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化典故:华北园林典故-北京北海

中国旅游文化典故:华北园林典故-北京北海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华北园林典故北京Beijing北海北海在北京市的中心地区,故宫的西北,与景山毗邻。北海是一座古老的园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皇家花园。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的园林建设更加兴盛。第二年,为了庆贺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并正式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将园名定为清漪园,作为皇太后居住游玩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颐和园又遭掠夺和破坏。

中国旅游文化典故:华北园林典故-北京北海

第一章 华北园林典故

北京

Beijing

北 海

北海在北京市的中心地区,故宫的西北,与景山毗邻。北海是一座古老的园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1世纪辽代的瑶屿行宫就建在这里,后来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都把这里作为御苑,不断进行修建,至乾隆年间大体奠定了今天的规模。

北海的建筑构思是按照我国古代东海三神山的传说设计的,水面占一半以上,原叫太液池,池中的琼华岛则象征蓬莱仙境。金代在此建大宁宫(后改名万宁宫),岛上建有广寒殿。前人写到琼华岛总是把它比拟作仙山琼阁。元代诗人葛逻禄?贤《宫词》诗说:“广寒宫殿近瑶池,千树长杨绿影齐。”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年,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琼华岛》诗说:“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都把它当做仙山仙宫来描写和赞美。明朝后期广寒殿坍毁,清代就在其上建了一座白塔,从此又有了白塔山之名。乾隆所撰《白塔山总记》的碑文中简要地说明了北京的形胜、沿革以及琼华岛的历史。

颐和园

在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它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皇家花园。我们的园林传说就从这里开始。

历史上,大凡做了皇帝的人,手中有了权力,便要尽情享乐一番,于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地大肆建造供自己和后妃们游玩憩息的苑囿。苑囿的规模要比一般的花园大得多,如颐和园占地四千四百余亩,将自然的山岭(万寿山)和湖泊昆明湖)都包入了园内,是一座气势宏伟、风景秀丽、楼阁精美的大型山水风景园林,堪称为燕山脚下的一颗明珠。颐和园原来叫清漪园,是清高宗乾隆修建的,但它作为风景游览胜地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得更早。

传说元代有一老人,在海淀高粱河畔的一座荒秃的石山下挖出一个刻有花纹的大石瓮,于是瓮山的名字就不胫而走,山前的池也就因此称做瓮山泊。当时的北京叫大都,是疆域广大的元帝国的政治中心,为了保证沟通南方和北方的漕运,元始祖忽必烈采纳了大科学家郭守敬的建议,将玉泉山、神山的泉水引至瓮山泊,这样瓮山泊又变成了具有调节水量的蓄水库,水量常年充沛,并且又将浚治湖泊挖出的泥土堆在瓮山上,使山更高,于是这一带便成为京郊很受人们喜爱的游览胜地。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在瓮山泊西北建大承天护圣寺,寺前临湖修了三座台阁:驻跸台、看花台、钓鱼台。元朝皇帝常到此游憩,因此这里实际上变成了一所具有行宫性质的寺院园林。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的园林建设更加兴盛。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孝宗为了给他的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上建造了圆静寺;弘治十八年,明朝最爱游山玩水的正德皇帝一即位,便在瓮山修建园林行宫,并将瓮山改为金山,瓮山泊也改称做金海,总称好山园,俗称西湖景。湖滨还修建了钓台,并派军队守卫,正德皇帝常到园中垂钓和狩猎。

入清以后,从关外来的统治者们大都喜爱巡游,特别是乾隆,作为清朝国力最强盛时的皇帝,追求享受园林风景的乐趣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前后共南巡六次,游遍了大江南北的美山佳水,又在京城西北仿制南方的名园胜景大造园林。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大多是在他手中建成的。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冬,在圆明园扩建完成后不久,他的兴趣又转到瓮山一带的山水园林。先是结合京城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扩大湖面,作堤提高水位,并改瓮山泊为昆明湖。乾隆还仿效汉武帝长安上林苑训练水兵的故事,在昆明湖上操演水军。第二年,为了庆贺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并正式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将园名定为清漪园,作为皇太后居住游玩的地方。虽然这座园林没有圆明园大,但它是一座以自然景色为基础,直接表现山水风光美的园林建筑,与平地造园的圆明园,在风格上是不相同的。所以乾隆对它的评价很高,曾用“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的诗句来赞美它。

1860年,颐和园——这座美丽的园林焚毁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之下。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扩建海军的军费重建清漪园。这时,光绪已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也假意表示不再垂帘听政了,要归政养老,所以将园名改为“颐和园”,即要在园中颐养天年。实际上,这位权力欲望极大的太后生前一天也没有放下过权杖。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颐和园又遭掠夺和破坏。1902年慈禧从西安避难回到北京后,立即动手修复颐和园。现在颐和园总的规模和主要景致,就是这次修复后的模样。颐和园修建期间,慈禧常来此督促。园修复后,从玉兰花开到秋菊满园,她常常住在这里。因此,这时的颐和园实际上已成了当时王朝的政治中心,许多媚外卖国的“懿旨”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每逢佳节,园中盛宴外国使臣,慈禧亲自陪同他们游湖赏景,举杯言欢。1898年,光绪皇帝欲行新法,慈禧就是在颐和园布置反变法政变的。后来,慈禧怕光绪再搞反对她的活动,因此,每次她从紫禁城去颐和园,必定要让帝后跟随前往。

慈禧在园中过着奢侈的生活,一天要吃两顿正餐,两顿小吃。正餐有100碗各式佳肴,小吃也有20~50种,伙食费是每天白银六十两,在当时可买白米七千余斤。真是“帝后一顿饭,农家数年粮”。她穿戴也十分讲究,仅收藏在园内供她穿用的各种珍宝服饰就有三千多箱。据曾在园内侍候过她的女官德龄记述,她的衣服上的图案要按照园内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更换:冬天要穿绣有黄色腊梅的,春天要穿绣红牡丹的,夏季和秋季则是荷花和菊花,真是侈靡之极。直到1908年11月,慈禧死去,清王朝也已摇摇欲坠,“游幸”颐和园的活动才算停止。1949年北平解放后,疮痍满目的颐和园经过修整,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长廊 相传,颐和园修造之时并无长廊。一日,慈禧登佛香阁俯瞰昆明湖,觉得湖边少点什么,便问建园监工湖里、湖边是否有龙,监工回答没有。慈禧遂令召百姓进园舞龙,不得停歇。监工是位老匠人,见自己一时疏忽而连累众百姓,甚觉愧疚,然连想三日,也没想出救人之法。这日夜晚,他刚合眼,即见一老者进屋向他讨饭吃,老匠人忙将一碗肉面递上。然老者并没去吃,而是将碗倒扣桌上,并取出几根面条围于碗边,叹口气走了。老匠人猛然惊醒,原是南柯一梦。他面对面条沉思良久,忽然领悟,此为鲁班师爷托梦指点:倒扣的碗恰似万寿山,而碗边面条正是一条龙围在山下,那溅出的面汤,又多像昆明湖啊!老匠人忙向慈禧禀报,三月之内即可让她看到湖边长龙,然须放归舞龙百姓。三月过后,当慈禧再登佛香阁时,猛然发现湖边果真卧有一条长“龙”,此即273间的长廊。慈禧龙心大悦,遂重赏了那位老匠人。

十七孔桥 此桥为颐和园中最大一座桥,全长150米,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将人世间同蓬莱仙岛连成一体。相传,修桥之初,工地上来了一位肮脏不堪的老者,成天吆喝着“卖龙门石”。众工匠皆以为他是疯子,不去理睬。后来,老者来到园东六郎庄,为王大爷收留。他在王家整住一年,一直不停敲凿那块龙门石。一日,他突然告辞,留下龙门石作为报答。却说十七孔桥即将完工,岂料在此关头出现问题:桥顶正中最后一块石头,无论如何也凿不好、砌不上。此时,有人忽记起卖龙门石老者,提醒总监,派人四处寻找。总督得知老者在王家住过,遂亲自登门拜访,果见窗下有块龙门石。量过尺寸,竟与桥上缺口分毫不差。总监高兴万分,便以百两银子购下。砌上十七孔桥,不偏不斜,严丝合缝!众工匠皆放下心来,否则,皇上怪罪,岂有活路可言!正当大家高兴之时,有位老石匠忽然醒悟,说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助众子弟解难所为。从此,鲁班帮助修建十七孔桥便流传开来。

中南海

中南海在北京故宫的西侧。明清时因是皇宫西面的禁苑,称做西苑。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中南海的毛泽东同志故居以及瀛台等处,曾有组织地接待群众参观、浏览。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加上北海,旧称“三海”。在辽、金、元时,这里原是一湖池水,叫太液池。明代修建金鳌玉?桥(即今之北海大桥),把太液池分为两片,又开挖了南端的一片湖水,于是就有了三海之分。虽名是三海,实际上一脉相通的,所以乾隆《悦心殿漫题》诗说:“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

中南海的南门就是在西长安街的新华门。在清代原为宝月楼,民国初年,楼下开了一道门,改称新华门。群众游中南海,是由东边南长街的便门入内,前行数十步,北面水中有一个亭,亭内地面上有流水九曲,这便是沿古时“曲水流觞”的习俗而造的流杯亭。因当时有飞泉下注亭边池中,乾隆题了“流水音”的匾额,这里就称做“流水音”了。由此往西就到勤政殿,折向南面,经过一座汉白玉的长桥,就是瀛台。瀛台是南海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始建于明代,当时称做南台,明人多有题咏。文徵明《南台》诗说:

暖日旌旗春欲动,薰风楼阁昼生凉。

别开水榭亲鱼鸟,下见平地熟稻梁。

可见其时已是林木深茂,鱼鸟相亲,楼阁水榭,夏日生凉的胜地。不过,当时在南面还“有村舍水田,于此观稼”,表示君主于游乐之时,也不忘关心农耕之事。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此大建宫殿园林,把它建成宛如神话中的仙山瀛洲,改名“瀛台”。瀛台的主体建筑,最北面是祥鸾阁,往南是一组四合院式的宫殿群,主殿是涵元殿。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曾被幽禁于此,直到1908年死去。再往南有香?殿,其南面为蓬莱阁,阁前有一“木化石”,高2.6米。瀛台的最南端是迎薰亭,建在水中,有石桥与台岸相连。此亭隔着南海宽阔的水面,与新华门内的影壁遥遥相对。瀛台东侧有?鱼亭,?是充满的意思。这是一座精巧的水中亭,两边通过曲折的石桥与瀛台相连,像一个半圆的环。从瀛台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瀛台的地形,宛如一把壶嘴在北,壶把在南,壶盖在东的大玉壶,体现了造园艺术家对神话中壶形仙山的精美构思。瀛台是清皇室游览与避暑之地,康熙和乾隆还曾在此听政。清人多有瀛台“侍值”诗。如邵远平(字戒三,号蓬观子,仁和——今杭州人,康熙进士)《瀛台侍值》诗:

郁葱玉树映朱楼,太液芳波净不流。

石蹬参差环豹尾,牙樯溶漾引龙舟

镜中台殿晴逾碧,槛外峰峦翠欲浮。(www.daowen.com)

扈?真疑三岛近,无烦羽客诧瀛洲。

描绘了瀛台美丽的景色,赞美它是人间的仙境。

由瀛台过桥回到北岸,往西不远就到丰泽园。丰泽园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是当年毛泽东同志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故居旧称菊香书屋,是个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正房是卧室、饭厅、会客室,西厢是书房,东厢是会议室,现在室内物品都按原样陈列。毛泽东同志极爱读书,不但书房里图书满架,就是卧室里也到处是书。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天安门西侧,与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时的太庙)左右对称。在辽金时,这里是燕京东北郊的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明代改建为社稷坛,清代沿用。清王朝被推翻后,1914年10月辟为公园,当时叫中央公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占地22公顷。进入公园南大门,迎面是一座蓝色琉璃瓦顶的汉白玉石牌坊。这座石牌坊经历过历史的沧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国公使德克林被义和团击毙在建国门内东总布胡同口。腐败的清政府屈辱求和,在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要为德克林建纪念碑,于是在1902年建了这座“德克林”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我国也是对德战胜国,得以雪耻,改额为“公理战胜”,并移置园内。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决定改名为“保卫和平”,由郭沫若题写,刻在坊额上。由此往北,在大理石崇基上屹立着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景 山

景山位于故宫北面,北京内城的中心。在元代,这里是皇宫禁苑中一座草木葱茏的土丘,名叫青山。明朝永乐年间,把拆除旧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土都堆于其上,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取名万岁山。相传皇宫曾在山下堆存煤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俗称煤山。入清以后,始改称景山。因为它是紫禁城背后的天然屏障,所以明清两代都把它视为宫廷的“镇山”。

从中峰走向景山东麓,有一棵向东倾斜的老槐树,有栏杆围绕四周,这就是1644年3月在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时,走投无路的明崇祯帝朱由检上吊的地方。旧时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后来把石碑撤掉,换上木牌,写的是“明崇祯帝自缢处”。原槐树已枯死,现在这一株是补栽的。景山(煤山)的名气很大,跟这个亡国之君自缢于此大有关系。

玉渊潭

玉渊潭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路的西面,面积124公顷。南临复兴路,西靠西三环路,现在这两条路上高楼矗立,车流不断,已是闹市;而走进园内,却是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

玉渊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朝。当时这里叫做钓鱼台,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冬夏不竭。相传金章宗曾几度到此游览、钓鱼。后来,才子王郁(字飞伯)隐居于此,潜心著述。到了元代,丁氏在池边建亭,以“玉渊”名其亭,于是有了玉渊潭之名。当时,这里已是有名的风景区,“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明一统志》)元代文学家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辉汲——今河南汲县人)《玉渊潭宴集诗序》记述了在此宴游时“风日清美,天光云影”、“沙鸥容与于波间,幽禽和鸣于林际”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后历经兴废。清乾隆年间,把潭疏浚成湖,以受纳西山引来的泉水,还修建了行宫,现在国宾馆内养源斋等处就是当时的主要建筑。随后又修建了一个台座,台西面匾石上是乾隆所题“钓鱼台”三个字,东面匾石上则刻有他写的钓鱼台诗。这样,钓鱼台的名气大起来了。

什刹海

什刹海的“刹”,在北京人口中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这与活财神沈万三挖十窖银子有关。据说,沈万三能知道地下何处埋有金银,但需别人狠狠打他,将他打急后,他胡乱指处,挖下去定有金银。这一日,皇帝想修北京城,但苦于国库空亏,遂听计抓来沈万三。皇帝问他哪儿有金银,沈万三回答不知道。皇帝大怒,命人狠狠责打,直打得沈万三皮开肉绽,他才说知道金银在哪。沈万三走到一处空地,往下一指,告诉这儿有银子。皇帝命人一挖,果然得十窖银子,每窖四十八万两。依靠这笔钱,北京城终于修起来了,而这埋银的地方,便成了一个大坑。后来,大坑灌满水,即被叫做“十窖海”,也就是现在的“什刹海”。

天津

Tianjin

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面积一百五十多公顷,1950年兴建,1989年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龙潭浮翠”。它环绕着13座小岛把水面分成东、西、南三湖水域。这里的景点有眺园亭、湖心岛、玉桥、琵琶岛、登瀛楼等。

天津水上公园的景名为什么叫“龙潭浮翠”?原来这片湖水叫青龙潭。

天津是九条河的下梢。相传,这九条河里住着九条龙。海龙王为了让这九条龙对自己一心一意,便把自己的九位公主分别嫁给了他们。这天,正是海龙王的生日,女儿、女婿都赶来给老龙王拜寿。直等到中午,不见老龙王的小女儿百花公主和女婿寿龙前来。老龙王等急了,便令龟宰相带虾兵蟹将沿途去迎接。

本来,百花公主和青龙早就离开大青河,来给龙王祝寿,当他们走到天津南门外李七庄附近时,看到树叶黄了,秧苗也干了,百花也枯了,人们受着旱灾的煎熬。公主与青龙看不下去了,于是公主在天上耕云,青龙便往地下播雨。绵绵细雨滋润了大地,树叶也绿了,秧苗也青了,夫妻二人说笑着,不觉时间过了多半天。

这时,龟宰相与虾兵蟹将迎上来,忙向公主、青龙请安。龟宰相急忙奏道:“公主、驸马,你们这可惹下了大祸。”原来因为这一带百姓未给老龙王建造庙宇,雕塑金身,焚香燃烛,供奉果品,所以老龙王一怒之下,决定十年不给这里半滴雨水,让他们干死。正说着,忽见天空出现了海龙王。驸马与公主见父王怒气冲冲,忙跪在云头,叩见父王。海龙王怒斥青河龙王,竟敢违抗他的旨意,擅自施雨。青龙不服,仍与海龙王辩理。海龙王恼羞成怒,拿起斩龙宝剑,下令把青龙推出斩了。百花公主上前求情,海龙王不允。就这样,青龙被推到李七庄上空被斩掉龙头,脖腔里没流血,却喷出一股清清的泉水,就在李七庄附近,形成了一个大水潭,人们给它起名叫青龙潭。现在这里建成了天津最大的水上公园。

河北

Hebei

避暑山庄金鸡影壁

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前,有一堵红影壁墙,影壁高两丈有余,长十丈。人在影壁正前,以掌击墙,墙内有“啾啾”的鸡雏叫声,声声真切。传说,这是因为影壁内住着一只金鸡。康熙年间,承德西南的鸡冠山上住着一只金鸡。它每天清晨叫醒太阳和百姓,使整个承德生机勃勃。一天,一个黑衣道人到承德探宝,要把金鸡拉走。道人勾结官府,杀害了前来保护金鸡的村民。道人用镜子照出金鸡洞,用头发结成的网罩在金鸡洞口,点燃柴草填进洞中。金鸡虽呛得涕泪交流,就是不出洞。坏道人又用化缘钵舀来泉水,钵中水像河流一样,源源不断。金鸡洞内到处是水。生性怕水的金鸡飞了出来,被头发网子罩住,坏道人按住拼命挣扎的金鸡,此时,一只仙鹤飞来,狠啄道人的手,道人痛不过一松手,金鸡展翅飞起,道人又把化缘钵朝天上抛去,钵立时变成一只老鹞子向金鸡追去。被追得精疲力尽的金鸡一头扎进了丽正门前的大影壁,穷凶极恶的鹞子收翅不住,撞成了碎瓷片。坏道人见皇家的丽正门前有卫兵镇守,终不敢拆墙取鸡,只得悻悻而去。金鸡就住在影壁里,有人拍墙,它就鸣叫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