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跟常乐中心小学的全体老师见面,非常高兴。虽然只是第二次,但是我已经感受到常乐中心小学的变化,而且是充分地感受到了。
刚才施校长跟我谈了你们“达标创特”的有关准备工作,说我们全体老师已经形成了共识,我们全体老师都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改变这所学校的现状,想把这所学校办得更好,想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想让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有更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改变。我也非常高兴。
下面我围绕“达标创特”,特别是“创特”这块工作,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达标创特”工作首先带给我们的是老师的改变,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作这样定位的话,那么我们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达标创特”有许多的设计,这些设计不是靠我们校长一个人来做的,这些事是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共同来做的,而且是深度的参与,作为一种主体的方式来做的。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来学,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来提高自己。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改变老师,改变我们老师的行走方式;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改变我们的孩子,改变我们孩子的生存状态;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改变这所学校,改变这所学校目前的一种发展模式。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定位。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学校已经作了很好的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这些方面的改变,施校长刚才也说了,学校现在虽然经费很紧张,但他还是想改变学校的一些环境、一些状态,校门口也好,走廊也好,教室也好,他都有很好的设想,还有校园文化这种环境。
老师对创建资料这一块总是非常害怕,我上次在校长会议上说过,以前的资料有多少算多少,不再去补,从现在开始,必须按照省级实验小学的标准规范做资料,这样的话我们就变得很轻松了。轻松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以前我们专门在做什么,在做自己骗自己的事情,以前是省里的验收,所以我们得骗省里的人,而现在我们教育局自己来验收,我想我们干吗自己骗自己呢?我也是做校长出来的,我知道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已经过去的就过去了,但是,为什么现在要按照省级实验小学规范来运作呢?因为这是一个很高的管理平台,我喜欢这么说,我说“达标创特”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老师,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最得益的首先是我们一些管理人员,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干部。为什么,因为按照省级实验小学的标准管理上的要求是非常精致化的,我们要达到这样精致化的要求, 日常的工作是很辛苦、很细致的,一块一块全都要到位,而这每一块资料是不能缺的,你做了才有,你不做就没有,你不能到暑假的时候补这个学期的资料,这是不行的,如果现在还用这种姿态来做的话,那就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了。比如说今天我们两个人的报告就要留下来,给你们做到资料里去,比如说我们上次的课题,整个课题的资料是非常完整的,比如我们校园环境的每一处改造,都有个详细的方案,到招标投标这一系列的要求它都非常完整,比如说我们搞月教学常规反思,每一周行政组听课,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等,都应该是非常非常规范的,非常完备的。所以,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一种规范来做。让我们感觉到办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办一所规范的管理层次高的学校,是这样的。这样的学校,才像个学校,而不是像原来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制度都不完备,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是一种在规范的管理之下、科学的管理之下的生活,而是自由的、放任状态的生活,那就很麻烦,组织就应该有组织的文化,有组织的制度。
然后说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我以为,教师的个人发展不光要靠校长、靠学校,首先要靠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发展计划,一年准备读几本书,一年准备写几篇文章,一年准备上几节公开课,一年准备帮助孩子投几篇稿子,一年准备让班上的孩子们读几本书,一年准备让孩子们写多少篇日记,都应该有非常精确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个人成长规划好、设计好。我们要善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失去方向,把自己未来的一种愿景与当下的发展沟通好, 自己有一个目标,就不会偏向。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中年教师,甚至临近退休的教师,况且我们这儿大多数以年轻教师为主,这些都应该起很好的作用。
再说说如何主动卷入特色建设。学校的特色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地、深度地卷入,通过这样一个卷入的过程,正好锻炼自己、成长自己。
我特别要讲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标创特”的第一定位就是发展教师,只有发展教师,才有可能发展学生,只有发展教师,才有可能发展学校,唯有最好的教师才有最好的学校,才可能有最好的学生。教师成长的一个基本的路径是阅读。每一个老师,对自己一年的阅读内容和目标都应该非常清楚。学校也要有共同的阅读计划,比如全体老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整个团队的阅读,一个月、两个月学校里还组织一两次阅读沙龙,大家都来讲一讲,个人又懂得了些什么。假如说我下一次到常乐中心小学来听课,听完你的课,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你能够非常清楚地告诉我。当然,阅读不一定是读书,读杂志也是可以的。我非常喜欢读杂志,因为杂志是最新的东西,我也非常喜欢看网络,我一天不看网络是不行的,因为这能够让我天天看到每天发生的最快的信息。所以,我主张办公室里老师之间要合作,一个老师订一份杂志,办公室里5个老师就是5份杂志,每个人订的不一样,一个老师订两份杂志,5个老师就可以看到10份杂志,每一个月都可以看10份杂志,我们办公室里的阅读氛围就不一样了。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教师成长的专业设计平台,比如说备课,或者是双周一课,或者是青年教师的赛课,教师基本功,这都是专业设计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教师为自己搭建平台。举个例子,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带着班上的孩子,养成每周写两篇好日记的习惯,每一篇日记一定会精心批改。我非常喜欢老师用对话的方式给孩子批作文,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跟孩子来讨论生活,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所表达的情感。一年四季都朝着这个目标来努力,你就会养成一种好习惯。国外的研究表明,一种习惯它重复了21次以后,这种习惯它基本上不大容易改变了。我主张老师要写反思日记,以前我们要求老师们写教后记,我现在对教后记有了新的想法,与其应付着天天乱写教后记,你还不如一个礼拜写一篇,或者是半个月写一篇,写好一点,写实在一点,写真一点,而且写千把字,这样写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小学老师跟初中老师比,跟高中老师比,最起码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支配的,几乎没有一个中学老师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支配的。我分管初中我知道的,晚自修结束已经9点左右了,作业还要批改到十来点钟。高中学校我去过,我到几所高中给学生演讲,给老师演讲,我跟他们说读书,“哪有时间读书哇?”我跟他们说写随笔,“哪来时间写随笔呀?”晚上回家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读书呢,还写作呢,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认为,时间是可以挤的。小学老师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常乐的老师们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常乐中心小学的老师就是能做到半个月写一篇、一个月写一篇的,可以做到的!没什么做不到的。我许新海够忙的吧!我现在做局长,还要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每次都有很多的阅读任务、写作任务,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从来不会改变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一天都不会落下的。我把日记展示给你们看,不是说要你们像我一样做,要做到像我这样也不是一般人了。今天我已经写了一部分了,今天的题目叫“新农村教育”,因为刚才在三和中心小学,跟他们谈新农村教育。上午去王浩初中学去听课,下午去看他们朗文英语的活动,刚才到三和中心小学与校长讨论,我当场想当场讲,已经写下了很多东西,到晚上我都要整理,每天我都这样。譬如昨天去看诗词诵读,八所学校,每到一所学校我都要当场发表自己的观点,我都要写下来。一般来说,我每天写的内容都是两三千字,天天如此。那我能做到为什么你们不能做到呢?难道你们比我还忙吗?关键还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这样做很苦。倒是没有做好,反而会觉得很不舒服。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发展共同体。教育,它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的,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一个孩子,是靠好几门学科的老师一起合作教育的,老师之间一定要形成一种凝聚力。我们可以有学科组形态的共同体,还可以围绕一个班级形成共同体,打破学科,这应该成为学校共同体的重要形态进行建设。我还喜欢推荐案例团队研究的方法,以项目研究来形成团队,如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项目,一个班的所有学科老师,一个月一次例会,共同来研究,共同来碰撞,这个班的问题在哪里?如何改变?每个学科都来谈,这才叫专业的共同体。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学生的习惯是这个班所有老师的事情。再如围绕学科建设的项目也可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关键词叫反思。阅读不引入反思,阅读就不够深入,实践不引入反思,实践的水平就不够高,写作没有反思的介入,内容就缺乏思想和智慧。每一个老师不可能都成为研究型的老师,但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成为一名反思型的老师,让反思成为在座所有老师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通过我刚才讲的专业规划、专业实践来逐步形成。
接下来谈常乐的特色建设。我刚才听施校长介绍了特色建设的一些基本思路,我即兴地把这个特色做了一个概括,叫“学謇弘謇”。首先这个特色是要“弘扬张謇精神”,那么张謇精神是什么?今天王科长在路上也问我张謇精神是什么,我脱口而出说了个“强毅力行”,我为什么会脱口而出说“强毅力行”呢?因为我知道海门精神“强毅力行”这四个字是张謇思想里的,海门精神是“海纳百川、强毅力行”,那为什么不把“强毅力行”作为我们学校的精神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因为我研究过张謇,张謇他一辈子就是“强毅力行”的代表,想当年,他在办学校的时候遇到过多大的困难,办师范、办小学、办纺织学校、办卫校,最后几乎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用光了,但是他为了自己认定的目标,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就是“强毅力行”的最好印证。让常乐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六年毕业以后,养成一种特有的品质,什么品质?就是“强毅力行”的品质,就是坚持不放弃的品质。新教育倡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是对“强毅力行”的最好解读。当然,我今天不是把这意思强加给你们,是跟你们一起讨论,一起研究这个话题,我觉得对“强毅力行”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解释、完整地解读,把它在小学阶段可以做的东西完整地解读出来。而“知謇、学謇、弘謇”一根线索就出来了。
“知謇”就需要知道张謇这个人。张謇小时候其实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他写的字多漂亮,他小时候天资很聪明的。他从小读书的这个过程,相当我们常乐中心小学的学生六年的学习,如果把张謇小时候这段时间的学习的过程作为资源,跨越时空移到我们校园里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联系。其次是“学謇”,我们研究张謇小时候的事、研究张謇与教育,研究张謇与纺织业、轻工业,研究什么?还是“强毅力行”。然后是“弘謇”,施校长说,新时代的张謇,不管是中南集团的陈锦石也好,还是常乐村的叶剑生也好,都有“强毅力行”的品质。常乐不只这两位名人,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把他们作为资源挖掘出来。
为了更好地做这项特色,我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为大家设计一个基本框架,建议“从读张謇故事开始,营造书香校园;从听张謇故事开始,聆听窗外声音;从讲张謇故事开始,培养卓越口才;从写张謇随笔开始,师生共写随笔;从学张謇精神开始,构筑理想课堂;从作张謇网站开始,建设数码社区”。
◆从读张謇的故事开始,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不是只读张謇的书,但可以先读关于张謇的书。常乐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走出常乐,人人都知道张謇的故事,张謇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张謇做教育的故事,张謇创业的故事。用张謇小时候爱读书的故事,引领常乐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品质。营造书香校园,建设书香班级,甚至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图书角,每个活动室里都有孩子们喜欢读的书,每个学期都有一次大型的读书节,要表彰奖励学生,设计有张謇头像的表彰奖励卡,还有张謇的名言,用来激励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第一需要。(www.daowen.com)
◆从听张謇的故事开始,聆听窗外声音。
我们带孩子们到张公馆,到南通博物馆,聆听张謇的故事。不仅听张謇的故事,还可以聆听科学家的报告、教育家的报告、企业家的报告、农民的报告,叶剑生不就是个现代农民嘛。聆听窗外的声音,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这是一项独特的课程。这些人的报告里,其实就有“强毅力行”的精神渗透其中。
◆从讲张謇的故事开始,培养卓越的口才。
学校里可以开辟一个讲坛,让孩子来讲。我们能不能确立这样的目标:一个月搞一次集会,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月都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机会。最起码在一个年级里,或者是在一个班级里,每日一讲,早晨的晨会课,班上三五十个孩子轮流讲就可以了。最好有些主题,做个系列的设计,从而形成“每日一讲”的微型课程。
◆从写张謇的随笔开始,师生共写随笔。
当孩子们去博物馆,去张公祠,读了张謇的故事,听了张謇的经历,学生自然就有了写作的素材和欲望。当然,更多的是让学生写生活,写自己的生活,让孩子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能不能让常乐中心小学在毕业之前都“出版”自己的书,要求不高,每个孩子一个礼拜两篇,一年就能写100篇,六年就能写600篇。那么,在常乐中心小学有个“my book” (我的书)的评比,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评出最佳图书。
◆从学张謇的精神开始,构筑理想课堂。
什么是理想课堂?张謇的教育思想,张謇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能不能通过我们当下的课堂反映出来呢?我觉得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张謇教育思想中可以发扬的内容,作为常乐中心小学课堂教学重点研究的方向,从而使张謇精神得以更好地弘扬。
◆从做张謇的网站开始,建设数码社区。
常乐施洪若校长是搞信息技术研究的,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漂亮的关于张謇的专题网站,以知謇、学謇、弘謇为线索,分成几个板块:一是关于张謇的故事;二是孩子们学习张謇的内容,比如去参观的图片,写的随笔;三是弘扬张謇的内容,比如对现代张謇人的研究,有关于叶剑生创业的网页,有中南集团创业的网页。另外,能不能研发一个以学謇、弘謇为主题的信息技术课程呢?想办法把小学阶段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统统由这个特色的主题来统领与贯穿,常乐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都以此为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就会越来越丰富。只要打开常乐中心小学的网站,天天都有新的内容在上面。
我曾到南京的北京东路小学参加一次全省的小学网络作文研讨活动,他们三四年级的孩子,一堂作文课,只要用半节作文课的时间,所有的孩子会在电脑里把自己的作文写好,并且上传上去,放在小学生作文网站上,还可以同步看到班上其他同学的作文,并且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效率多高!我们写作文要花两节课时间,他们只要花一节课时间,不但把自己的作文写好,还分享到其他同学的作文。为什么人家三年级就能做得这么好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学生打字的速度非常快。他们在学生刚接触电脑时就训练学生打字。其次让学生通过电脑获取信息。让孩子到不同的网站上去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是让孩子玩游戏。我在澳洲留学的时候,发现澳洲的孩子一接触电脑,就知道电脑主要是来帮助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电脑不是用来玩游戏的。所以他们课上不玩游戏的,他们就是让孩子去收集信息。老师经常会布置许多任务给孩子们,如收集中国的大熊猫、长城等资料,另外,他们还让孩子们把自己写的作文打到电脑里,然后转成网页模式,就可以做成自己的网页了。这样,让孩子们可以充分感受电脑的信息加工能力,而且做成网页模式以后就可以放在互联网上,一连接网络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了。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最后,我想把张謇文化打造成学校的品牌文化,比如,可以开展“张謇杯”教师比武活动,组织弘謇文化阅读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还可以建立“状元”评价机制,把张謇的箴言放在奖励卡上。在“弘謇”的意义上可以做很多品牌活动。今天我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来的,跟大家共同来讨论学校的特色建设,看看哪些可行,好好落实,扎实行动,一定能形成丰富的成果。愿常乐中心小学做得更好。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