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交给学生有用的好习惯

交给学生有用的好习惯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从2006年11月开始,朱永新教授正式提出开展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这一项目试图在每一个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海门新教育实验区把2007年定为习惯养成年,全面推进“每月一事”项目,他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一,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

交给学生有用的好习惯

习惯是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它是动力定型;在心理上,它是一种内在需要;它是人的身心渴望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反映。习惯其实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好习惯主宰人的一生。

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从2006年11月开始,朱永新教授正式提出开展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这一项目试图在每一个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对此,许多实验学校自觉参与,积极行动,展开研究。对“每月一事”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它是深化六大行动的又一个重要载体,是体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诠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哲学内涵的具体实践。虽然习惯内涵很丰富,但从道德生活重构来看,人生的大多数习惯都与道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经留下一句名言,大意是人们反复做什么事,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引自杨进波、刘胜林主编:《儿童习惯养成训练》)。

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终身受害。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小孩总是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孩不服气地说:“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谴责我。”“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人的习惯不好,直接影响个体的成长,还给个人形象造成阴影。不少人在公共场合抠鼻子、掏耳朵、打喷嚏,甚至随地吐痰,往往给人没有修养的感觉,直接影响人际间的交往,甚至个人发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引自林格主编:《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朱永新教授在给博士生上课的时候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我们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到底哪些是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他以为要建构一个以培养习惯为主的课程。如:不闯红灯后面的规则是什么?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种棵树做起,学会公益;从日记做起,学会自省。一般一个月重点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六年的巩固,这种习惯基本养成了。他还认为,确定“每月一事”主题是非常关键的,在大的主题下以行为为导向,以一件小事作为引子,要考虑分年段,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并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进行。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有哪些,这可能是现代学校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经过新教育团队的共同研究,从对一个人一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角度思考,确定了以下12个主题:

1月,吃饭——节约的主题

2月,走路——规则的主题

3月,种树——公益的主题

4月,踏青——自然的主题

5月,扫地——劳动的主题

6月,唱歌——艺术的主题

7月,玩球——健身的主题(www.daowen.com)

8月,微笑——交往的主题

9月,阅读——求知的主题

10月,家书——感恩的主题

11月,演说——自信的主题

12月, 日记——自省的主题

“每月一事”项目是新教育实验的又一个重要工程,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形成人的良好素养的基本保证。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正围绕这些主题,思考和完善它们的内涵与行动策略,深入研究如何进行主题阅读,如何进行行为训练,如何进行活动反思,如何进行效果评价,如何结合德育工作等。

海门新教育实验区把2007年定为习惯养成年,全面推进“每月一事”项目,他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一,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其二,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小事展开,具体落实中,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不断丰富完善。其三,主题的活动要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甚至聆听、 口才、网络等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一年多的实践中,他们形成了“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海门新教育专题网站,设置了“每月一事”交流区,每月初项目核心组开发了主题引领性的课程,为各实验学校提供范式,各实验学校也及时交流师生在习惯养成中的做法、感悟和体会。此后,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旅程,一是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各学校建立“晨诵午读”的长效机制,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使先行的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二是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知行结合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实践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各实验学校结合日常的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平台。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板块,使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三是注重反思性的评价。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各实验学校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起有效的反思会,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德是习惯的结果;习惯是规训的结果,也是濡染的结果,还是引领的结果。相信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每月一事”项目,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可以设想,若我国近3亿的少年儿童,人人都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爱科学、爱阅读、爱运动、爱艺术等好习惯,不仅将使他们个人终身受益,而且将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将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使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在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得以广泛的开展,我们在总结海门实验区开展“每月一事”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决定编写“每月一事”操作手册。整个操作手册以每个月的习惯养成主题为系列,每个主题主要有以下五大板块内容:(一)主题背景:选择这一主题的主要意义;(二)主题阅读: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诗词、美文,按年段进行阶梯式编稿;(三)主题实践:按低、中、高阶梯式设计实践性活动,凸显好习惯“日日练”的基本想法;(四)主题展示: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与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行动融合,并附有部分图片;(五)主题反思:即“暮省”板块,体现每日一省,以学生随笔和教师随笔为主要形式。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大家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当然大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富有创造性地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