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东北道教胜地典故导览

中国东北道教胜地典故导览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东北道教胜地典故辽宁Liaoning鞍山千山无量观有“东北明珠”之称的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是长白山的支脉,大致分为北、中、南、西四沟。许多风景胜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塔。三十三层天上端是无量观最高的建筑玉皇阁,道士称之为“观顶”。辽宁沈阳太清宫太清宫位于沈河区西顺城街16号,是道教全真派在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宫观,也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当地百姓纷纷向官府告急。

中国东北道教胜地典故导览

第二章 东北道教胜地典故

辽宁

Liaoning

鞍山千山无量观

有“东北明珠”之称的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是长白山的支脉,大致分为北、中、南、西四沟。北沟山高峡多涧深,峰陡路险,名胜古迹多。中、西两沟较宽敞,山高大,易攀登。南沟奇峰异石迭起、悬崖陡壁,峰岭峥嵘万状。千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自古以来亦是辽东名胜。

千山得名有三:最初叫“千华山”,是千山和华表山并凑在一起而得名;后来叫“千朵莲花山”,是根据峰峦层迭环抱犹如荷花浮水而得名;另一说法是,相传原先有999个山峰,当地居民人工造筑一峰,以足千数,最后得名“千山”。

无量观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观,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名无梁观或无粮观,关于名字的来历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刘太琳是全真教龙门派第九代弟子,奉师命来千山扩大道教势力,可是当他来到千山后,寄居在佛教寺院里,开始僧人对他十分尊敬,后来发现刘太琳有传道入山的迹象,于是把他软禁在后山罗汉洞内,刘太琳寄居在此心情十分苦闷,于是40余日不进饮食,后来同门俗家师弟洪将军来看他,发现他的境遇十分狼狈,于是帮助他修建起道教庙宇,后来起名时,因刘太琳40余日无粮,而且罗汉洞是无梁洞府,于是起名无粮观或无梁观,后来取道教功德无量改名为“无量观”,于是刘太琳便成为千山道教的“开山祖师”。

无量观位于千山北沟,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山势巍峨,峰奇石怪,苍松翠柏,簇拥四周,空明天朗之时,风光缭绕,紫云笼罩,四时风景如画。有人曾赞喻:“来到无量观,景点连成片,松塔石洞天,处处惹人恋,若想细观赏,须得一天半”。“塔”是历史的见证,是名胜的点缀。许多风景胜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塔。千山的塔多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圆寂的葬身之地,无量观的塔就有玲珑塔、许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师塔五座古塔。

无量观建筑最优美的要算“西阁”了,它依山势而建,环境十分幽静。清代吕翼文曾撰联赞道:“潮月空山茗荚落,露风灵响海天高”。西阁内建有观音殿,它座落在半山腰上,玲珑剔透,宛若精致的盆景。内供奉慈航道人飞眼光娘娘和子孙娘娘,据说子孙娘娘掌管生儿育女,无嗣者可求助于她,眼光娘娘专治眼病,给人以光明。殿内还供奉“观音救八难”和“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两幅壁画。有人会生起疑问,为何道教宫观会供奉佛教菩萨呢?传说很多,《辽东文献征略》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无量观有位道士,看到罗汉洞内供奉观世音菩萨相,心中不快,就偷偷把观音的头砍掉,改成真武大帝的头像。可是过了不久,这个道士便烂颈而死,其余道士非常害怕,以为是触犯了观音的神灵,害怕再牵连他人,急忙又在西阁正殿重塑观音菩萨像,以平息纷争。

无量观的正殿是三宫殿,内供奉上元赐福天官尧,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官禹。此殿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单檐硬山式建筑,整个大殿建在山间盆地上,是一座整齐洁净的院落。在三官前方分别是赤面王灵官和护坛土地,神话中的王灵官有第三只眼睛,叫慧眼,专治邪人恶事,为民护法,在三官东侧是八仙过海去赴蟠桃会,在过海时各显神通,形象惟妙惟肖,西侧为瑶池金母,金母骑着吼腾云驾雾,神态安祥。右墙壁绘有尧王舜,大禹治水的两幅壁画。

在三宫殿正上方有一山峰,题写“振衣岗”三字,相传唐王李世民在此休息过,风吹动他的战袍,让李世民顿觉心旷神怡。后来又有诗人赞美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振衣千里岗,濯足万里行。后来浙江向程取诗里的三个字振衣岗题写在上面。

过老君殿前行,有卧象峰,上面有1969年原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游千山所题写的诗:“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询天上天。”绕过卧象峰,前面是依山势所建的三十三级石阶,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层天,石阶非常宽敞,足有五米宽,由下至上,一步一层天,每升一级,极目晴空,浩浩无际,树海苍茫,气势磅礴,景象万千。有人有诗赞道:“别有名天三十三,兴来拾级任登探,举头试望绝高处,一色苍茫接蔚蓝”。三十三层天上端是无量观最高的建筑玉皇阁,道士称之为“观顶”。工程坚固,历经数年竟未倾圮。玉皇阁内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在三十三层天左侧峭壁上凿刻出八步踪印,非常险要,一步紧似一步,故称“八步紧”,1926年东北宪兵司令陈兴亚来此地时不禁有感而发题写上“化险为夷”四个大字。(www.daowen.com)

古人曾有诗赞道“绝顶苔青路未封,过来人已早留踪。要知吃紧为人处,一步何曾放得松”。过了八步紧就是著名景点“夹扁石”,这是天然形成的石缝,长4米,高3米,宽近半米。这就是千山一绝夹扁石。不管胖人瘦人,只可侧身而过,这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一夹”,游客经过此处,笑声朗朗,其乐陶陶,似乎所有登山的疲劳都被“夹”得一干二净。走出夹扁石,就来到“一步登天”,之后便是著名的“天上天”,游人至此,心情豁然开朗,眼界顿觉开阔,举目远眺,满眼碧翠,群峰争奇,使人确有置身天上之感。从天上天乘索道下行400米便来到2001年新开放的财神殿,整个大殿高7米,长工3米,宽8.5米。面阔5间,是采用清代歇山式风格建筑,正中供奉正财神赵公明。殿门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冯启光所题,两侧楹联为:济世当疏财,你也求,我也求,求之有道,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做难公明。财神分为正财神,偏财神和准财神。正财神又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

辽宁沈阳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沈河区西顺城街16号,是道教全真派在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宫观,也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

据《太清宫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沈阳太清宫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奉省畿内,旱且甚。祖师郭守真,迎请至奉,尊为师长,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一区……本名三教堂。”

相传,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盛京(即今沈阳)久旱无雨,河道干涸,禾苗干枯,眼看就要颗粒无收。当地百姓纷纷向官府告急。盛京将军乌库礼万般无奈,只得贴出求雨的告示:凡能求得大雨者,赏银三千两。告示贴出不久,就有一个道士前来揭榜。守榜的衙役连忙将他带到乌库礼的面前。这位道士就是龙门派第七代祖师李常明的弟子郭守真,道号弘阳子。他接受师父真传之后在本溪九顶铁刹山住山修行,道行高深。郭道长得知盛京将军张榜求雨,为救黎民于水火,主动下山来。乌库礼半信半疑地问他:“你有什么法术求雨?”郭守真说道:“搭个三丈六尺高的法台就行了。”乌库礼又问搭在什么地方。郭守真指着一个大洼坑说:“就搭在那里。”乌库礼赶忙派人连夜搭好了一个法台。第二天一早,郭守真穿上法衣,轻轻一跺脚就上了法台,然后施法诵咒。刚才还是万里晴空,骄阳似火,不一会儿就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道闪电,一声霹雳,倾盆大雨就下开了。郭守真“求来”一场大雨,解决了盛京旱情,百姓们都感激郭守真的大恩大德。

郭守真见雨下透了,就收了法术,然后找乌库礼领赏去了。可是乌库礼却板着脸说:“旱了这么多天,你不做法,这雨也该下了。”郭守真一听便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微微一笑,默诵咒语,掌中立刻开出一朵洁白无瑕的玉兰花。乌库礼这才心服口服,命人拿出三千两银子。可是郭守真却摇了摇头。乌库礼以为嫌少,又捧出三千两银子。郭守真依旧摇头。乌库礼以为还嫌少,又加上四千两银子,凑足一万两。没想到郭守真开口说道:“修道者别无他求,只以传道度人为本分事。所以,还请将军答应我一件事,把刚才搭建法台的那片地赏赐给贫道,以便建宫立观,弘传大道,利益苍生。”乌库礼一听,点头答应,郭守真这才告辞而去。

乌库礼信守诺言,立即派人招来很多民夫把大洼坑填平,又招来很多工匠,拉来上等木料和砖瓦石块,很快就修建了一座宫观。内有大殿三楹,还有玉皇间、关帝殿、客堂、丹房,取名“三教堂”。郭守真于是便离开本溪来到了这里,成了三教堂的开山祖师。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又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才有今日的宏阔规模,同时改名为“太清宫”。

天成观

天成观坐落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地大城子镇内。该观占地1000平方米,作为道教活动的圣地,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承德府志》所载,天成观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中经乾隆四年(1739年)扩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落成。此观楼阁殿堂规模宏敞,屋宇焕然,犹如天然而成,故清朝时称天成观。

相传,天成观为明朝崇祯皇帝的三叔创建。1644年4月下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挺进北京,皇族们隐姓埋名各自逃生。崇祯的三叔化名夏一阵,携其儿逃至大城子镇北山傅锁柱家,变卖随身金银珠宝建了天成观。他与其子夏阳春及傅来正(小名锁柱)便成为天成观的前三代方丈。天成观共十代方丈,道士辈分为:一是来复本合教永光明,最后的方丈名明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