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三和中心小学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围绕主题,从感性的层面上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试图从理性的层面上对这一主题进行一次解读。回忆我第一次来三和中心校时,曾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读“三和”这一名称,我想,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课堂吗!
我们能不能构建起“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和课堂”呢?
首先,“天时”的课堂就是教育在恰到好处的课堂。它主要指课堂的自由度和练习度要恰到好处。我们在课堂中要做到“天时”,我认为基本策略是因层施教、动静结合。我想改写一下孔老先生的“因材施教”,现今的小组学习其实就是“因层施教”。我们没有小班教学的条件,面对现实,做分层教学的研究很有价值。课堂的基本定位,专心活动、深思活动,从明了到深刻理解,这就要求体现课堂的科学与高效。
其次,“地利”的课堂就是教育在丰富底版的课堂。底版是一哲学名词,是客体的意思,主要是教材等资源。就是要关注课堂的整合度和延展度。基本策略是广泛联系和开放整合。杜威先生认为最不好的课堂只是把一堂课当作一个整体。聪明的老师注意系统引导,利用过去的功课帮助目前的功课,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对过去功课的理解。他还认为最好的课堂是把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养成一种态度,要习惯于找到最佳结合点。地利就是要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课堂的底版。(www.daowen.com)
再次,“人和”的课堂就是教育在多元主体的课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主体,客体是指物,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形成了自然的主体群。课堂的“人和”主要指课堂的参与度和亲合度。基本策略是民主和睦和融洽愉悦。要用尊重、宽容、轻松的教育心态体现课堂的真实和人本。这是人本主义思想在课堂中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应作为课堂的价值观,学校的育人观。
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和”课堂才能正确处理刚才沙龙中老师们讨论的预设与生成、形式与内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