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教你控制雄心:稳扎稳打才能高飞

曾国藩教你控制雄心:稳扎稳打才能高飞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曾国藩接到诏令后,并没有马上出兵,而是不断地向皇帝上奏解围之法,这就惹怒了咸丰皇帝。曾国藩在书信中向朋友说道:“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曾国藩最终按兵不动,结果,自己的老师吴文镕战死沙场。江忠源和吴文镕的死对曾国藩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在实力不足之前,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

曾国藩教你控制雄心:稳扎稳打才能高飞

在《易经》乾卦中,有“潜龙在渊”之语,其意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或在不足以制胜的情况下出兵,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满时,更不可四处张扬。

曾国藩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说:“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图美名,必有大污辱之时。”

这一点藩早就注意到了。有些人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无法承受压力。在他初建湘军时,水陆两军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余人,而太平天国当时却有百万之师。曾国藩若是轻举妄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存实力,曾国藩曾经有过四次抗旨,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吴文镕被太平军击败,见死不救。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清军难以抵抗。面对这种情况,咸丰皇帝再也坐不住了,接二连三地下旨,要曾国藩出兵抵抗太平军。曾国藩接到诏令后,并没有马上出兵,而是不断地向皇帝上奏解围之法,这就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再下圣旨:“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曾国藩并没有听从。当时曾国藩初创湘军,总兵力只有一万有余。面对训练有素的太平军根本就不堪一击。曾国藩在书信中向朋友说道:“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湖广总督吴文镕是曾国藩的老师,每一次曾国藩遇到事情,吴文镕总是想办法帮他解决。太平军打到湖北后,吴文镕向朝廷告急,请求支援。清政府立刻下旨,让曾国藩出兵援助,而且吴文镕还亲自向曾国藩求救。

面对恩师的请求,曾国藩很难置之不理,但是,就算湘军打过去也只能是送死,不起任何作用。最终,曾国藩回信给吴文镕,诉说自己的难处。吴文镕并没有以老师的名分要求他,而是告诉曾国藩:不要因师生情分而贸然出兵,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国家大局重要,只有等到有把握的时候方可迎战。曾国藩最终按兵不动,结果,自己的老师吴文镕战死沙场。(www.daowen.com)

江忠源既是曾国藩的爱将,也是曾国藩的门生,他办团练最早,最具有实战经验,同时拥有很高的职位,深得清政府的信任。太平军进攻安徽庐州,此时已经为安徽巡抚的江忠源告急,向曾国藩求救。曾国藩一直有将湘军交由他指挥,而自己只在后方负责练兵和筹措军饷的想法当江忠源被困时,曾国藩虽然心急如焚,但是,他还是坚持不出兵。江忠源没有盼到援军,最终战死。

江忠源和吴文镕的死对曾国藩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江忠源是曾国藩最得意的大将,吴文镕是曾国藩的恩师,位高权重,在曾国藩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他们不死,也许曾国藩就不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陷入那样的困境。但是曾国藩深知自己的实力,即使他全力以赴前去救援,也难以救得他们,反而会让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军队全军覆没,而自己也将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

曾国藩说:“宁可好几个月不开一仗,绝不可以开仗而毫无安排准备和算计。凡是用兵的道理,本来力量强而故意显示给敌人以懦弱的多半会打胜仗,本来力量弱小而故意显示给敌人以强大的则多半会打败仗。敌人向我进攻,一定要仔细地考究、衡量,而后应战多半会打胜仗;随意而没有仔细考究衡量,轻率地发兵向敌人进攻,多半会打败仗。军队是不得已而用之的,应常常存留着一颗不敢为先之心,必须让对方打第一下,我才打第二下……与强悍的敌人交手,总要以能看出敌人的漏洞和毛病为第一重要的道理。如果敌方完全没有漏洞、毛病,而我方贸然前进,那么我方就必有漏洞和毛病,就会被对方看出来。不要带着急躁的情绪,不要被大家的议论所动摇,自然就能够瞄准敌方可破的漏洞。”

很显然,曾国藩深通“忍”术。忍耐,决不是妥协和投降,一旦时机成熟,羽毛丰满,翅膀硬了,爪子利了,就会趁其不备,猛然一击让对方永不翻身。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大事就不能贪图功勋,必须能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必须排除其他一切可能干扰自己判断的因素,保存自己的实力。在实力不足之前,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