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我国国民的阅读量在连续下降。我把原因归结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人们过多地追求功利,追求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浮躁的物质生活状态,不知道去追求那种有品质的、有文化的生活状态,所以,许多人基本上不读书。我很高兴,今天包场初中有很多家长也来参加阅读现场会。如果我们对家长调查一下,问家长有没有读书的话,我敢肯定,如果不是知识分子,几乎很少有家长看书。因为大家做生意还来不及呢!看书跟做生意没什么直接关系,看书跟下田劳动也没什么直接关系,跟到海里捕鱼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们的生活除了下田、捉鱼、赚钱,其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生活内容了。其实人的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前段时间我请著名学者李庆明老师到海门来作报告,他讲到在俄罗斯考察时遇到的一个情形:俄罗斯路边上一个乞丐向你讨钱的时候,你给他钱后,他给你的回报是什么,不是说一声“谢谢”,而是朗诵一首普希金的诗给你听。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在俄罗斯的一些广场上会有人站在那里整段、整段地朗诵诗歌,朗诵大文学家的作品。我们讲俄罗斯人是精神贵族,很有文化品位。我们都很讨厌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不讲规则的人,会说他没有文化。这些都与读书有关。
1.我们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们学校教育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特别是初中阶段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问题。在应试的问题上很多的校长和教师就是摆脱不了这一怪圈。许多人有这样的一种误解:认为读书,特别是课外书肯定会影响考试,肯定会影响成绩,不舍得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上次校长会议结束以后,有位校长打电话跟我探讨,我要求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校长说,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大家从早到晚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我说中午不可以拿半小时时间出来吗?傍晚不可以拿出半小时时间出来吗?甚至晚自修的时候不可以拿出半小时时间出来吗?他说怎么可能呢?中午的时间学生做作业还来不及呢,晚自修时间怎么舍得让孩子读书呢?这两个问题让我听了很担忧。真的,我们校长脑子里都这样思考问题,更不要说教师了。我能理解现在校长们的这种心态,但是校长们的这种心态是偏激的。我希望,我们的校长、老师换一种方式试试看,是不是比原来做得更好,说不定考试成绩会比原来更好。这也是家长们所关心的。家长们关心的往往不是你怎么做,而是做的结果。结果好的就是你做得对的,结果不好的就是错的。我告诉大家,现在整个结果不理想,那就说明原来做得有问题的。我们全市的语文分数并不高。我还不能预言这个学期我们靠读书马上就能改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希望现在的初一、初二、初三同步进行。我的目标是:海门市初中学生语文水平是南通市最好的,成绩也是南通市最好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要一起做好、做到位,我们共同地为这个目标去努力。现在要说的是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那种陈旧的观念,陈旧的观念是什么?读书跟考试没有直接联系。我说,读书跟所有的考试都有直接联系,跟语文有联系,跟数理化等学科都有联系,有深刻的联系。我们不要再去找借口没有时间让孩子读书,而是想办法挤时间来让孩子尽心尽力地读书、全心全意地读书。许多老师太习惯于拿着试卷让孩子一直不停地做题目,这一定要改变。前段时间我在省里参加会议了解到,去年全省质量抽测江苏省的整体阅读水平都很差,苏南比苏中好,苏中比苏北好,但是有一点。专家分析说,江苏对阅读这块重视不够。可以想像,一天到晚做练习题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阅读和作文的成绩不是靠一天到晚机械地练习能够得到的,它必须回到阅读本身,你不多读书怎么可能有很深刻的思维水平呢?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们失分率最高的往往是在阅读板块。不相信,可以统计一下这次初三模拟考试成绩,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个板块,保证失分率最高的肯定是阅读,其次是作文。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改变呢?
2.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奉行的是行动主义。到底怎么去做? 目前最主要解决的几个大问题:一个是初中三年到底读什么书的问题,哪些书是最适合初中生的,初一读哪些书、初二读哪些书、初三读哪些书?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目录。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初步列出了初一、初二、初三要读的书目。毕竟时间还是有限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必须选出最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第二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到底怎样让孩子读进去再读出来,读得有效,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语文老师、作为校长、作为家长,我们应建立怎样的理念,阅读到底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的事情,我把阅读概括为四个方面功能,这四个方面对于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第一,阅读对孩子德性的影响。阅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本本指向人生的好书,一定会对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人,往往就是因为读了一篇文章改变了他的一生。这个改变一生的是什么?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一个价值的问题。第二,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不仅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要养成的所有习惯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习惯。因为阅读习惯能带动的东西很多。喜欢阅读的人一定是一个学习自觉的人。第三,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转化。学生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阅读这一块失分比较多,是因为学生阅读的质量和对阅读的指导没有跟上去,阅读深度不够,思维的深刻性没有到位,思维能力没有随着阅读而真正得到提升。这样,不仅语文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数学、英语、物理学科都会有影响。说得功利一点,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没有很好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要想解决数理化中难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第四,精神生活。我们对学生精神生活的状态关注不够。在初中阶段往往只看考试分数,不知道孩子心灵的成长。孩子的心灵成长在初中阶段是极其关键的,初中阶段的心理教育尤其重要。初中阶段心理教育最好还是从阅读入手。选择能够滋养孩子心灵的阅读材料,他们的心灵成长一定会受到积极健康的影响。请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单是语文课和语文教师的职责,而是整个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全体教师的职责。
3.我的阅读观。
下面简单地阐述一下我的阅读观。 (1)阅读即生命。我的导师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 (2)阅读即生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我感到包场初中开辟的阅读区非常实用,在初中,看到的这是第一家。下半年我会让教研室推出一套“书香班级”的建设意见,把它作为我们整个课程学习的一部分。 (3)阅读即探索。我们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 (4)阅读即审美。一所书香充盈的学校,必然是美丽的学校。我期待,我们每一所学校,校园、教室是书香充盈的,我希望把学校图书室、资料室、藏书室里的书要“清仓”,放到教室里,教室里的书要流通、要漂流,让更多的学生读到不同的书。(www.daowen.com)
4.我们的阅读行动。
我想更多地谈行动,从营造书香校园说起。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让阅读成为初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就是让初中生一天不读书就会有精神上的饥饿感。如果老师们、孩子们都能做到这样的话就好了。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也!试问自己,如果说三天不读书的话,说出来的话还是那样的话吗?你要让自己的面目不可憎,让自己的言语不无味,做老师的首先自己要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很过分的。做老师的都很累、很苦,甚至没有时间来读书,但是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很多种的。我建议学校要把报纸、杂志放到每个办公室,教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喝一杯茶、看一会儿报纸、杂志,这是一种休闲阅读。
初中生读什么?教研员李志军老师已经组织团队策划了一个书目。我相信,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拿到较好的语文成绩,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数理化成绩,更重要的能够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把这些必读书目、推荐书目很好地进行总结,还可以推荐一些文摘类、历史类的、科技类的报纸杂志。比如《读者文摘》《青年文摘》《学生文摘》等,这几份杂志都是非常好的。
怎么读书?我的基本想法是:让初中生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希望语文老师特别要注意这句话,我们仅靠语文课本是不能让孩子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的。第一是精读和泛读。比如必读书目要精读。今年暑假我们将组织核心团队对《课标》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研发,推出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训练范式,纳入整个初中的语文学科建设体系,将语文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这种精读训练,老师也读、学生也读,共读一本书,就有共同的话语,有共同的话语就能讨论共同的问题。初中生的阅读体验应该是丰富的,阅读方式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自由的,所以,初中阶段要引导学生们养成一种自主探究式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第二是诵读和默读。有的老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孩子是大孩子了,不让孩子去诵读。请语文老师试试,每天自己诵读一篇最经典、最漂亮的文章给全班同学听,试一个学期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你们高兴的话,每天傍晚吃完晚饭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词、美文,每天半小时,试试看,我以为对孩子获得一种完整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能力的改变都是有益的。第三是共读和自由读。初中经典的、必须背诵的古诗词《课标》上是80篇,老师怎样带孩子精读这些文章,是需要高明的技巧的。刚才俞玉萍老师跟大家介绍过她的一些做法、经验,我们要关注初中生的阶梯性阅读,就是他们初一读什么、初二读什么、初三读什么。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或者简单地沿着语文课本走。课外阅读与课内是有沟通的,是有联系的。
另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主题文化的阅读、学科文化的阅读、影视文化的阅读和网络电子阅读等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很好地来组织。老师们更多的可能是组织文学名著的阅读,希望有兴趣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可以考虑开展主题文化阅读。初中的语文材料它是按照主题来安排的,当学习到某个主题时,能不能围绕这个主题拓展更多的相似主题文化篇目,这是语文老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会变得更加丰富。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团队,开发一些自主的、校本的阅读课程。语文学科组长领头,大家共同合作,围绕一个主题,延伸、拓展一些名篇佳作,甚至整本书。要以一篇带多篇,以多篇带一本或多本。以一个主题带一组阅读,课堂的沟通性就强了,这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关于学科文化阅读,我主张请历史老师、理化生老师、数学老师,能够从学科角度来选择一些适宜孩子阅读的材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些书还是很容易找到的。关于影视文化阅读,我想,假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毕业,九年时间,能让孩子看100部经典的适合孩子的影片,那有多好啊!俞老师喜欢让孩子看《音乐之声》,我女儿在小学时《音乐之声》至少看过10遍以上。这样的影片是很多的,我们可以组织这些资源。双休日拿出半天的时间,让孩子到学校里,看经典电影。看完以后,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赏析电影,一起来写,那是多么美好的体验。让他们得到这样的一种体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围绕必读书和选读书形成一个大的阅读挑战计划,让全校学生都来参与阅读挑战行动,每年都颁奖。从书香班级开始,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主题性文化阅读的活动应该组织把课内的阅读点与课外的拓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必读的篇目、学生个性的篇目。阅读是开放的,阅读应该是个性的。三是正确处理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孩子的阅读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我们发现,现在阅读考试中许多的作品跟现实生活是很接近的,甚至是融合的,而且许多地区选编的阅读材料,是新出名的作家写的一些东西。越贴近生活,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读进去与读出来的问题,就是读写结合的问题,读一定要写,只读不写,肯定收获不丰。写是对读的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的反思,读书跟看电影、看电视不一样,读书时思维是处于主动的状态,看电视、电影时思维往往是处于被动。老师们要让学生写多种方式的阅读体会,不一定只写读书笔记,读童话可以编自己的童话,读散文可以写自己的散文,或写自己的赏析,读出来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还要加强阅读指导课的研究。比如说经典名著类、诗词类的阅读指导课等。还有读书会的推进与研究,班级读书会要有基本的组织架构,经常要有读书沙龙、读书交流活动、读书讲坛活动等,比如每日一讲,每天拿半小时出来,哪怕一刻钟也可以,有几个学生演讲,讲讲读了什么书,有些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口才。
书是我们的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我们可以共读共写,来赢得我们共同的一种教育生活。期待着我们初中生阅读生活的重构在在座的各位老师的努力下真正成为现实。我想通过推进阅读来撬动海门整个初中教育的改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