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做新教育的行者

海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做新教育的行者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全市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注入灵魂,让学校灵动起来。广义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即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归属于学校文化。

海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做新教育的行者

(一)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化水平。至2008年底,已有65%的幼儿园成为省优质园,小学已顺利完成“达标创特”工程三年的预期目标,初中还有8所学校将于2009年底完成“达标创特”任务。所有公办高中都成为三星级以上高中。职教中心和三厂职高分别成为省四星级和三星级职高。据此,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成了当下学校发展的主旋律。经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全市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经说过:“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注入灵魂,让学校灵动起来。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它既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础工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巨大作用,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海门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学校和谐文化的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和谐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学校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领人、感召人、塑造人。创造先进文化、丰富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学校发展所肩负的必要的文化使命。

2.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的需求。

学校文化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观念、制度、行为、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它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当前,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中国教育史上最大的发展和最深刻的变革,种种思想观念的交锋,体制机制的冲撞,使学校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学校文化建设,能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能促进学校主体的主动、全面、和谐、特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应体现在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中,独特的学校文化是特色教育最本质的标志。

3.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海门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教育现代化需要有现代化的学校,现代化学校则要有现代化精神、现代化观念、现代化制度、现代人的行为方式、现代化实施设备等,一句话,现代化的学校要有现代化的学校文化。去年以来,海门教育着力突出区域教育现代化市的创建,在现代化的实施设备上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紧接着就是要在建立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学校制度上作新的提炼、提升,形成相对“固化”学校精神文化,并把这种精神文化弥散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师生的日常行为中,这是海门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4.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海门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

海门教育发展到今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使海门教育与海门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发展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普遍需求相适应;如何缩短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发展的不均衡等等。这需要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用全新的视角予以审视,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方式予以突破。对学校的发展而言,其决定性作用往往不是制度,而是全体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文化。因此,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符合海门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它是促进海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培养全面而具个性的一代新人,提供了内涵更为丰富的平台。

因此,各学校都要通过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危机”反省,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思路,要从各类创建逐步过渡到全面的学校文化建设上。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一般的学校,还是所谓的重点学校,都需要不断检视和重建自身的文化,反思自身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的是什么,通过重建学校的价值取向、态度和行为方式,提升教师的能量,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让优秀的学校文化成为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并具有生命意义的一种力量。

(二)基本概念。

基于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认识,我们对“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作如下表述:

1.关于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一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遗存,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狭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在特定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一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精神层面的遗存,即广义学校文化系统中的学校精神文化子系统。例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学校三风、校训、校歌等。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

2.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往往把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混同起来,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不是同一个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学校文化即组织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归属于学校文化。从“校园”与“学校”的词义来讲,“校园”一词中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指一种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说是一种场所,而“学校”更多指向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组织机构。二者相比较,“校园”只能说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使用“学校文化”这一概念,应该可以揭示出更多的建设内容。校园文化相对于课堂文化,是学校中一种非课堂文化,是课堂外的一种物质层面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校园文化、课堂文化、与学校有关的社区子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而要追求更深层面的文化建设。

(三)指导思想、 目标与实施原则。

1.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为基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在具体实践中,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挖掘学校文化资源,以构建和谐学校文化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与特色化发展。

2.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指向。

学校文化建设旨在全面丰富全市各类学校的发展内涵,提升各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支撑力、生命力,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区域范围内形成“和谐、开放、多元”体现生命成长的,具有海门特色的学校文化现象,构建开放型、多元化、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学校文化呈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校本化的特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出学校发展的主体性能动性,历练出一支有智慧、有创造的教师队伍,培育出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

3.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既要建设物质文化,又要重视精神建设;既要发挥学校校长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既要发扬学校传统,又要吸纳时代精神, 目的是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学校文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如下原则:一是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二是发展的系统性原则;三是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四是发展的多样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应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充分体现多样性,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

(四)内容框架构建。

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内容框架主要从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构建。在策略上以项目为先导,逐步推进学校文化的整体发展。根据总的内容框架,初步列举了以下一批具体建设的项目: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价值观,如学校价值观(整体/群体/个体)、学校精神(校歌/校徽/校训/等)和学校形象(内在:校风/校貌;外在:知名度/美誉度)。具体围绕以下项目展开:

(1)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等)。

(2)学校传统文化与学校内涵发展。

(3)学校办学目标(含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

(4)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

(5)校训、学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

(6)学校教育信条(含教育格言、名言等)。

(7)学校师生关系。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民主的、开放的现代学校制度,主要有学校组织架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制度、校本研修制度、考试与评价制度、学校服务社会制度、家长参与制度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优化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效能。具体围绕以下项目展开:

(1)简约、高效、民主的学校管理组织架构。

(2)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文化传承。

(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校制度重构

(4)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挖掘学校特色文化内涵。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习惯养成。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www.daowen.com)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基于爱、尊重、责任与期待的交流与对话,主要有学校行政管理行为、师生在校的日常行为、学校社团活动、节日活动、学校仪式、学校语言、班级文化等。具体围绕以下项目展开:

(1)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管理行为中的渗透。

(2)学校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日常行为中的渗透。

(3)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的渗透。

(4)学校社团(含学生社团、教职工社团)文化建设。

(5)学校节日(含学校纪念日)、活动周文化建设。

(6)学校礼仪文化建设。

(7)班级建设过程中的班级文化。

4.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内容与项目。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用“展示”理念来建设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馆文化、运动场文化等。具体围绕以下项目展开:

(1)学校标识的系统设计与使用。

(2)学校人文景观、文化象征物的设计与建设。

(3)学校教室等场所的文化布置。

(4)学校走廊、墙面文化布置。

(5)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各个学校根据以上内容具体细化,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建设细则。

(五)推进策略与进度。

1.推进策略。

海门市的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将成为未来三年中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本实施方案主要规划未来三年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蓝图,明确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总的推进策略是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分批优化。具体策略有项目带动、课题引领、现场推进、专家论坛、沙龙研讨、展示分享等,组织专家团队在区域的范围内通过诊断、指导、推进、评估等手段,帮助学校从学校愿景、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管理制度、校园节日、师生礼仪、文化标识、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使整个学校文化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隐性课程,成为一种真实的教育力量。

2.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1月~3月)。

(2)学校方案设计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3)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1年7月)。

(4)分别评估展示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12月)。

教育局将根据各个学校文化建设状况,在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分期分批进行现场推进、专题研讨、展示交流活动,对成熟的学校进行现场专题评估总结。

(六)组织机构。

1.成立海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1)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

(2)协调规划中的各方面力量。

(3)讨论实施方案草案。

(4)形成工作方案正式送审稿。

2.成立海门市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工作小组。

工作职责:

(1)制订实施方案。

(2)组织力量进行基础调研。

(3)组织推进会、专题研讨、专家论坛等各种活动。

(4)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指导、专业引领。

(5)利用“两报一刊一频道一网站”及时报道相关信息、经验。

(6)组织评估展示交流活动。

(7)总结区域文化建设经验。

3.成立专家指导组。

专家指导组由对学校文化建设领域素有研究的国内著名专家、省教科院、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大专院校专家组成。拟定朱永新、成尚荣、王铁军、彭钢、王一军、李庆明、陈国安、秦建荣、吴联星、冯卫东等组成。专家指导组主要任务是诊断、设计、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