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担当大事,先识明大体

曾国藩智慧:担当大事,先识明大体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担当大事,必须识大体。其实,“识大体”用一个明字便体现出所有的含义。深明大义、晓明大体应该说是曾国藩“明”字诀中最主要的内涵。他认为担当重任、欲成大事者,如果不能够晓明大义的话,就犹如凡夫俗子一样,难以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对事物有明确透彻的认识,也就成不了大事。对于军事将帅,晓明大体更具有多重含义。不识大体者,无异于使自己成为最大的敌人,在成就大事的途中,被自己绊倒,听任自身的性格酿成悲剧。

曾国藩智慧:担当大事,先识明大体

至于担当大事,必须识大体。所谓大体是与小我相对而言的。一个关心小我永远大于国家的人,是做不好人的,更是当不成好官的。大体的含义,包括了责任、远见、对事态整体的把控能力等多重意义。

其实,“识大体”用一个明字便体现出所有的含义。“明”字诀是曾国藩字诀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也是我国古代许许多多有识之士长期以来一直探讨不休的话题,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

所谓“明”,字面意思是明亮,与“暗”相对而言。但在曾国藩字典里的 “明”字中,有更多其他含义。如在治国理民方面,应该晓明大体、明达公正,还需要有先见之明;在为官从政方面,要明察秋毫、聪明机敏,适当的时候还要明哲保身;在鉴别、选拔、任用人才方面,要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智和树人之方;在修身养性方面,应该知晓天命,要有自知之明,等等。

总之,曾国藩的“明”字诀就是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地位和客观条件,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明智地作出自己的决策,以求利国、利民、利己,以尽一个儒学信仰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应该说是曾国藩“明”字诀中最主要的内涵。在曾国藩看来:“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他认为担当重任、欲成大事者,如果不能够晓明大义的话,就犹如凡夫俗子一样,难以识大体、顾大局,不能对事物有明确透彻的认识,也就成不了大事。

晓明大体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也是不相同的。例如对于主宰万民、君临天下的一国之君来说,晓明大体就是要善于用人,远离奸佞,任用贤良之才治国理民,而不能任人唯亲;人君不能善用贤良,贤良之才就会心生怨怼;天下生怨,就会亡在旦夕。(www.daowen.com)

晓明大义对于朝廷官员来说,就是要求官员为国尽忠,造福于民,为君分忧,安固民心;向朝廷推荐人才或提拔、任用人才,使其为国效力。

对于一名地方官员来说,肃整地方、移风易俗、鼓励农耕、劝民本业就是晓明大体的具体表现。对此曾国藩说道:“太史公所谓循吏者,法立令行,能识大体而已。后世专尚慈惠,或以煦煦为仁者当;之,失循吏之义矣……”

对于军事将帅,晓明大体更具有多重含义。曾国藩在这方面有许多过人的见解。他认为,“为将帅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齐严肃为先,不贵煦怄也”;“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乩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即要求将帅既善于知人料敌,又要有胆识谋略,还要治军有方,只有这样,才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帅。

不识大体者,经常陷于眼前的利益之争,导致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丧失良机。不识大体者,无异于使自己成为最大的敌人,在成就大事的途中,被自己绊倒,听任自身的性格酿成悲剧。因此,识大体,需要宽大的胸怀,过人的胆识,还有坚定的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