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

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华东园林典故上海Shanghai豫园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的豫园旅游商城内,与老城隍庙毗邻。园林竣工之日正是潘允端父亲潘恩的生日,为此,潘允端为这园林取名“豫园”。江苏Jiangsu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54岁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狮子林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

第三章 华东园林典故

上海

Shanghai

豫 园

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的豫园旅游商城内,与老城隍庙毗邻。豫园建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园内不但林立着堂馆轩榭、亭台楼阁,而且还有水池溪流、奇峰异石。其景致丰富、错落有致。园内共有48处风景点,如三穗堂、仰山堂、大假山、万花楼、复廊、鱼乐榭、点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楼、和熙堂、静宜轩、听鹂亭、会景楼、玉玲珑、玉华堂、得月楼、藏书楼、古戏台等。

豫园原是一家私人园林,始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1559-157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明嘉靖年间,户部尚书潘恩的次子潘允端自幼聪明伶俐,求学上进。但事与愿违,潘允端在1559年的会试中名落孙山。落榜对他打击虽重,但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园林艺术创作。于是,他利用读书空余时间,在自家宅西菜畦上栽树种花,构建亭桥,以此来消磨时光。三年后,潘允端再次会试考取进士,后任四川布政使,去大西南做官。从此,他建筑的这一半的亭园就此中止下来。十年后,潘允端官场失意,解职还乡,他又把扩建亭园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他聘请了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园艺名家张南阳为其设计、施工,经过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上海第一大人工园林。园林竣工之日正是潘允端父亲潘恩的生日,为此,潘允端为这园林取名“豫园”。后来,潘家衰败,豫园荒芜了。直到清代乾隆年间,上海一些绅商集资重建了豫园,使其重展旧日风貌。

江苏

Jiangsu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街,是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院,并在大弘寺旧址上扩建成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此园以水为主,建筑群多临水。园内池广树茂,厅榭精雅,平桥低栏,景色秀美。全园分中、东、西三部。

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并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等。中园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远香堂为主建筑,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赏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是小池假山,堂北是荷花池。“远香堂”匾额是明代文徵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池中悬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徵明手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亭中悬有元代倪云林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

远香堂向东小山上有绿绮亭。绿绮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描写了此处的景色。这里为池水交汇处,以曲折廊桥相接。西边的“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有“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徵明作画的地方。

西园是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临池养有鸳鸯。还有十八曼陀罗花馆、留听阁、浮翠阁、扇亭等。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书画家、文学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54岁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工行、草书,亦能隶书,擅山水、兰竹、人物画,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元代,乃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禅师而建,取名“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寺后有一花园,园中假山奇峰林立,而很多石峰都似狮子形状,又因当年中峰禅师原住天目山狮子岩,所以取名为“狮子林”。此园布局是东南多山,西北多水,长廊萦绕,楼台隐现。它以湖石假山众多著称,以洞壑盘旋奇巧取胜,在苏州园林中独具一格。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当年造园时,天如禅师曾邀画家倪云林、朱德润、赵善长、徐幼文等共同设计,倪云林曾作有名的《狮子林图卷》传世。这里奇峰林立,状如狮兽,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等峰,而狮子峰为群峰之冠。另外依山傍水所建的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湖心亭、卧云室、五松园、燕誉堂等,在全园廊壁上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法石刻六十多块,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文天祥的《梅花诗》也很引人注目。

网师园

坐落在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第五大街上的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艺术博物馆,它所收藏的东方艺术品更是名扬天下。1981年,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内,又增加了一件永久性的展品——由阿斯托夫人捐资修建,并以其姓氏命名的中国古典园林阿斯托庭院。庭院的中文名称叫“明轩”,院名题额是集我国明代大画家文徵明书法而成的,它精巧地镌刻在入口处的门洞上。这座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新篇章的我国传统式小园,虽然造在20世纪80年代,但它不是当代某个造园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国内现在保留着的古典名园部分景致的艺术复制品。其蓝本便是坐落在江南园林之城苏州城南阔街头巷网师园的殿春小园。

70年代初,大都会博物馆决定再次扩展它的远东艺术品收藏,这时,博物馆基金会董事、远东艺术部展览委员会主席阿斯托夫人马上想起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阿斯托夫人在北京渡过了她的童年,美丽的中国园林景色一直魂牵梦绕在她心头,趁此机会,她决定在博物馆内建造一所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的小型花园。1977年,博物馆东方艺术部顾问、著名华人艺术史家、普林斯顿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方文教授受阿斯托夫人委托访问中国。在上海,方文同园林专家、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再三商讨,决定选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文人小园作为博物馆收藏艺术品的样板。两位教授经过了广泛的踏勘考察,最后选中了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经过中美双方艺术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这一硕大的中国古典艺术品,作为我们的文化使者,终于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并且获得了极大的声誉。

提起画家在网师园的佚事,不能不说说张善孖养虎的一段趣闻。驯养老虎对于现代动物园来说是不稀奇的,但是在古典园林中养虎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张善孖善长画虎,为了能朝夕观察虎的各种姿态,他特地在园中饲养了一只幼虎。抗战前,张大千从上海来苏州与其二哥团聚,住在网师园殿春移,当画家步入潭西小隐洞门时,忽然跃出一只虎来,还真被吓了一跳。张善孖与此虎感情很好,称其为虎儿,虎亦能大约领悟画家发出的一些指令,有此虎为伴,画家画的虎更加姿态逼真,栩栩如生。直到日本侵略军攻占苏州,画家抱着虎儿坐人力车出走,虎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折断了腿骨,没多久便死了,善孖先生为此还悲伤了许久。

从画家养虎画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从现实生活吸取养料的重要性。张大千是近现代著名的山水风景画家,善画竹木石峰小景,当年他送给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画便是一幅墨竹。能在像网师园这样精致雅朴的古典园林中起居生活怡情养心,对于两位画家艺术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帮助很大的。

西 园

西园在苏州留园路,与留园东西相望。原为私园,元代为归元寺,明崇祯八年(1635年),茂林法师住持该寺,更名戒幢佛寺。该寺为江南名刹之一,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藏经楼等。西园罗汉堂里,有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一进门就看见一尊手拿红布袋、挺着大肚皮笑眯眯的和尚塑像,人称他是“弥勒笑佛”,有人又叫他“布袋和尚”。相传“腊八粥”就是由他传下来的。

那年,苏州西园寺从天台山国清寺来了个和尚,名叫阿土,身背一只红布做的乾坤袋。西园寺当家看他忠厚老实,便留他做一名“火头僧”。从此,阿土每天早起晚睡,挑水做饭,忙个不停。阿土有个习惯,每天烧柴时,总把稻柴上的谷子一粒粒剥下来,放进乾坤袋里,把剩下的饭粒都晒干,也放进乾坤袋里,就这样,他收集的各类谷粒都装进了他的袋子里。这天,正值阴历腊月初八,西园寺的和尚们都在大殿里念经。那管钱米的和尚一时糊涂,忘记开仓取米,也去了大殿念经。阿土等候多时,不见大和尚来开仓取粮,又因寺里有规矩,不得随便闯进大殿经堂,否则以犯佛法论处。阿土看看时候太晚了,等下去就要耽误上百人开饭,那还了得。在焦急之时,他忽然想起了乾坤袋里平时积攒的粮食,不如煮一锅,以解眼前之急吧!他把谷粒放进锅里,煮了满满一大锅。开饭了,和尚们进入斋堂,看到这粥什么谷粒都有,颜色很好看,有一种香味扑鼻而来。大伙尝了尝,都称赞好吃。寺里住持觉得这饭很蹊跷,便问阿土这叫什么素斋。阿土就把事情因由说了一遍。众和尚听后,齐声赞扬阿土功德无量,令人佩服。于是寺里规定,每年阴历腊月初八都烧这种粥吃,并叫它腊八粥,后来很快传入百姓家。

沧浪亭

沧浪亭坐落于苏州人民路沧浪亭街2号,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其原为吴越时(907-926年)广陵王的花园。北宋时,苏舜钦购置此园,临水建亭,并据《孟子》中“孺子歌”所言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命名为“沧浪亭”。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全园面积约十六亩。此园以山为主,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未入园林先有景。沧浪亭建于园的东部最高处,古朴典雅。两旁柱上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其园内主要景点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观鱼处等。

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行伍出身,御西夏有功。曾以偏将参加镇压方腊起义,又击平李复等游寇数万。宋金战争发生,在河北力抗金军,旋随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他参与讨伐,擒刘正彦,以功授御营左军都统制。是年冬,兀术渡江。次年他率8000人乘海船至镇江,扼制长江,绝兀术归路,转战至今南京、镇江一带,相持48日,兀术大窘。绍兴初,被调往福建镇压范汝为起义。1134年在今江苏仪征大仪大破金兵,时论以此战役为中兴武功第一。两年后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开府楚州(今江苏淮安),力谋恢复。秦桧主和,韩世忠多次上疏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用计召三大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入临安,收兵权。同年十月,岳飞冤狱兴,韩世忠不平,面诘秦桧。十一月,金使南下议和,韩世忠力辟和议,为秦桧不容,遂自请解职,罢政居家,闭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在家读佛经,自号清凉居士,自游西湖,借以避祸。死后追封蕲王。

锡惠公园

锡惠公园在无锡市西郊,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故以锡山、惠山命名为锡惠公园。(www.daowen.com)

惠山因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而得名。古时称华山、历山,山有九峰,蜿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因有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所以也称惠泉山。这里有江南名刹惠山寺、唐宋经幢、金刚殿、寄畅园、锦汇漪、惠山泉、二泉亭、云起楼、杜鹃园、龙光塔、龙光寺、九龙壁、阿炳墓等景点。

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率人开凿了这眼山泉。后由茶神陆羽等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名声大振,泉水成为皇家贡品。二泉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在泉亭中,开凿最早,水质最好,中池水质较差,下池水质更差。上池与中池仅距0.6米,为何水质相差甚远呢?这是因为上池泉水自深穴涌出,经沙砾岩层过滤,杂质去除,直入上池,因而味美甘冽。中下池水则由上池流出又混入了其他地下水,因而水味变了。

面对叮咚的泉水,人们便会想起名曲《二泉映月》及作者阿炳。

阿炳(1893-195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后因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他自小就跟父亲华清和(道士)学习音乐,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为流浪艺人。每逢夜深人静时,他独坐惠山泉畔,聆听泉流淙淙,久而久之,在他那双目失明的黑暗世界里,他仿佛看到清泉流水,珠喷玉溅,那泉中的皓月时圆时碎,时隐时现。为了抒发内心多年积蓄的感受,他创作了一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陆羽(733-约804年),唐代学者,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今湖北天门人。性诙谐,不愿做官,闭门著书。他以嗜茶著名,并对茶道有精深研究,古时被视为“茶神”,撰有《茶经》。

寄畅园

在无锡的锡惠公园里,有一个小园,叫寄畅园,元朝时曾为僧舍,明扩建成园,原称凤谷行窝,后改寄畅园。有水廊、锦汇漪、知鱼槛、竹树、山石等。这著名的园中园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

明正德年间,无锡人秦金官运亨通,历任户、礼、兵、工四部尚书等职。为了消遣,便选在此地建了凤谷行窝。其后人秦耀做官遭人陷害,贬官回乡,便在这里造园林。他每造一景,就赋诗寄托自己的心意。因此,后来改名寄畅园。此园名声大振,引得清代康熙、乾隆二皇帝都数次到此一游。

蠡 园

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的蠡湖北岸,其三面临湖,亭、廊、堤均傍水而筑,精致纤巧,色彩和谐,曾建有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八景。

据说,吴王夫差自从打败越国之后,便高枕无忧,不听忠臣进言,对越国毫无防范。越王勾践打败仗后,回到越国卧薪尝胆,为了洗雪国耻,便想利用美人计来打败吴国。于是由越国大夫范蠡来办理此事。范蠡花了三年功夫,教西施琴棋书画,并托付报国重任于西施。二人相爱并相约在灭吴之后成亲。

吴王夫差自有了美女西施后,整日不问国家大事,与美人厮守。后来,越王果真打败了吴国。但越王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的人,范蠡大夫早就看破此事,便在打败吴国之时,接西施出宫,二人去无锡隐居下来。他们在这里开了个小酒店,生意也十分兴旺。有一天,有个常客告诉范蠡说:“勾践在派人四处查找你和西施。”范蠡听了并不惊慌,第二天,关了酒店,带西施到宜兴一带避难。西施在外,总忘不了这小酒店,后来他们二人又回到这里,并和当地百姓一起,筑堤围塘,养起鱼来,日子过得还好。一次,二人来到一池塘边,听几位渔夫喝酒聊天。有人说起勾践夫人残忍,把她的侍女、歌女都沉到江中淹死时,西施心中过度郁闷、悲伤,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她长长叹了三口气,后人因此称这个池塘为三叹塘。范蠡一听西施病了,忙搀扶回家。西施死后,就葬在三叹塘边。范蠡因怕触物伤情,便迁居马迹山,后死在那里。后来人们在范蠡、西施居住的这个地方修建了蠡园,此园就是因为纪念范蠡而得名的。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越国大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败于吴国时,随越王勾践赴吴为人质三年,回越后助越王奋发图强,并使用美人计腐蚀吴王夫差,最后灭掉吴国。后来游齐国,到定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

安徽

Anhui

菱湖公园

菱湖公园位于安庆市老城区东北隅,建成区的中心。因多产菱、藕而得名。原为自然湖泊,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成为风光优美、占地27公顷的现代城市公园。此处原濒临大湖,宋代即为盛开红莲、白莲的天然湖泊。清康熙年间,城东掘河,与大湖分开,积水成湖。安庆曾是近300年安徽省会,人烟稠密,市井繁荣,菱湖逐步形成游览区,“菱湖夜月”为“安庆八景”之一。载酒泛舟,观荷赏月,成为安庆文人雅士的时尚。清安徽桐城人、兵部尚书张秉贞之女张莹有《夜泛菱湖》诗:

四望渺无际,连天水自明。

星随渔火尽,橹带雁声鸣。

夜色千林静,秋风一叶轻。

草虫喧两岸,久听不知名。

其诗描写细致、优美。如同与诗人一起月夜荡舟游湖赏景:人划着小船,耳边听见橹声轻响,雁鸣虫喧;眼看湖水映着明亮的夜空,湖上渔火同天上星星一起沉没,树丛似乎已经沉睡,秋风轻轻扫下落叶。清人鲁琢也有诗赞菱湖:

采莲采莲莲湖里,菱花古镜涵秋水。

白云散作明镜光,青天倒作明镜底。

上湖菱花红似拳,下湖莲叶绿如缕。

争道莲花胜莲叶,花开易落叶长圆。

其诗富有民歌风韵,通俗自然,朗朗上口,抓住了“莲”、“湖”二字着力描写,展示出菱湖优美风光:“湖水似镜”、“倒映青天”,“菱花红似拳”、“莲叶绿如缕”。诗人还抒发了独到的见解:“争道莲花胜莲叶,花开易落叶长圆。”清人许惠在《菱湖曲》中则是从另外的角度描写菱湖风光:

明月桥头鱼细喋,清风巷口燕低飞。

杨花点水化萍叶,绿满菱湖人未归。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菱湖两岸曾设太平军营垒。民国间,湖中建“湖心亭”,供人观赏“菱湖夜月”;筑“八角亭”,移立史可法“宜城天堑”书碑。后相继兴建“可园”、“宜园”、“三高茶社”、“七姑祠”、“姜高祠”。新中国建立后,安庆市人民政府重建此园,园内有盆景园、樱花园、儿童乐园、动物园、花卉园、水上风景区、游览憩息区。樱花园中植400株日本茨木市友人馈赠的樱花。水上风景区内建有“湖心亭”、“夜月亭”、“龙亭”、“鱼廊”、“黄梅阁”等建筑。园内邓石如碑馆于1983年建。邓石如,安徽怀宁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精通四体,造诣很深,世称“邓派”、“皖派”。馆内正壁嵌有邓石如像和《自题词》石刻,左右两侧陈列其晚年所作碑刻10块,内容为元魏国公赵文敏《天冠山》、《甲寅冬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易·家人》等。园内还有为纪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而建的“严凤英纪念馆”,并有严凤英墓及雕像。

如今园内林荫葱郁,百卉飘香,楼阁错落,虹桥卧波,柳烟笼岸,风景秀丽,成为游览胜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