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做新教育的行者:有效课堂交往的三个转变

做新教育的行者:有效课堂交往的三个转变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以为有效的课堂交往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从师生单向交往向师生多重立体式交往转变。三是课堂交往从技术性交往向技术与情感相融合的交往转变。有效的课堂交往其实是一种“主—客—主”之间的双向建构、双重建构的过程。

做新教育的行者:有效课堂交往的三个转变

很高兴参加常乐初中的教师沙龙,这是我在初中听到的第一个教师沙龙。我认为教育沙龙是一个好的校本研修方式。一段时间以后,把老师们聚集起来,围绕教育教学中共同关心的话题或问题,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形成价值认同。学校教师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共同体,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共同的目标远景、价值观和凝聚力,而教育沙龙,就是让老师们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我希望所有的初中在2008年都能形成教育沙龙的制度,保证一两个月有一次沙龙活动,并选准好主题,我一定尽量抽时间参加老师们的沙龙活动,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学习提高。

刚才,大家围绕有效课堂探索中的有效课堂交往的话题,谈了什么是课堂交往,怎样进行有效课堂交往,以及课堂交往中的一些困惑,交流得很精彩。其实,这本身就是一次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有效的交往。常乐初中在课堂交往研究方面是有着很好的基础的,“十五”期间黄忠校长就主持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大家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育影响之间、学生与自我的交往的行为之间作过较多的研究,所以,刚才大家谈的观点中,特别富有个人的见地。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交往呢?听了老师们的交流,我试图作一个比较理性的概括。

我以为有效的课堂交往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从师生单向交往向师生多重立体式交往转变。课堂要从教师的话语霸权转向学生的众口争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起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特别是小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里都有开口讲话的机会,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时空。只有教师把时间、空间真正让给了学生,才有可能从革命性的意义上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才有可能促进教师转变自己传统的角色定位和观念,重新找到作为主导者、帮助者、启发者、引领者的崭新角色,从而深入思考如何做优秀的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者。(www.daowen.com)

二是从学生与教育影响之间的外在交往向学生与自我之间的内在交往转变。通过组织各种形式化的交往行为,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外显的交往活动,使学生与教育影响之间有了交往的广度,而交往只有广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深度,其标志是这些外显的交往活动要促进学生内隐的学生与自我之间的内在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其触动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丰润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课堂交往从技术性交往向技术与情感相融合的交往转变。面对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往行为,这种师生、生生交往不可能只是围绕知识的学习的交往,它需要丰富的情感的介入,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性。爱是交往的情感基础,有爱心的交往才是真心、真情的交往。如果老师是发自内心地爱着学生,学生爱着老师和同伴,那么相互之间交往的心里距离就没有了,情感的趋同性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力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交往其实是一种“主—客—主”之间的双向建构、双重建构的过程。它与传统的“主—客”与“主—主”的单向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需要彻底转变那种单向的思维方式,真正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角度,全面改革我们的课堂交往方式,建构新的课堂交往模型,正确处理好过程与方法、权威与自由、过去现在与未来、教育与生活、师道尊严与尊重学生人格等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交往,甚至是高效的课堂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