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处世智慧:不占人便宜

曾国藩处世智慧:不占人便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俗话说“便宜就是当”,洞察世事人情的曾国藩对此更是保持高度警惕,他不断告诫自己和家人,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以免最终得不偿失。曾国藩的做法体现了其待人智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占人便宜,不为利益所动,做到无欲则刚,就不会陷入人情债的泥淖中难以自拔,损害自身。

曾国藩处世智慧:不占人便宜

中国人早有“吃亏是福”的说法,明时的杨继盛给儿子留有遗言:“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是即时丢过。”这既是箴言,也是苦药,是一个长者对人性的大彻大悟,蕴涵丰富的人生意义。

曾国藩对人性的理解,比杨继盛更胜一筹。他认为,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钓饵而已;将来万一我做了总督或者学政,不理他们吧,失之刻薄,理会他们吧,即使施一报十,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曾国藩在京城8年,从来不肯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那段时间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他的俸银有一大部分要供养家里,自己使用的很少),曾国藩在京为官的时候,欠了1000多两银子。这与当时官场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象有天壤之别。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在几个弟弟中,我对待温弟(曾国华)似乎过于严厉,但扪心自问,觉得还没有对不起兄弟的地方,因为我不是信口开河。大凡做大官的人,往往对妻子儿女特别照顾,对兄弟则失之刻薄;往往私肥自家,对亲戚同族则失之刻薄。我从三十岁以来,就一直把升官发财当成一件可耻的事情,把官囊积金留给子孙享用看做可羞、可恨的事情。所以我暗中发誓,决不靠做官发财,决不把做官得到的钱财留给后人。苍天在上,神明鉴临,我绝不食言。如果俸禄较多除了供奉父母衣食所需之外,全部都用来周济贫穷的亲戚,这是我一向的愿望。”

人在官场中混迹久了,很容易生活奢侈,这也许并不是出自本心而是那种环境迫使人改变。要做到洁身自好,始终清白,就需要在个人修养方面下工夫。曾国藩最大的优点来自于善于反躬自省,在反躬自省中,修养和态度越来越坚强。在清廉的态度上,经常拿别人做自己的参照。

有一天,魁时若将军与曾国藩谈心,魁时若将军说到自己家四代为官,但是家中的女眷们没有一个穿绫罗绸缎的。这给曾国藩很大的震动曾国藩反省自己的行为,他觉得自己平日里总是以“俭”字教育别人而最近自己却在饮食起居上“殊太丰厚”,家中女眷们的穿着打扮也过于讲究,他“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www.daowen.com)

曾国藩在京城的住所里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衣服,另一样就是书籍。衣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书籍是曾国藩的嗜好。曾国藩曾经表示将来自己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其他的衣服都与兄弟五人抓阄平分;而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和官场中,人情债是中国人的一个雷区。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个“短”就要用“长”去回报。当无以回报,便走向利欲的深渊,必然腐败犯罪。

曾国藩家书记载:“我自从己亥年到外面周游,到今天仍然感到遗憾,将来万一做了外官,或者是督抚,或者是学政,以前对我有过感情的人,或者几百,或者几千,都像钓鱼的食饵,他如果到我的衙门上来,不答应他的要求吧,那未免太刻薄了,答应他的要求吧,给他十倍的报偿,还不一定能满足他的欲望。所以自从为兄庚子年到京城以来,至今八年不肯轻易受别人的恩惠,情愿别人占我的便宜,绝不能去占别人的便宜,将来如果做了外官,京城以内,没有人会责备我不报偿的。澄弟在京城一年多,也是知道大概情况的。这次澄弟所收各家的人情,事情既然已成事实,就不再去说它,以后凡事不可以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易受人钱财,切记切记!”

俗话说“便宜就是当”,洞察世事人情的曾国藩对此更是保持高度警惕,他不断告诫自己和家人,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以免最终得不偿失。曾国藩的做法体现了其待人智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占人便宜,不为利益所动,做到无欲则刚,就不会陷入人情债的泥淖中难以自拔,损害自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