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这里的敌人,往往是误交的损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可以成就什么样的自己。《论语·季氏》里说“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汉徐干 《中论·贵验》“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
贤良的朋友被曾国藩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可见他对朋友的品质要求非常高。他曾说,一个贤良的朋友可以患难与共,痛痒相关,呼吸相顾,相互砥砺,不仅可以成为精神的慰藉,也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基础;反之,一个失德险恶的朋友将会把你引入歧途,甚至带入鲍鱼之肆,成为一生的遗憾。
曾国藩深刻地领会到了人生择友的重要性。曾国藩的家书里记载了他无论是在生活、为学,还是在为官上都时时注意广交益友。他也很会择友,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广交贤友的理论,那么所谓贤友,都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是血性忠义。
所谓血性,包含了无私、仁德、正直、热情等为人的诸多可贵品质一个有血性的人,是直言不讳的,阳光而不阴暗的,心底是坦诚无私的在多种多样性格的人中,这种人是交友首选。该种类型的人心胸宽阔肝胆相照,他不一定会像有些人一样甜言蜜语,不一定会让你处处开心时时舒服,但在危难之时,则可以拔刀相助,为朋友赴汤蹈火,伸出热情的双手去援助。曾国藩喜欢这样的人,首要结交的也是这样的人。
曾国藩的朋友陈源衮就是一个血性男儿。陈源衮性情和曾国藩差不多,对于很多看不顺眼的事情,都想给予纠正,有时表现得心高气傲让人难以接受,为此得罪了很多人。陈源衮病后,曾国藩几乎天天去看望,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守护在他的身旁。之后,在剿灭太平军起义的过程中,陈源衮作为得力干将出生入死,对曾国藩的军事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胸怀大志。
交友贵在志同道合。与同一类人交友,会觉得神清气爽,浑身充满做事业的激情。心怀大志的人首先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然后会影响身边的朋友。这种朋友会互相促进,互相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各自的志向反而会巩固、加强以致最终实现。一个身边缺乏有志朋友的人,他自己也会流于庸俗的。
1843年2月,曾国藩从京城写信给其弟弟时告诫说:你身边的同学都是些平庸、卑微、胸无大志的人,又最喜欢取笑人,家乡没有朋友,实在是第一等恨事。嘱咐他,“只获取明师的益处,别受恶友危害”。又说:“整日与平庸、鄙俗的人相处,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心窍被堵塞太久了。”
曾国藩在给其子曾纪江的信中说:“选择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必须选择志趣远大的人。”(www.daowen.com)
曾国藩在赴京科考的途中,在长沙认识了“少有志节”的刘蓉,又通过刘蓉认识了胸怀壮志的郭嵩焘。于是,三人“欣然联欢为昆弟交”。果不其然,三人均成就了事业。曾国藩手下也因此群雄影从。
三是学问卓然。
三人行,必有我师。说出了求教的虚心,也说明交友如能交到博学的朋友无异于认识一位良师。他的学问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以指点,如读一本书,品一壶美酒,或一杯茶,除了智识的增长,还有心灵的提升。
何绍基是曾国藩一个精通书法,擅长吟咏的朋友。罗泽南是一个“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忧无术以济天下”的学者,在近代湖湘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曾被人称为“湘军之父”。曾国藩也十分敬重他,常在信中表示敬慕之意。后人曾作盖棺之言:“泽南以在籍生员率生徒倡办团练,转战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由其学术醇正,立志坚定,故能临战不苟若此。至今言咸同中兴名将者,无不言泽南为冠首也。”罗泽南一生治学也颇有成就,著作甚多。后来,罗泽南带兵征战,立勋名于天下。以勇略善战、道气深重被誉称“儒将”。
曾国藩还有类此很多“学富五车”的好友,也正是这些好友,使他在京城的名气大增,树立了声望,扩大了视野。
四是品德高尚。
在曾国藩看来,“相交可知人”、“习俗可染人”。所交的朋友如果有坏的心性、习惯,会传染到相邻的朋友身上,所谓近墨者黑不是没有道理。
他在1843年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之贤否,不可不慎也。”这里的贤,除了血性、学问、志向外,其实最重要的是品德。没有较高的人格去支撑,空有学问则误国误民,空有血性则容易为人利用,空有志向则容易剑走偏锋。但是有人品,那么即使其他有所不足,仍可信并可交。欧阳兆熊就是曾国藩这样的朋友,1840年,曾国藩病在果子巷万顺客店中,病情严重,卧床不起,幸遇欧阳兆熊.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曾国藩才捡回一命。
上述择友之道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则难。有人喜欢被赞美夸奖没有理性的判断和自知之明,被善于阿谀的小人忽悠,导致昏昏欲醉飘飘欲仙;有人唯恐忠义血性者夺其位、害其命:有人害怕有学问的人令自己光彩暗淡,失去面子;有人重才不重德,或者不识德。只有像曾国藩这样待人相交以诚、与人为善、大度宽容、胸襟坦荡,不苟求于人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人兴旺发达,在困难时有贵友相助,在危难时有人扶危,在发达时有豪杰俊雄之士辅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