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危急时刻,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助你一臂之力

危急时刻,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助你一臂之力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方以用兵相要挟,曾纪泽则表示,如若开战,胜负难知,中国愿意奉陪。这下李容发退也退不成,进也进不了,只得与王开琳展开激战,结果伤亡惨重,李容发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竞争社会充满了偶然性,有“独立之志”的人,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及时抓住有利的因素获得取胜的契机。

危急时刻,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助你一臂之力

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何必一定要依赖别人呢?心里想着仁,仁便达到了。要想做孔、孟,那就日夜孜孜以求,唯有孔、孟才去学,那又有谁能阻止你呢?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么虽说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曾国藩曾说: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恃之以守,恐其临危而先乱;恃之以战,恐其猛进而骤退。”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

社会上立身,做一番事业,就先要独立,没有独立而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在父亲的调教下,成为一个非常有独立意识的人,生活上独立,思想上独立。他早已认识到,中外交涉的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而他自己却是明白事势的人。光绪五年(1880年),曾纪泽奉旨到俄国谈判收回新疆伊犁问题,他凭借着对俄国国内外困境的了解,在谈判中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俄方以用兵相要挟,曾纪泽则表示,如若开战,胜负难知,中国愿意奉陪。俄方代表恼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最后,中国以较小的代价,比较完整地收回了伊犁地区。这种“虎口夺食”的事例,在清代近代外交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曾国藩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曾国藩能在绿营环伺、满旗权贵掣肘下,把一支几千人的湘勇队伍打造成清朝的“精锐之师”,如果没有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的主动性,内修独立意识、外求强盛之途,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内修独立,即是儒家主张个人的“自省”,就是为了在内心建立一个真实的“自我”——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从。“匹夫不可夺志”,体现了人格独立精神。从人格独立到具体做事时独当一面,独立完成。

有个例子说明曾国藩看重的是“独立思想”“独立志向”。曾国藩很欣赏左宗棠的独立想法。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有一次左宗棠正在想办法弄清李秀成的行军路线,准备与其较量一番。于是,他派王开琳、王开化率领驻在景德镇的全部楚军救援石门镇,歼灭李容发。楚军倾巢而出,是兵法所忌,为此左宗棠属下很担忧,但左宗棠却谈笑风生地说李秀成正在全力攻打石门镇,不可能分兵来打景德镇,何况他怎么会知道楚军兵力全部出动了?(www.daowen.com)

左宗棠知道自己的对手是太平军中的精锐,他将城墙上插了很多战旗和刀矛,并将留城的几百老弱病残士兵及后勤人员派到城头上站岗巡逻。

再说李容发,他摸透了景德镇城内情况后,立即跑回告诉李秀成。李秀成心里乐开了花,他立即令李容发带3000人抄近路快速奔向景德镇,一举把其拿下。李容发的3000人马离景德镇越来越近,当其兵锋逼到离景德镇50里外时,左宗棠得知了这一军情,不由得紧张起来。他想,难道真的要演一场“空城计”不成?自己的修养气度比得上诸葛亮吗?演“空城计”须镇定自若,自己具备这样的素质吗?左宗棠立即决定派人火速通知王开琳,要他带领3000人星夜赶回景德镇救援。

此时,左宗棠意识到要想把“空城计”演成功,必须改变诸葛亮的老套路,重新整理布局。他让人四处散布消息说王开琳、王开化兄弟取得了石门大捷,活捉了李秀成。除了制造舆论,还得渲染胜利的气氛,于是楚军总部张灯结彩,燃放鞭炮,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一会儿,城内文武官员、社会名流,还有各大商号的老板,骑马的骑马,坐轿子的坐轿子,纷纷到楚军总部祝贺“石门大捷”,各大酒店的席位都被楚军包了下来,吃喝喧哗的声音充满了城内。

这一闹,留在景德镇城内的另一个太平军侦探慌了,连忙跑出了城,恰在路上遇到了李容发,将城内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李容发,吓得李容发抱头就哭:“干爹啊,干爹,我要为你报仇!”原来,李容发是李秀成的义子。他揩了一把眼泪,率军掉过头来奔向石门,但走了还没一半路程,他突然想起李秀成对他的叮嘱:“左妖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你到景德镇城下后,要实地仔细观察,千万不可莽撞行事。”李容发虽没读过书,但干爹讲过诸葛亮的“空城计”,心里不免紧张起来,感到自己上了左宗棠的当。他气得大叫一声:“杀向景德镇,活捉左妖!”

当李容发赶到城下时,天已经黑了,李容发对地形不熟悉,见城楼上号令严肃,又不禁想,干爹会不会真的被王开琳活捉了?李容发不敢贸然进攻,决定挨过今夜,天明后探清虚实再攻城。可是天一亮被左宗棠通知回援的王开琳已率军赶到。这下李容发退也退不成,进也进不了,只得与王开琳展开激战,结果伤亡惨重,李容发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

曾国藩之所以面对左宗棠的不逊,而一次次原谅左宗棠,正是看好他的“独立之志”,因为当时国家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竞争社会充满了偶然性,有“独立之志”的人,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及时抓住有利的因素获得取胜的契机。如果左宗棠没有“独立之志”,遇到这种情况只会吓得双腿发软、哭爹叫娘可谁也依赖不上,最后只有被打死或是投降这两条路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