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和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最有影响,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思想,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5年初,我们学校全面启动了新生活教育行动计划。新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直面新生活,通过新生活来教育儿童。新生活教育不仅要关注现实中孩子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要关怀孩子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新生活教育中的“新”,这是在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分析之后对原有“生活教育”的一种融合和重组。
我们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艺术,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运动,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实践”这四大行动纲领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阅读挑战行动的展开,亲子阅读氛围的形成,校本阅读课程的建设,体育文化周和球类俱乐部的活动,东小吉尼斯擂台的比武,“六一”文化周的开展,使学生拥有了更丰富的校园新生活。在新生活教育背景下,学校又重构了新的管理制度。周联席会议制度下的周周一张新课表,为新生活教育行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开放、灵活的机制平台。 目前,学校的新生活教育正在四大行动纲领的引领下,以新德育和新课堂研究为主攻方向,使新生活教育研究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一)以学生德性的健康发展为中心,构筑新德育的有效运作系统。
长期以来,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困扰着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全面推进了“我能做”行动计划,使其在学生德性的养成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学校新德育的有效运作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教师在“我能做”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建立了“新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初以年级为单位,形成新德育研究团队,所有任课老师以“我能做”为主题,共同交流实施办法、收获与经验,研究学生德性的成长规律,商讨解决问题、沟通与合作的办法,使每一个老师都建立起强烈的以德育人的意识和使命感。让“天天感动学生”真正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行动指南,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标尺,成为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金钥匙。
2.让习惯在纪律的约束下逐步形成。
学校组织各个部门、各位老师共同梳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制度章程,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种新纪律规则,并作为“我能做”的行动系列上墙宣传。比如:教室、活动室、厕所、走廊、操场等,只要学生能到的地方,都必须清楚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让学生知道时时处处都要接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的自由,才能是真正的自由,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公民教育应该成为新德育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以“我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性的公民教育活动,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而且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自觉意识。以“尊重”和“责任”为核心要素,在具体的行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形成比较完善的自主德育管理体系。
以少先队组织为学生自主德育的载体,以“我能做”为主题,以学生个体和团队为单位,由学生们自己列出自理、 自治的内容,组建自我管理的机构,少先队总部的大队委员负责检查、监督,每月组织交流活动等。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负责指导和帮助,做到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反思,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一集会,期末,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全校性展示、总结、交流。
5.使主题德育课程建设与活动德育有机结合。
学校协调各方力量,系统梳理海门各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发成系列化的综合主题课程。组织实施“小社会”教育专题,容纳环境、社会、 自然、动植物、安全、税务、保险、法制、政治等各种专题教育内容,以“学会关心”为价值导向,在“我能做”的主题引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同学和老师,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等。另外,学校组织德育团队,开发关于“爱”的系列课程(包括爱的行动、爱的故事、爱的歌声)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通过扎实的德育实践,使真善美得以在生命中彰显,使儿童的道德生命得以自由生长。
6.让家长在新父母学校里与孩子一起成长。
学生德性养成的重点在家庭,学校组织的自主德育、活动德育要获得良好的效果,一定要协同父母的力量。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才能让学生获得道德的认同感,形成稳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进行全面的家访,走进学生的家庭,与父母深入沟通与交流。学校成立了新父母学校,聘请著名家教专家为家长上课,使全体家长都到新父母学校轮训一遍。让家长们了解“我能做”计划,支持“我能做”计划,成为“我能做”计划的参与者、合作者。让家长们在新父母学校里成长,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必能见效。我们在行动中不断完善新德育的运作系统,用信心来培养信心、用坚持来培养坚持、用爱心来培养爱心,用我们崇高的道德理想培养同样具有崇高道德理想的新人。
(二)以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为目标,构筑新课堂的实施范式。
新生活教育行动的重要追求是要融通“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两大重要教育思想。我们建设了在新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新教室。新教室的“新”首先表现在资源的丰富性,其次是展示空间的多样性。学校组织了各门学科老师共同来设计、配置新教室的各种资源,使教室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中心。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在新教室、新资源的环境下,新课堂的实施模式。随着教室资源的大量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重要的改变,我们期望的新课堂是开放的、活动的,充满着学生创新智慧和个性张扬的课堂。课堂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够逐步体现分层的思想,这种分层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和选择性上,科学地进行分层学习、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讲评等,把小组学习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使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www.daowen.com)
1.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随着学校新图书馆的改造,学生的阅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变。学生每周都到图书馆借书,每周都到图书馆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图书馆双休日免费对学生开放,欢迎家长带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和阅读。语文老师共同开发校本阅读课程,重点开发经典作品的辅助阅读材料。探讨如何用语文课堂的方式,提高精读的水平,形成课堂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把家庭阅读、学校阅读、亲子阅读、师生阅读、挑战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兴趣性阅读等各种阅读形式用活动和制度的方式组合成系统的校本阅读课程新体系,使其成为学校阅读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每半年一度的读书节,充分展示学生、老师、家长们的阅读成长过程和成果。努力追求让阅读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生活方式的新境界。
2.让实践成为生活特质。
实践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课堂生活的关键连接点。我们用实践的思想来构筑学生的新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发展的中心舞台。我们还把课堂搬出课堂,走进真实的生活,踏进复杂的社会,让学生去探究,让教育回归本真。这一实验板块的重点是在数学、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校本建设和实施上。为此,我们把教室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用“大主题引领、多课程整合”思想,为学生创造新生活的实践舞台,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和效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认识多样世界、多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3.让艺术成为生活情趣。
全面启动艺术课程的整体改革,在低年级重点进行主题性艺术课程建设和实施,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进行大综合,中高年级把主题性艺术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周课程计划的灵活调整,使艺术课程的实施向生活、向经典、向文化、向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个性发展充分开放。同时,还与少年宫的艺术兴趣活动相沟通。成立东东艺术团,精心挑选艺术苗子,常年坚持艺术基本素质的培养,使艺术教育成为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用我们的信心和恒心,让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艺术涵养。
4.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
学校体育组进行了以球类为主的体育课堂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体育老师要很精致地设计好每一堂体育课,逐步形成以球类为主的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课堂基本活动模式。同时与课外的球类俱乐部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相沟通。精心策划,启动球类俱乐部联赛,建设好学校体育俱乐部文化。精心指导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的课间生活丰富多彩。细致筹划体育文化周活动,让人人成为运动员,个个都有得冠军的体验。
(三)以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状态为基点,构筑新制度的各项策略。
重视师生的精神状态是新生活教育行动的指导性理念,为此,学校从制度层面上进行了大胆突破,用新制度来构筑新平台,使智慧管理走向更高的人文境界。
1.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建设以综合主题与信息技术技能学习相结合的校本化信息技术课程,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门课程学习结合起来。一学期40课时,其中20课时,由计算机老师与班主任共同设计综合主题性学习活动;另外20课时,计算机老师与学科老师合作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学习内容。在建设好“两院”(教学设计院、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两中心”(课程资源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平台的基础上,组建新的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共同参与的立体式网络交流平台,探索网络讨论组学习方式。建立新生活教育学科教学案例资源库,提高网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
2.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学校建立了新的教师工作日记制和教育故事周记制度。为每位老师配备工作日记本,教师把每天的重要工作及时记录。同时,养成周周反思的习惯,把一周中值得记录的教育故事写在“新生活教育在线”和个人的博客网站上。进一步梳理新生活教育专题研究团队,除组建各个年级和艺术、体育、综合实践等专题团队外,还成立班主任与德育工作研究团队,建立严格的活动制度,确定团队活动的专题、形式、时间等,使团队活动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充分整合,保证语文、数学周周有研究课,其他学科双周有研究课,围绕新课堂建设,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效果。
3.课程与教学实施平台。
计划是成功的预言。学校充分重视学期课程计划的制订,特别是各个校本化的研究专题,一定会在学期初全面落实,并把相关主题内容、背景资料布置上墙。在周联席会议上,除编制好下一周的课程计划外,重点研究一些合作性的专题内容,并有详细的内容安排。同时,新德育、新课程、新资源的建设都成为周联席会议交流的内容。周联席会议采取年级组长负责制,学校行政插入分管制,以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质量。
4.师生校园生活平台。
伴随着新德育、新课堂的深入研究,新制度的不断创新,师生们的学校生活正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学校建立了教师喝茶聊天室和活动俱乐部,还为学生创造了更丰富的课余生活,如东东电视台、广播台、小主人报等,并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比如建立小主人报记者站、新生活教育网上学生论坛等,让师生拥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共同追求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新生活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走向现实新生活,要不断重建他们的学习新生活。使“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得到合理的沟通。新生活教育就是要把儿童从书本和经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并放飞到新的生活中,为他们搭建一个文化的舞台、智慧的舞台、信念的舞台,让他们在充满现实感、生活感的活动中,在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的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生活教育是一种享受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新生活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新生活教育还是理想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实现今日的理想生活,走向明天的理想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