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隐秘行动,无声夺取对手

曾国藩智慧:隐秘行动,无声夺取对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眼前的态势决定了损失不可避免,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基础而不至于损失更大,那么毫无疑问,应丢卒保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咸丰六年二月十三日,曾国藩对部下彭鹏和罗萱说:“兵事喜诈而恶直。将军中或有议其不应于道二十里者,应严饬而婉谕之。”将领中如果有议论不应绕道20里的,应严格肃清这种议论并且婉言说明情况。曾国藩多选择前者,这与他谨慎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研究了大量的兵书和历史战例有关。

曾国藩智慧:隐秘行动,无声夺取对手

庄子云:“两军相对,哀者胜矣。”这句话不仅指军事用兵,在现实生活中也适用,在面对不利形势时,要耐心地寻找转机,当机会不到,不如以守为攻——最好的进攻方式是以“以迂为直”,即从对方的侧面进攻,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局势,高明的人会在缩小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对比上做文章、动脑筋。当眼前的态势决定了损失不可避免,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全基础而不至于损失更大,那么毫无疑问,应丢卒保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十三日,曾国藩对部下彭鹏和罗萱说:“兵事喜诈而恶直。将军中或有议其不应于道二十里者,应严饬而婉谕之。”意思是说,用兵的策略适宜曲折而不适宜直面攻击。将领中如果有议论不应绕道20里的,应严格肃清这种议论并且婉言说明情况。

所谓“诈”,就是以迂、曲、绕道、间接、非正面的形式与敌玩游戏,寻找时机战胜对方;所谓“直”,就是以直线、直接、直达、正面与敌作战。曾国藩多选择前者,这与他谨慎的性格有关,更与他研究了大量的兵书和历史战例有关。他发现,往往选择一条与达到目标相反的方向去实现目标,更容易成功。

有一年,湘勇一统领张连兰所部300人驻扎在一个叫牛角岭的地方前后左右都没有增援部队。曾国藩听说后立即写信加以制止,说:“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以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若人数单薄,尤宜如此。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之形既尽被贼党觑破,则势绌矣,此大忌也。”

他还说,用兵当深思熟虑,不能驻扎就应退守,然后军队合到一起等敌人来时就联合起来与之决战,只要有一次得胜,锐气就会振作起来大凡敌我交战,胜负常在须臾之间,即使救兵在八里之外,也不能援救假使是雨雪泥泞天气,即使在四里之外,也不能援救。再加上将士精力心血,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假若时时刻刻兢兢业业,夜夜提防,不过十天,就会疲劳不堪。疲劳之师会产生暮气,肯定没有战斗力。所以退驻在一个隐蔽的位置,是最理性的选择。(www.daowen.com)

咸丰十年正月十一日,曾国藩写信给正在行军的金国琛说:“阁下行军,总是希望以稳字为主。先与罗溪河一军以及太湖各军联合一气然后向小池驿一路进扎,步步逼近,等待贼匪来进攻我时,我才起来应对他们,最有把握。如果我们去进攻敌人,主客有不同的形势,恐怕难以成功。至于说蒋函想分开一军驻扎在水吼岭,我的意见认为是不可分开的。”

假如面前有一堆烂摊子,而且危机四伏,那么是与敌硬拼呢,还是先把队伍搞好?湘勇建立之初,队伍没有训练好,粮饷没有着落,士气不高,怎么可以与敌直接交锋呢?

咸丰十一年四月十二日,曾国藩对攻打雨花台的弟弟曾国荃大传“退”字功夫,说:“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的这句话是很有辩证法思想的,与强大的对手竞争,“斗力不如斗智”,而绕开对手的视线,再出拳,再拆招,往往会让对手失去判断,来不及反应而遭致重创。有人评价曾国藩:“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产生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能俱备,文武兼资。有宗教家之信仰,而无其迷妄;有道德家之笃实,而无其迂腐……有政治家之手腕,而无其权诈;有军事家之韬略,而无其残忍。”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看看自然界,何尝不是如此?猛禽在出击的时候,往往将身子缩起来,将翅膀合起来;猛兽将要搏斗的时候,往往俯伏身体。人与人格斗也是一样,只有缩回的拳头,才能在打出去时更有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