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南祠堂典故-中国旅游文化典故

华南祠堂典故-中国旅游文化典故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华南祠堂典故海南Hainan五公祠五公祠位于海口市和琼山市交界处,由五公祠及两侧的学圃堂、观稼堂、苏公祠、五公精舍、伏波祠、琼园等组成一组古建筑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五公祠。五公祠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楼高9米,为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第二年,李德裕在海南去世。而苏东坡亲手开凿的浮粟泉被称为“海南第一泉”。广东Guangdong汉留侯庙汉留侯庙,又称张良祠,在广州白云山濂泉寺旁,祠内供奉张良塑像。

华南祠堂典故-中国旅游文化典故

第五章 华南祠堂典故

海南

Hainan

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和琼山市交界处,由五公祠及两侧的学圃堂、观稼堂、苏公祠、五公精舍、伏波祠、琼园等组成一组古建筑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五公祠。五公祠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楼高9米,为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的横匾。五公祠大厅内安放着五公正气凛然的巨大石雕像。楹柱上有两副对联,一联曰:

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另一联曰: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

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两副对联表达了五公祠所纪念的五个人虽受贬谪磨难,但仍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这五个人就是唐朝宰相、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宰相、民族英雄忠定公李纲,宋朝宰相、忠简公赵鼎,宋朝名臣、简公李光,宋朝著名史学家、忠简公胡铨。

李德裕(787-850年)字文饶,今河北赵县人,唐朝文宗与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时值晚唐,他发挥了卓越的治国才能,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的安定作出了极大贡献,被封为太尉,赠爵卫国公。后来受排斥被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他于大中三年(849年)五月到达崖州贬所,写下了名作《望阙亭》诗:

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

以此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不忘国事的沉痛心情。第二年,李德裕在海南去世。

宋朝的李纲是著名主战派,坚决主张抗击金兵入侵,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时,他做了70多天宰相,后来被秦桧等投降派诬陷,被贬到海南。赵鼎在绍兴年间两度为相,也因主张抗击金兵,受秦桧陷害,被贬到海南。李光曾任副相,因在宋高宗面前痛骂秦桧,而受其陷害,被贬海南。胡铨是宋高宗朝的枢密院编修官,他主张抗金,曾上疏奏请皇上斩投降派王伦、秦桧、孙近三人,后来反遭陷害被贬到海南。他们五人为国尽忠之心,受到人们的赞扬与敬佩。

苏公祠

苏公祠位于五公祠东侧,原为金粟庵,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1617年)年,为纪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而建。

据史书记载,1097年,苏东坡被贬来海南昌化军时,途经此地,住在金粟庵。他在这荒草遍野的山坡上发现了两股清凉甘甜的泉水,后郡守承议郎陆公在泉上建亭以示纪念。1101年,苏东坡遇赦北归途中,在此地小住,应陆公之邀,为此亭命名为“酌亭”。他走后,人们把他两次寓居之所称为“东坡读书处”,他死后改为“苏公祠”。1915年,琼崖道尹朱为潮加以重修,除祠堂外,还修筑了粟泉亭、洗心轩、酌轩,统称为琼园。苏公祠内有苏东坡塑像,陈列苏东坡诗词碑刻等三十多块。祠前门联是朱为潮所撰写,曰:“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而苏东坡亲手开凿的浮粟泉被称为“海南第一泉”。

广东

Guangdong(www.daowen.com)

汉留侯庙

汉留侯庙,又称张良祠,在广州白云山濂泉寺旁,祠内供奉张良塑像。

张良(?-前190年)字子房,辅佐汉高祖刘邦天下,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谋臣之一。据说,他年少时遇一位老人,这老人把鞋子抛入桥下,对张良说:“小子,去把我的鞋拿上来。”张良忙把鞋子从桥下拿回,又跪着给老人穿上。此事感动了老人,老人送给他《太公兵法》一书。他遵照老人的吩咐,认真地诵读钻研,终于学会了运兵布阵的方略。十年后,陈胜起义,刘邦造反。张良聚集数百青壮年投奔刘邦。刘邦和项羽约定,分两路攻打秦朝都城咸阳。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直逼咸阳。秦军大败,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丝带,双手捧着玉玺,跪在道旁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来楚汉之战数年,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于是封张良为三万户侯。张良说:“臣起下邳,遇到了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臣的计策才得到实施。取得胜利,全赖陛下的圣明和将士们效力,三万户侯实在不敢当,当年我与陛下初会于留地,请封留地足可以了。”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留地在今山东微山湖内。张良受封后不久就隐居起来,死后葬在微山岛上。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在广东潮州市东笔架山上,与潮州市仅一水之隔。祠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潮州刺史韩愈而建。宋咸平中始辟为祠,祠内分前后两进,正中供韩愈塑像,左右有韩湘子、唐潮州进士赵德、宋潮州知军州事丁允元、清初潮州知府龙为霖等塑像并有苏轼撰写的《韩文公庙碑》等历年碑记三十余块。

韩愈(768-824年)是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父母早亡,自幼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唐贞元年间为进士,后任监察御史,随之因事贬为阳山令。后来赦还,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参与平定淮西之役。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很大。

十贤祠

海康城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昔日因赤地千里,一片荒凉,故为封建帝王流放罪犯之地。海康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这里有雷城西湖,其中有苏公亭、寇公祠、十贤祠、龙王庙、睿元书院、三元塔、二公祠等景致。

海康西湖公园中的“十贤祠”是为纪念宋朝时先后被贬到雷州的十位爱国贤才而立的。十贤即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李光、赵鼎、胡铨。他们都不是雷州人,但当地百姓称他们为“雷州十贤”。十贤之首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他为人正派,刚直不阿,敢作敢为。他扶助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入侵之敌,但后遭奸臣丁谓谗言,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卒于雷州。他到雷州之后,教百姓学习中州语言,宣传科学,带领群众抗灾救灾,深受百姓爱戴。继寇准之后,相继有爱国诗人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妹夫秦观被贬雷州。后来,金兵入侵,主战派首领、右丞相李纲亦被宋钦宗贬至海南,路经雷州。不久李纲遇赦北归,便联合同仁李光、赵鼎、胡铨三人面奏宋高宗,要求杀掉卖国贼秦桧。因皇帝昏庸,奸臣得势,三位忠良先后被罢黜,贬至雷州。当时还有左直言任伯雨、御史王岩叟,也因遭害贬至雷州。雷州百姓敬贤如师,嫉恶如仇,为了表示对这些爱国贤才的敬仰与纪念,于1274年在罗湖岸畔建立了“十贤祠”。

台湾

Taiwan

忠王庙

阿里山忠王庙也叫吴凤庙,在台湾省嘉义市中埔乡,即城东南约10公里处。

此庙所供的是阿里山之神,名叫吴凤,他是福建平和县人,生于1699年,小时随父亲来到台湾,住在今嘉义的鹿麻庄。他们一面开荒种地,一面同阿里山当地民族交往,很快地就熟悉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吴凤24岁就当上了阿里山通事,为当地人民办了很多好事,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当时,汉族人经常欺骗当地人,吴凤很是看不惯。当地人也有一种怪俗,即每年都要用人头来祭鬼神,这样他们总去猎取汉人的人头去祭祀。为此,吴凤一边劝说汉人,在与当地人交易时要公平合理,另一边又劝说当地人改掉猎取人头的陋俗。起初,他们不肯改,说是祖宗留下的习俗不可更改。吴凤建议用死人头祭祀,他们同意了,但后来死人头用完了,他们又去猎取汉人人头。吴凤再三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无奈,吴凤便以自己71岁高龄的头让当地人割下去祭祀,他作出牺牲是为了当地人民与汉族人民的友好。人们为他的精神感动了,双方和好,当地人也改掉了这陋俗。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他住过的嘉义社口建起庙宇,称为阿里山忠王庙。

郑成功

郑成功庙又名延平郡王祠或开山王庙,位于台南市东,始建于清代初年。庙内大殿中有郑成功塑像,殿后庭院中有一古梅,传是郑成功亲手种植。庙外大门上镶有“明延平郡王祠”题刻,院正中有石坊一座,上刻“忠肝义胆”四字。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是海上武装集团首领郑芝龙的长子。1624年生于日本长崎,7岁回中国,后由南明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故有人称为朱成功或国姓爷。郑成功15岁那年考中秀才。21岁至南京,以钱谦益为师,除学习儒家经典,还研究孙子兵法,平时还学习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深受隆武帝的器重,被封为御营中军都督。1647年,当其父郑芝龙投靠清廷时,郑成功极力反对,毅然走上了“抗清复明”的道路。最初,他在厦门、金门建立了根据地,后又扩大到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1653年,南明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曾多次南征北战,给清军以重创,战功赫赫,一时声震全国,也震动了清廷。但由于麻痹轻敌,误信清总督郎廷佐的诈降奸计,兵败南京城下,得地尽失,退回厦门。他为了谋取抗清复明的根据地,遂决计进兵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占。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两万余人,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4月30日,郑成功登上台湾后,包围了荷兰总督所在地,经过八个月的围困,迫使荷军献城投降,从而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在台湾38年的统治,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多方修复建设台湾。1662年6月,郑成功病死于台湾,年仅38岁。

郑成功原葬于台湾州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月二十二日迁葬福建省南安县水头附近康店复船山上的郑氏祖茔内。墓前华表一对,石夹板九对,墓分九室,排成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