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张嘴,有嘴就得说话,就得与人交流。话说得好听,可以多交朋友,好办事。但是,一旦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得罪人,就会误事。嘴上多个把门的,以免祸从口出,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一不留神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招人嫉恨,惹来是非。
祸从口出,藏锋首先要管住嘴巴,曾国藩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才高志远,喜欢说话,这恰恰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进入仕途之后,他亲身体验了多言的害处,为了警惕自己多言误事,就专门写下了《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大意是:巧妙的言语虽然能令人喜悦,却也会扰乱自己的心神,用闲语打发无聊时,也搅乱了自己的精神。明白的人不会夸你,有人夸你是因为他不明白。道听途说的东西,聪明的人一笑了之,愚笨的人则感到震惊。受到震惊的人也终究会明白真相,会认为你存心欺骗,而嘲笑的人会因此而看不起你,即使你说实话,他们也不再相信。对过去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便写下来警告自己;写下来后再重蹈覆辙,那就永远不可救药了。
多言有什么坏处呢?
多言则傲。曾国藩曾说过:“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多言实际上是内心狂傲的表现。喜欢说话的人,要么是吹牛皮,要么就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他人.这才按捺不住冲动,要说出来批评或指导别人。所以要保持谦虚态度,应尽可能少言。多思考,少废话,多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时间长了自然虚心。
多言则欺。言语一般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某些观点、意见的。倘若自己对这些方面没有研究,就无话可说。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只好用大话吓人。曾国藩认为,多言则不诚,也是这个道理。后来他非常讨厌那些好说大话、空话的人,正是他自己谨言的结果。
多言则败。《颜氏家训》中说:“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对办事之人来说,严密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同治六年(1867年)九月,曾国藩给淮军名将刘铭传的信中说:“古来人才,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
“疏”则多言,“密”则守口如瓶。如果多言,透露出去的信息就会有很多,一旦为对手察觉很容易导致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www.daowen.com)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七日,曾国藩决定从谨言着手,加强修养,并说:“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但时隔一日,好友冯卓怀(树堂)来,一同到陈源兖家为其母拜寿,吃长寿面。席间曾国藩又犯了多言的毛病。据他自己说:“席间一语,使人不能答,知其不能无怨言之不慎,尤悔丛集,可不戒哉!”事后他愤恨不已,在日记中写道:“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唯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唯当谈话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要紧!要紧!)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立下这个毒誓后,他便改多了。
道光朝的权臣曹振镛总结自己为官经验的时候说:“少说话,多磕头而已。”曾国藩经历了仕途风险始终屹立不倒,因为他掌握了一条——想不好的话,不要说。曾国藩的谨言并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说不应该说的话。在他的传世文字中,几乎找不到任何把柄,这就是他“立言宜慎”的结果。乾隆朝的名臣刘统勋有一个为官绝招,便是少言。当时文字狱横行,很多高官都因为一两句话身败名裂,甚至株连九族。他成为乾隆最宠信的汉人大臣,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写东西。朋友和家人给他写的信件,他看过以后都立即销毁,无论有无问题,只要没有了文字,就不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曾国藩的时代,文字狱已经过去,但是慎言仍然是官场的通则。曾国藩留下的文字不少,但是没有引起当局任何怀疑或不满,可见他比刘统勋更高明。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凡事不留痕迹,即使说话,也让别人找不到毛病。做到这一点,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时候不应该说。如果做不到,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
藏锋首先要管住嘴巴,曾国藩不但自己恪守这一原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谈,对幕僚、部下和家人也以谨言相要求。他在给叶光岳的批牍中教导说:“第一说话要谨慎,不可随口编凑谎话。”曾国藩还经常告诫兄弟要戒多言。
有一次曾国荃读唐代的一篇文章,断定文中的某某是小人,某某是君子,就给哥哥曾国藩写信说了这事。曾国藩一看来信很是不高兴。他认为评价一个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轻易地说某人是君子,某人是小人是阅历不深、轻视天下之人的缘故。于是就给弟弟去信说:文章一篇,就能让天下之人、后世之人都知道某某是小人等,未免把文章看得太重,而把天下与后世看得太轻了。你所谈论的是与非,换成别人可能就不以为然,换一个地方则说法更要发生变化。这个地方的人所推服的贤士,换到另一个地方则不认为是贤士,再换到另一个地方,则这个人就有可能被当地人认为是小人了,何况天下后世呢?你要切记改掉你这瞎评论人的坏毛病。
乱说话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所说的话带来的后果,脱口而出的不恰当的话,轻则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行动来弥补,重则甚至根本没有弥补的机会。
常言道,一言而兴邦,一言也能败邦,可见说话的重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说得当的话,小到关系整个人生和事业,大到关系国家的命运。一个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也许影响甚微,但名人在声名鼎盛时期的言行,便会看出这个人本来的德行和面目。很多公众人物却讲出让大家失望的话,做出令人失望的事,其实暴露了其本来面目,空有才华而无德行,他的声名也会衰败下去。要避免出现这个的情况,就要牢记“祸从口出,藏锋首先要管住嘴巴”,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保持低调做人,自然就会管住自己的嘴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