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巴南效应”,它的含义是如果有一段关于性格特质的描述,而这段描述模糊并倾向于正面,可以用来形容每个人,那么每个人都会以为这是在描述自己的性格。人们一听到“你渴望受人喜爱”“你其实拥有浪漫的一面”等叙述时,几乎没人会否认或表示“这种说法好笼统”,大多数人会说“没错没错”并坦率地接受。相信算命的现象也属于“巴南效应”。尤其对方若是著名的“算命大师”,说服力更大。
1949年,心理学家培特郎·福特瑞做了一个实验。他聚集了一批学生,让他们做一个性格诊断测验。几天后,他把诊断报告交给学生,再统计学生对诊断结果的有效度评定——“你认为报告说中了多少分?”总分是5分,学生们的评定平均是4.3分。也就是学生们认为诊断报告的准确率是86%,其中有41%的学生甚至评价为:“这份报告完全吻合我的性格,这份测验真了不起!”
其实,福特瑞交给学生的诊断报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是从车站小商店买来的算命杂志的文章中,挑选了几个句子拼凑而成的。
福特瑞真正的目的,是想证明“人的自我评价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学生会被蒙骗呢?
那是因为福特瑞说:“这份报告是你的测验结果。”当学生听到“这是只为你”准备的报告时,心理上就被卷入情境中,而不能做到“这东西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人”的客观判断。
这就是“巴南效应”的由来,时隔30年,据说又做了一次同样的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时至今日,人们仍持续被同样的原理蒙骗。而且因为受骗者并没有察觉,所以以为只有自己没有受骗。
反过来想想,我们在与人交往、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时,也可以运用“巴南效应”这一技巧,曾经就有一名检察官将这一效应运用到了办案上。
他叫杨李忠,在江苏省九里区检察院反贪局任侦查一科科长。从事这一行已经15年了,如今的他已积累了很多战术经验。但对于每一次培训,他都相当重视,2006年的一次培训课程让他接触到了“巴南效应”这个心理学词语,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工作时,没想到他居然还将这一效应充分地发挥了作用。(www.daowen.com)
一次,他所在的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说某矿行政科科长董某指使会计做假账贪污公款。接到线索后,杨李忠迅速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在侦查过程中,一个姓刘的会计引起了他的注意。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确定这个神色慌张、说话吞吞吐吐的会计绝对有问题。于是,他决定试探一下这个会计,在得到上级同意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杨李忠让自己的下属全面调查了这个刘会计,得知,原来他一向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因此,经济上有点困难。杨李忠好像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于是,他首先对刘某进行了政策教育和亲情感召。
杨李忠先和刘某聊起了家常,尤其是经常谈起他的儿子,对此,杨李忠注意到,刘某的眼里流露出欣慰的眼神,但却有一丝无奈。杨李忠觉得时机已到,就继续说:“如果我是单位的现金会计,那么,单位的任何一笔款子,我都会留意,无论是领导还是个人,他们做了假账,我也会留下一些痕迹;如果领导逼我做假账,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我也会留一些证据;如果通过做假账套取现金,或者将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那么检察机关很容易查到……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我只有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才能争取主动,以减轻对自己的处罚。”
杨李忠说的这些,刘某全都听进去了,并且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渐渐地,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后来,又变得有些躁动不安,最后终于招架不住了。
这次谈话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但在杨李忠各方面的“劝谏”下,刘某陆续交代了自己在任职期间,因为受科长的指使,伙同另外一个会计模仿他人笔迹私分职工工资、抚恤金10余万元,以及与董某(另案处理)做假账侵吞公款3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很快,杨李忠和他的同事们立即行动,在董某家中搜出赃款20余万元,其他涉案人员也相继落网。
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意外”地突破刘某,可以说,这就是“巴南效应”的作用。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想获得对方的认同,便可以利用人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对方产生一种“这说的就是我”的认同心理,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