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图书馆RFID技术:服务提升的成果

图书馆RFID技术:服务提升的成果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自助服务节省读者时间目前,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最为成功的应用领域就是流通服务环节。研究显示RFID系统与条形码系统相比,将节省85%的劳动力。有数据显示,自从应用RFID技术后,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借、还次数上升,一年内由1 000万次提升到了3 100万次,而工作人员却减少了2 000人。

图书馆RFID技术:服务提升的成果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单本图书和特定读者,获取相应的馆藏、书目及读者信息,具有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读取速度快捷、非接触式读取及信息存储量大的特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将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读者被动式接受服务转向读者主动、自助式服务;将馆员从借书、还书、找书等低知识含量、高手工操作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从事读者信息素养培育、个性化信息咨询及学科推送服务等创造性的活动,使读者能够在享用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感受到更为个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高效服务。

1)自助服务节省读者时间

目前,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最为成功的应用领域就是流通服务环节。相比传统的、以条形码为标识+防盗磁条为安防标识为基础的流通服务模式,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自助服务模式具有相当明显的技术优势,更加便捷和高效。

(1)简化流程、时尚操作:

传统的借、还图书流程相当繁复,工作人员要核对读者身份;判断有无借阅权限;逐一打开图书;近距离用扫描光源照射条形码;核对基本书目信息及图书充消磁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自助借、还设备则配备触摸式显示屏及语音提示系统,使用简便、迅捷,一次可完成多本图书的借、还操作。

(2)解放馆员、省时省力:

自助借、还设备的整个流程由读者自己实施操作,无须工作人员从旁参与。系统能自动识别、核对读者及图书信息,与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步更新、无缝链接,一次性完成多本图书的充、消磁工序。既节省了读者无效等待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重复简单、机械的纯体力操作时间。研究显示RFID系统与条形码系统相比,将节省85%的劳动力。深圳图书馆在利用RFID技术后也发现通过自助借、还设备,使读者在高峰期的等待时间比以往使用传统条码扫描设备节省了80%。

(3)一机多能、高效便捷:

自助借、还设备提供了若干个功能模块,方便读者自由选择借书、还书、续借、预约、书目查询及自助付款等流通业务,避免以往读者在若干柜台前轮番奔波的辛苦。

(4)保护隐私、避免矛盾:

传统流通服务中,最大的困惑存在于读者和馆员之间的言语冲突,特别是服务高峰期,读者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引发情绪烦躁,馆员则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诱发情绪失控,以至沟通不善导致冲突频发。实施了RFID技术的自助服务使读者自我服务成为可能,突出其主体地位,使读者能自主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既降低了服务成本,又提高了读者的自我参与度,在自我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方便自我、满足自我,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

(5)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传统的、以馆员为主的流通服务模式导致读者自我教育意识淡薄,不重视基本信息素养培养;而RFID自助设备的启用将迫使读者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自觉提高检索馆藏资源的能力,熟悉图书馆流通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有数据显示,自从应用RFID技术后,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借、还次数上升,一年内由1 000万次提升到了3 100万次,而工作人员却减少了2 000人。深圳图书馆的进馆人数增加了44%,借阅人数增长3.5倍,图书借阅率增长了30倍,日均外借量约计1.2万册,周末高峰时曾达3万册。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有95%是由自助外借设备完成的,几乎所有的还书量是通过自助方式完成的。英国艾塞克斯郡图书馆也在引进了RFID技术后使63.7%的借书和77.9%的还书流程都由读者自助完成。由此可见采用了RFID技术的自助服务对于流通服务的影响。

2)延长服务时间和延伸服务空间

传统的图书馆由于受到开馆时间的制约无法实现实体上的7×24小时开放,只能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模式满足读者全天候网上信息咨询,图书预约及续借、数字化文献检索及阅览的功能。而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与离馆智能图书馆的启用将真正实现图书馆实体上的7×24小时不间断开放,随时随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借、还需求,建成更人性化和现代化的图书馆。

24小时自助还书机类似于银行的24小时自动提款机,一般设置在图书馆馆外,以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闭馆时也可使用。它是一种可对装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读取、识别及归还处理的自助式设备,如果配有自动分拣系统,它还可完成对归还的图书进行自动充磁及按馆藏地或大类分拣的工作。同时它还配备了多项可选的功能模块,满足读者检索、续借、预约及自助付款的一体化需求。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与图书馆现有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将有效地实现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延伸,服务时间的延伸,服务广度的延伸及服务深度的延伸。图书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资源实体,图书借、还服务也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项目,纵观图书馆的历史变迁,每一次服务模式的重大提升和变革都与先进技术的引入密切相关。条形码技术+防盗磁条的使用使开架式借阅和自动化管理成为可能,而RFID技术的植入,也将导致图书馆的自助服务模式发生质的飞跃,使图书馆向更加人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3)书目信息在系统中的精准定位显示

书目信息在系统中的精准定位的前提是要将阅览室的书架划分为多个排架单位(基本区),以书架单面的一层为一个基本区,按照空间物理位置制订的方位走向以及文献分区范围规划,以书架的一层为基本排架和文献单位。

应用RFID系统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图书定位和架位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当读者和馆员使用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输入索书号、书名进行文献查询时,RFID系统不仅能够揭示文献的流通状态,同时能够准确给出文献在馆的具体位置,即某个书架的某一层,有效解决了开架阅览方式给图书馆带来的文献定位不准及整架困难等问题。无论是工作人员指引读者还是读者自行阅览都变得比较容易。同时在楼层中加以分区标识,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按照区位进行文献的分区上架,也可以指引读者找到正确的图书存放架位。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献上架和归架操作及读者查找索取文献时都以书架间的巷道为行走路径,系统以书架间的巷道为编码参考实体,利于进行路径指引和导航。

4)书刊架位信息的智能判断读取

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馆藏文献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效率,实施开架借阅管理。开架借阅实现了馆藏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使得“错架、乱架”现象更为严重,增加了阅览室管理人员的上架、理架的工作量。另外图书上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读者能否在查询有书的情况下找到想要的图书。如果不能正确上架,就会给读者找书带来困难。图书上架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架上图书的更新率,进而影响到读者的借阅行为。利用RFID技术可以引导阅览室管理人员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图书上架工作。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标签中的信息,根据获取的图书存储架位信息,准确确定并显示图书在书架的具体位置。例如,如果是尚无架位信息的新书,可以通过分类号判断应该上架的架位;如果是预约图书,则提示上预约书架。

5)移动书亭将热门图书以及专题图书推送给读者(www.daowen.com)

移动书亭外形类似自动售货机,只是里面装的不是食品、饮料,而是图书。它是通过RFID标签将某种用途的图书集中存放在微型智能图书馆内,当读者利用OPAC查询推荐书目并选中所需图书后,智能图书馆将自动、准确地找到该图书,在识别读者借阅证的有效性后,为读者办理相应的借阅手续,并同步消磁,把图书推送给该读者。智能图书馆内还可配有自助还书的投放口,可以方便读者将在此设备上所借的图书归还,并自动上架,同时系统还可以对此种特殊用途的图书实施相应的流通政策,以加速图书的周转,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

移动书亭可以安置在人流相对密集的食堂、宿舍或者教学楼附近,内置读者借阅频率较高的热门图书,并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读者的不同阅读偏好而推出不同主题的图书,主动将各种图书推送到读者身边,既方便读者的借阅,又能指导阅读,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亦可以将其安放在某些重点院系的大楼内,里面陈列为该院系特别购置的图书以方便那些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来图书馆借阅的读者。同时这样的主动推送服务也使这些图书能避免由于埋没在茫茫书海之中而错失有兴趣的读者的尴尬境地。

移动书亭占地面积较小,也无需安排专门的图书馆员值守,所有流通业务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和控制,它融合了自动识别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分拣技术等先进技术,节省了图书馆建设、运行和读者阅读成本,将是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全自助式转型的初步尝试。

6)实现资料随手可得

(1)图书实时精确定位。

以RFID标签为流通管理介质,通过文献定位和便携式的扫描、统计设备,改变传统图书馆工作中依靠人工查找书架和按粗线条标准进行的文献典藏工作,在新书上架;馆藏地点变更;图书架位变更;图书剔除和图书清点等工作中,实现定位的精确化、实时化和高效率。

(2)三维导航。

阅览室馆员遇到最多的问题是“××索书号的书具体放在哪个架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09年每天的读者入馆人次平均为6 975人次,如果管理员逐个为需要帮助的读者查找图书,将会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读者在十分熟悉图书馆布局的情况下,找到书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应用RFID的三维导航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它可以依据阅览室内架位体系结构及分布,在书架各分区、各巷道内设置分区指引、编码指引及导向,指引读者进行架位的查找。同时,应用RFID系统将图书馆的每一个书架进行编码并与架上放置的图书进行关联,可以实现图书的迅速准确定位,帮助读者尤其是初次到馆读者快速定位并获得所需文献。

当读者通过图书馆检索系统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可以通过嵌入链接,告知读者此书在阅览室的精确位置(可用图片精确表示),如图1-3所示。三维导航通过三维的定位技术,准确定位图书所在的楼层、区域、架位、层位以及该书在这一层的前中后区域,大大节约了读者找书的时间,实现自助式查找图书、文献。

(3)智能查询。

人们总是希望在需要一份资料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它们。但也会经常看到图书馆员为了寻找某本特定书籍或文献而着急忙碌,尤其是碰到系统显示状态为“在架上”而实际不在相应架位的图书时。

图1-3 三维导航示意图

RFID图书管理系统给每一件图书档案安装一个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的微小芯片天线,可以方便地跟踪和记录图书在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每一个地点。图书经过不同的阅览室或检查点时,都会得到记录。使用RFID的智能寻书仪,馆员只需输入索书号便可知道图书目前所在的位置和存放地点,确认图书的取出或存入状态。这极大地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减轻了馆员的工作任务,不必再为寻找一本图书而找遍整个图书馆。

7)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图书馆服务将更为智能化、人性化、数字个性化,与之相适应的“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成为关注热点。RFID技术以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与高科技含量,成为构建智慧型图书馆的基石。

(1)智能化。

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需要整合自动识别、超介质、目标定位、专家系统和传统的数据库等技术,RFID技术的应用为实现智能化服务创造了新的条件,这些技术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建立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系统的基础。采用RFID技术,不是简单的取代条形码,而是以创建全新的服务理念和业务模式为先导,从内容和形式上带动读者服务质量和文献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图书馆的内涵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赋予智能化的意义。RFID系统在图书馆智能化方面可以实现文献定位导航、精确典藏、自助借还、快速盘点、智能查询、简化文献加工流程等多个功能。

(2)人性化。

应用RFID技术在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能为图书馆资源流通带来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模式。RFID结合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触摸屏技术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读者通过显示屏即可办理借阅手续,而不需经过管理员操作,从而减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工作误差的矛盾,实现了更为人性化的交互式服务。传统的图书馆由于受到开馆时间的制约,无法实现实体上的7×24小时开放,而24小时自助借还书设备与移动书亭的启用将真正实现图书馆实体上的7×24小时不间断开放,随时随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借、还需求。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与图书馆现有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将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3)数字个性化。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多种高新科技于一身的时代产物,它使读者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直接面对信息资源,主观、能动地处理信息。既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又满足了读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体现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读者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需求、爱好、研究重点和时间安排,灵活、能动地完成书目查询、藏书借阅、文献复印以及各种数据库资源的使用、下载等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