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神女女娲看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得很苦、很累。于是她采天籁之音,集自然之色,使人们愉悦、快乐。所以,艺术成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唱歌的人,患烦躁症、焦虑症的机会也少,原因就是纵情歌唱可以宣泄郁闷之气,振奋精神,使人心情舒畅。
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思维属逻辑思维,主要用左半脑;音乐思维属形象思维,主要用右半脑。这一左一右,似乎是两码事。然而,爱因斯坦却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爱因斯坦自己既会弹钢琴,也能演奏小提琴,谙熟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作品,甚至还认为他拉小提琴的成就,要比在科学上的贡献大。
事实上,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都是富有艺术修养的人。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有一对敏锐的音乐耳朵。对于铁匠打铁的声音,人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却能听出差别。有一天路过一家铁匠铺,毕达哥拉斯听出这一家的敲击声比其他的和谐悦耳,便量了量铁砧和铁锤的大小,竟然发现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存在比例关系的规律。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也擅长音律,他在琵琶弦上所找到的音色最佳点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经长期测定所得到的恰好相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著名声乐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钱学森曾说:“在我的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我要强调的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www.daowen.com)
其实,人类语言的形成又何尝不是从婴儿时期“咿呀呀”的歌唱开始的?我们的孩子本身就是艺术的精灵,让孩子们永远热爱艺术,学会用歌声表达心灵,用画笔描绘美好,生命就会因徜徉在艺术的世界而格外精彩!
当然,艺术并不只是唱歌、弹琴、跳舞、绘画等等,孩子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种或几种艺术项目。我们看到三星中心小学的孩子喜欢用五颜六色的布头拼贴成美丽的图案;东灶港中心小学的孩子喜欢捡拾各种贝壳制成千姿百态的造型;树勋中心小学的千人竹笛齐奏也是蔚为壮观,孩子们奇特的想像力、丰富的表现力都因艺术地再现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不是希望孩子将来一定要成为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孩子终身享用的基本素养和一般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确立一种关于艺术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们能在艺术的海洋里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