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智慧:学着善于找茬儿,事业必无悔

曾国藩智慧:学着善于找茬儿,事业必无悔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思是说,交朋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在众多类朋友之中,诤友是最难能可贵的。曾国藩身居高位,如果没有诤友不断地提醒他,也难免会得意忘形。至徽州不满10日,太平军将领李世贤即攻克徽州。李元度兵败后不逃往祁门大营,却败退至浙江开化,这是李元度明显倾向王有龄的迹象。曾国藩对之悔恨交加,决心参劾其失徽州之罪,以申军纪。对朋友真诚、关心、爱护、负责,自己也能够平和地接受误解无怨无悔。诤友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

曾国藩智慧:学着善于找茬儿,事业必无悔

孝经》云:“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於令名。”所谓诤,即为直言规劝。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诚如古人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意思是说,交朋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如果人们能结识几个诤友,那么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事业发达。然而,在各种这样的朋友中,最难结交的便是诤友。

在众多类朋友之中,诤友是最难能可贵的。诤友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地进步。曾国藩身居高位,如果没有诤友不断地提醒他,也难免会得意忘形。曾国藩虚怀若谷,总是虚心地聆听朋友的建议,因此避免了很多的错误。

诤友不会整天给自己的朋友戴高帽子,而是会不断地指出自己的朋友的错误,这对于自己的朋友的进步具有很大作用。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果没有诤友,人们就会多做很多错事,会多摔很多跟头。面对朋友的指责,曾国藩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虚心地接受。

有时,朋友的建议也并不都是对的。面对朋友的错误意见,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来对待,不能因为朋友提出错误的建议而将他划出朋友之列。在曾国藩的众多朋友之中,李鸿章算是一个真正的诤友。面对李鸿章的指责,曾国藩有时也会生气,但绝没有因此而疏远李鸿章。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为杜绝王有龄分裂湘军的企图,在进至祁门以后,奏请咸丰皇帝将李元度调往皖南道,并派他率军3000人进驻兵家必争之徽州。至徽州不满10日,太平军将领李世贤即攻克徽州。李元度兵败后不逃往祁门大营,却败退至浙江开化,这是李元度明显倾向王有龄的迹象。后来,李元度回到祁门大营,不但丝毫没有悔过的迹象,还竟然擅自向粮台索饷,并擅自回到湖南。曾国藩对之悔恨交加,决心参劾其失徽州之罪,以申军纪。曾国藩此举本无可厚非,但文武参佐却群起反对,指责曾国藩忘恩负义。李鸿章“乃率一幕人往争”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气愤地说:“听君之便。”后来,李鸿章果然负气离开祁门,几经辗转波折,又想回到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大度相容,并写信恳请李鸿章回营相助。

一次,李鸿章在与曾国藩畅谈时,直率地指出曾国藩的弱点是懦缓即胆子小、效率差,这两个字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曾国藩的致命缺点。

曾国藩地位显赫,他的“朋友”实在不少,每天给他歌功颂德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被阿谀奉承之声捧得飘飘然,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身边有很多诤友,他们在曾国藩飘飘然的时候会给他当头一棒,使他清醒过来。(www.daowen.com)

诤友智慧过人。不说是满腹经纶,也是成竹在胸,他们都是事业上生活中的佼佼者和成功人士。在你混沌的时候,那睿智的目光早已穿透迷茫,分析问题敏锐独到,一语中的,准确地找到症结所在。

诤友阅历丰富。他们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修炼得目明耳聪,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帮助你透视平静的水面下那湍急的暗流。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经验使你认可信服,方能够坦然接受帮助。

诤友真诚直言。他们不会只说赞美的话语,难能可贵的是敢于以诤言指出你的问题和不足,在善意规劝的同时指出解决的办法。也许当事者思想上一时不能转弯,但事后冷静的思考明白后,一定会在内心对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建议充满感激之情。

诤友胸怀宽广。他们为人处事善良热情,推心置腹,是一种奉献和行善,没有一己私利。对朋友真诚、关心、爱护、负责,自己也能够平和地接受误解无怨无悔。对国家,他们常表铮铮之言拳拳之心,属于我辈仰慕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士。

诤友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寻得一个诤友,则是人的福气,辨别了谁是诤友,永远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而抛弃,不懂得珍惜这样的朋友,将会遗憾终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