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局面大强,关键时有主见

局面大强,关键时有主见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国藩初识杨载福就很欣赏他,认为他位卑却有主见。曾国藩听了后很高兴,认为杨载福有志气,敢于在社会危机之时做出自己的选择,毕竟投军便会有牺牲,没有主见的人是不敢轻易答应的曾国藩立即向湖南巡抚骆秉章写了封推荐信,交给杨载福。蕲州至田家镇地形险峻,敌人用重兵把守,湘军与其交战胜负难料。九江危急,则太平军人马必然回援,那时,湘军水陆大军将顺利冲破蕲州、田家镇,会师于九江城下。

局面大强,关键时有主见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是对任何事都没有主见或主意,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没有主心骨”。曾国藩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和缺点但你应该认为你就是你,说你自己的话,做你自己的事,不要阴不阴阳不阳的。这样你觉得自己真实,别人也觉得你真实。他说:“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婚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耳。”

曾国藩初识杨载福就很欣赏他,认为他位卑却有主见。杨载福以放竹排为生,一天他在大雨中勇救他人,被曾国藩看见了,曾便找他聊天两人越谈越投机,曾国藩说,太平军正从广西起事,兵锋已入湖南,杨壮士有一身过硬的武功,不知肯不肯舍弃放排的生计去投军?杨载福回答,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凭自己这一点能耐被你赏识,我愿为国效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曾国藩听了后很高兴,认为杨载福有志气,敢于在社会危机之时做出自己的选择,毕竟投军便会有牺牲,没有主见的人是不敢轻易答应的曾国藩立即向湖南巡抚骆秉章写了封推荐信,交给杨载福。从此,杨载福踏上了军旅生涯,屡建功勋。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挂帅湘勇创建水师,他想到了两个人才——彭玉麟和杨载福,让他俩统带水师,扬帆湘江,决战长江

曾国藩与人共事主张“和而不同”,即对待不同意见时讲究协调,不搅稀泥,也不盲目附和,不失去自己的主见。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自己要有自己的意志和主见,既能够调和矛盾,同时始终保持独立思想。而小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纵然影响了他,然而人各有志,到了利害关头,意见冲突,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而然变成“同而不和”了。

王璞山是曾国藩手下志大才高的一员猛将,但后来越来越心高气傲,喜欢自作主张,甚至以湘勇首脑自居。王璞山向曾国藩献计:太平军燕王秦日纲收集武昌败兵残将,在蕲州到田家镇一带设下防线,企图阻击湘军长江水师。蕲州至田家镇地形险峻,敌人用重兵把守,湘军与其交战胜负难料。太平军翼王率军从九江出发,溯江而上,城内必然空虚,湘军不如暂不惊动田家镇的太平军,而出奇兵突袭九江。九江危急,则太平军人马必然回援,那时,湘军水陆大军将顺利冲破蕲州、田家镇,会师于九江城下。王璞山说,若此策可行,他愿率人马连夜奔江西,擒拿石达开

曾国藩善于“稳中求胜”,虽然奇策也许可以获得成功,但同时风险也非常大。他认为王璞山的计策胜算不大,于是说:“用兵打仗,虽常有奇策,但只可偶尔用一用,不可完全依靠它。稳当平实者,常操胜券。”(www.daowen.com)

王璞山见曾国藩不接受自己的计策,便拿历史上一个战例来说服曾国藩:宋明帝泰始二年,晋安王子勋作乱,官军与乱军相持于浓湖,很长时间没有决战。当时官军驻扎在下游赭圻,乱军袁凯驻扎在上游浓湖,另一将刘胡又在上游鹊尾,最后鹊尾、浓湖二处相继而溃。当时情形与现在太平军的情形非常相似。

曾国藩反驳了他的观点:陈文帝天嘉元年,王琳屯驻于长江西岸栅口,侯填屯扎于长江东岸芜湖。王琳越过芜湖直奔南京,侯填马上率军离开芜湖紧跟其后,当时刮着很大的西南风,王琳掷火烧侯填的战船结果反而烧了自己的船。侯填采取小船攻击王琳,打败了王琳。这是越寨进攻失败的例子。

说了这个反面战例之后,曾国藩问王璞山:九江空虚,有没有准确的情报?在太平军中石达开是个最有谋略的人,你率5000勇兵能惊动他吗?假如田家镇的太平军并不回援,那么不但不能调虎离山,反而会分散我军的兵力。

这个事例说明,曾国藩在大事上是非常有主见的人,也许王璞山的计谋实施起来能够成功,但是自己与幕僚商讨后制订的“三路进兵”的作战方案一改动,带来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所以在没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曾国藩拒绝了新的方案。

这里,曾国藩给我们的启示是:决策时得有自己的判断,当然可以综合、参考别人的意见,但最后决定的人还应该是自己。主意一旦拿定就不要轻易改变,踏踏实实地去落实、执行。一味盲从于别人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