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并不是完全脱离利益而存在的,比如,有时人们参加社交,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资源。我们在选择话题的时候,如果能从人们的这一心理出发,主动给予利益上的诱惑,那么,对方一定会上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需要请朋友吃饭,以获得他们的帮助时,才意识到与对方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深厚,如果你直接邀请,很可能让对方觉得你是有利可图,也会随便找个借口拒绝。若我们能委婉一点,先找一个能诱惑对方的理由,比如,我们如果告诉同事:“今天晚上我们公司的张总可是会来哦!”再或者我们告诉普通朋友:“这次的晚宴,我们挑选的是你最喜欢喝的××,你去不?”在这样的利益引诱下,我们成功邀请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暗示利益的存在,是一种心理技巧,只要我们善加运用,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暗示效果。
杨凡是北京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最近,他决定拓展上海市场。他在上海有个朋友,能在这方面给他提供很多建议。虽说是朋友,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毕业以后,就没怎么联系。杨凡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这位朋友请到北京来,好好地请他吃顿饭。后来,他的妻子给他支了一招。于是,他给这位朋友发了一封邮件,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在北京北海公园琼岛对面,有一家老饭店,这家饭店一直沿袭的是清代宫廷菜的烹饪方法,但奇怪的是生意一直都不好。
后来,这家饭店的负责人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很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对中国皇帝的饮食起居很感兴趣。抓住这一点,他决定将饭店的饭菜以“皇帝吃过的饭菜”为宣传点,大肆进行宣传,并且,对于店内的每一道菜,他都整出故事,并让服务员背下来。在服务员上菜、客人点菜的时候,服务员就会说出这道菜的由来。就这样,这家店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
一次,美国华盛顿黑人市长在这里举行答谢宴会,席间,服务员端上来一盘点心,彬彬有礼地介绍说:“曾经慈禧太后夜里梦见吃肉末烧饼,而第二天早上,厨师给她准备的正是肉末烧饼,她很高兴,因为这不就是心想事成吗?今天大家吃的也就是这道‘心想事成’的原型,愿大家也能事事如意,步步吉祥。”这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客人都变得心情大好,这位黑人市长高兴地敬了服务员一杯酒,说:“下次来北京,愿意再来你们这里做客!”
这位朋友在看完这个故事后,立即就对故事中的那个饭店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北京看看这家饭店,去尝尝这家饭店的菜。
后来,杨凡和这位朋友在这家饭店见了面,两人一见面就聊起了很多大学时代的趣事,关系好像比大学时代更亲近了呢。(www.daowen.com)
在这则案例中,是什么吸引了这位朋友,让他愿意接受邀请?是一道小小的菜肴!一道与宫廷故事有关的点心,因为这道点心具有另类的文化意义。可见,我们邀请他人来饭局,人们的这种“好奇心”也是我们“利诱”的一个方面。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利诱”他人呢?
1.找到对方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利诱”
不同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能对其起作用的点也就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利诱对方,要分清对象,比如,销售过程中,有些客户比较爱贪便宜,那么,你可以暗示他会有某些小礼品赠送;请客吃饭中,有些人比较重视赴宴的有哪些人,我们可以告诉对方饭局上有某个名人、有某个权威专家、有某行业的精英或者有对方特别崇拜的人,一直想认识的人……
2.所“利诱”的条件应属实
若对方答应我们的请求,是因为我们加以利诱,而当对方发现我们的承诺并不属实时,自然会心生不悦。这样,我们暗示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了。
总之,当今社会,任何人都逃不出利的引诱,暗示利益的存在,能让对方上钩,我们的目的也就在无形中达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