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海门教育把“人才强教”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优秀校长群体,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培养,经常组织中小学校长外出学习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胸襟。特别是2003年以来,每年暑假都要花大代价,组织一把手校长进行封闭式培训。第一年在江苏教育学院,第二年到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年北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延请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辅导。先后还有10多位校长参加了出国培训。理论的支撑很快转化成实践的力量,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对事业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经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校长队伍。他们精神状态好、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将一所所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
“十一五”海门教育将继续把“人才强教”作为核心战略,精心打造卓越校长群体,充分发挥校长作为一校之魂的堡垒作用。为此,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决策。成立校长俱乐部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它是由东洲中学的张炳华和原东洲小学的许新海等知名校长分别领衔,由教育局直接组织管理,分中学、小学两个板块组建校长俱乐部,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功能。校长俱乐部以自由、开放、分享、合作为共同价值取向,每月活动一次为基本制度,努力把它办成思想者的俱乐部,旨在让俱乐部里的每一位校长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与风格,从经验型、管理型校长走向智慧型、文化型校长。虽然校长俱乐部成立才不到一年,已经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1.愿景规划引领,提高决策能力。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如何科学制订学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挥学校愿景的引领作用,成了校长俱乐部活动的首要议题。教育局局长在一次俱乐部活动时,给校长们作了关于海门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专题报告,具体阐述了“十一五”期间海门教育将坚持素质教育的主题,突出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市创建两大抓手,实施人才强教、均衡发展、特色培育三大战略,做到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四个保障,逐步形成既有南通教育精细化、重质量特点,又有“海派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特征的独特的海门教育风格。现任教育局副局长的许新海同志给全体校长就如何制订学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了详细的辅导,他从如何总结和反思“十五”期间各个学校取得的成绩说起,谈到了“十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制订“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措施,明确了制订规划的一般程序,给校长们以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指导。
思想碰撞作为每次俱乐部活动的重要环节,针对“十一五”发展这一热门话题,校长们交流了各校“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有百年老校的实验小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有新办学校的文化立校的全新战略,也有农村中心小学期望成为当地人民有口皆碑的学习型学校的务实定位。他们基于学校的发展现状,立足海门教育的发展要求,放眼整个教育的发展态势,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自主创新,分别编制了各校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俱乐部组织了由专家、教育行政、校长代表组成的论证组,以片为单位,分别进行了现场论证。这对校长明晰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的发展特色,优化学校的发展策略等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帮助。使校长们就如何实现在学校的愿景引领,以及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2.着力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建设。
“十五”期间,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特别是伴随着江苏省“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海门各个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个学校的基本设施达到了较高的均衡化水平。“十一五”期间,海门教育将突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特点。为使农村学校走向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校长俱乐部安排了“学校特色建设论坛”,邀请了著名学校管理专家王铁军教授和《学校管理》杂志主编金薇薇做客俱乐部活动。王铁军教授就“当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为校长们作主题报告。他结合自己主持的“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和规律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高屋建瓴,系统论述了现代校长的角色定位,怎样立足学校发展,协调好多种角色,做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校长,从而把学校办成有思想的学校、有质量的学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有效能的学校、有特色的学校,为社会所认可、所信赖。王教授理论联系实际,视野开阔,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给校长们以诸多启发。
在俱乐部活动中,校长们也报告了自己特色学校的定位和思考,专家们现场给校长们提出建议。同时,就学校特色的遴选、确定和运作,特色的培育、打造和完善,特色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与课题研究等如何有机集合,发挥合力优势,展开了多层次的探讨,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俱乐部活动容量大、针对性强、学术水平高,以理论引领、案例研学、专家评点、现场对话、当场指导等多样化的形式,促进了校长的迅速成长和成熟。(www.daowen.com)
3.开展项目合作,提升学校品质。
校长俱乐部活动在分享经验的基础上,正逐步走向项目研究合作的状态。俱乐部安排了一些校长们最迫切需要的合作项目,比如,如何使学校实现理想的校本发展,大家分成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专题,进行合作性研究。校长们共同组建开发小组,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供全市的所有学校分享。特别是在校长们的积极参与下,构建了全市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在俱乐部活动中,大家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在小学阶段要充分发挥评价正向激励、确立信心、体验成功等功能,而不是甄别、选拔功能。大家在一起探讨了即时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竞技性评价、累积性评价、 目标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奖励性评价等各种评价类型,充分认识到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关键在学校和校长,特别是成长文件夹(档案袋)的建立,虽然老师们辛苦了些,学校付出了一些必要的代价,但是,这对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学会反思,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着重要的价值。这样,迅速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整体联动的良好氛围。
目前,校长俱乐部正在策划一个“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合作项目,就是开展新公民教育行动。在俱乐部活动中,大家已经就新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设计的文化活动,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有了初步的规划。相信,这些合作项目对全市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学校自身品位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探索成长机制,铸就思想校长。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从事校长的实践经验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也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校长俱乐部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促进每一位校长成为有个性、有思想的校长。为此,我们努力把俱乐部办成思想者的精神家园,构建了开放、灵活、 自由的俱乐部活动的运作机制。每次活动都到一所不同的学校;每次活动都有自由论坛的机会;每次活动都有共同的话题;每次活动都有与专家的对话;每次活动都有合作研究的项目交流;每次活动都有集体的反思等等。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我们正是在利用校长俱乐部这一特殊的平台,努力探索成功校长的成长机制,研究铸就有思想的校长的重要路径。我们希望校长俱乐部只是一个平台,在分享交流中激发灵感,在合作研究中进发智慧,更重要的是促进所有的校长走向自主创新的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校长们与自己所带领的学校同成长,让思想与行动同行,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