一百八十多件后一段时间,每天也要处理一百二十多件,其勤奋程度,实在令人瞠目在他的倡导下,直隶吏治迅速改观。吴汝纶记到这里,非常感慨,就是在今天看,也不能不让人发出由衷的赞叹。(www.daowen.com)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勤奋。只有在每件点滴小事情上都能保持勤奋的态度,不放松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做好更大的事情。他根据家风,总结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众多因素中,早起最为重要,要想养成勤奋的习惯,就要从早起做起。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他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明确地把早起作为戒惰第一法则: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清朝的皇帝都有早起的习惯,康熙雍正乾隆等名君更是天不亮就披衣起床,凌晨四点就准备上朝,不管春夏秋冬。这是清朝帝王能稳定统治的修养基础。而曾国藩也有早起的习惯,这也是其勤奋家风的一个标志。祖父星冈公曾玉屏定了八字家规,其中第三字便是“早”,即早起之意。曾国藩自己制定了“八本”“三致祥”的家规,其中之一就是“居家以不晚起为本”。在曾国藩的家书中,谈得较多的也是“早”字。为了敦促儿子养成早起的习惯,传承家风,他给新婚后的曾纪泽写信,列举了满清皇帝和曾氏先祖早起的美德,要求他向先人看齐,带头整肃家风。咸丰九年 (1859年)十月,他在家书中说:

“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凌晨四点)即起,至今二百年不变。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竞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两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曾国藩还严格要求部下、士兵早起。开始时,许多人不习惯,起得也不够早。咸丰四年 (1854年)三月二十五日,他给父亲写信说:“营中吃饭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整顿湘军,他把早起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早起成了湘军的一大特色。

早起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其次,早起焕发精神,吃早饭营养充足,白天做事效率较高如果一个群体、军队,都能早起,则显出一番振作有为的气象

所以, 成就伟业者,不必有过人之聪慧,但必有过人之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