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斯金纳:管理思想百年脉络的大师

斯金纳:管理思想百年脉络的大师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导言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是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可以通过操纵刺激条件来塑造动物的行为,并创造了训练动物行为的方法。斯金纳被认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而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斯金纳:管理思想百年脉络的大师

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导  言

伯尔霍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190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从小对动物及人类行为感兴趣,1922年进纽约汉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获英语学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师从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E.G.布林,1930年和1931年分别获该校心理学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此后5年间留任哈佛大学研究员。斯金纳1936—1944年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美军秘密作战计划,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制飞弹与鱼雷。他于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斯金纳在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身教授。1990年8月18日,他在波士顿去世。

主要观点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研究意识现象没有意义,主张心理学应描述环境和有机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他致力于行为的实验分析,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并提出条件反射的强化联结理论。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他还是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前身——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是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可以通过操纵刺激条件来塑造动物的行为,并创造了训练动物行为的方法。斯金纳被认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对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的名称来自英文s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的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而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2.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或称行为修正理论,是指人们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行为。它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强化是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开始,斯金纳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之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器。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求也就不同,强化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又具体,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进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可能性较小,这样就难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4)及时反馈,即通过某种途径或形式,及时将工作的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因而,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3.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概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概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应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在其中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

教学机器是一种外形像小盒子的装置,盒内装有精密的电子机械仪器。它的构造包括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个部分。教学材料分解成由按循序渐进原则有机地相互联系的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框面组成的程序。每一个程序就是一个框面,学生正确回答了一个框面的问题,就能开始下一个框面的学习。如果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再过渡到下一个框面。框面的左侧标出前一框面的答案,成为对该框面问题的提示。一个程序学完了,再学下一个程序。

斯金纳认为,课堂上采用教学机器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

(1)教学机器能即时强化正确答案,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加强学习动力。而在班级教学中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很长,因而强化效果大大削弱。

(2)传统的教学主要借助令人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学习是为了不得低分,不被教师、同学、家长羞辱等,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机器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力求获得正确答案的愿望成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采用教学机器,一个教师能同时监督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www.daowen.com)

(4)教学机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学习(即使一度离校的学生也能在返校后以他辍学时的水平为起点继续学习),这样能将教材掌握得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5)采用教学机器,教师就可以按一个极复杂的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使其形成一种连续的顺序,设计一系列强化列联。

(6)教学机器可记录错误数量,从而为教师修改磁带提供依据,结果是提高了教学效果。

(7)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彩语录

(1)一旦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出现,社会系统似乎就会合理地自我维持它。

(2)简言之,一种特定的文化是对行为的一种实验。它是一系列特殊条件,许许多多的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和生活。这些条件产生了行为的各方面的模式即文化的特征。

(3)对于人类个体,有一小部分是秘密的,比如情绪体验上的喜、怒、哀、乐、恨等。但是我们不需要因为出于私人的原因,就假设发生在有机体内部的事件会具有独特的性质。一个秘密事件可能按其有限的可接近性而加以区分。但就我们所知,它不具有任何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秘密性这一问题将最终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解决。

(4)存在这样的情境,在这些情境里,一个团体如果不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更可能生存,或者如果团体的大多数成员都屈服于奴隶制度,那么团体也更可能生存下来。

(5)“你应当讲实话”这个价值判断实际上陈述了一个事实,即你如果讲实话,你就能受到正强化;而“勿偷盗”这一道德律令不过是说:如果你偷盗,就会受到惩罚。因此价值判断和道德规范都应属于科学研究范围。

思想评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虽然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而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却依赖于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巴甫洛夫用条件抑制的概念来解释有机体不做出反应或做出对抗反应的倾向。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斯金纳没有采纳抑制的概念。他只考虑了操作反应的增强,没有考虑操作反应的减弱,或反应概率的减少。斯金纳没有在操作性反应上做出区分,而在强化物的性质上做了明确的区分。

斯金纳顺应时代潮流,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上的运用开辟了道路。程序教学问世以来,对美国、西欧、日本有较大影响,被广泛用于英语、数学、统计、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但它在策略上过于刻板,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把教材分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程序教学着重于灌输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程序教学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思想链接

——主要著作

《有机体的行为》(Behavior of Organism),1938年

《科学和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 uman Behavior),1953年

《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1957年

《强化程序》(Schedule of Rein f orcement),1957年

《教学技术》(Teaching Machines),1968年

《超越自由和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1971年

《关于行为主义》(About Behavior),1974年

——传记和解读

《斯金纳:一个生命》(B.F.Skinner:a life),丹尼尔·W·比约克(Daniel W.Bjork)著,1997年

《斯金纳:其人与其思想》(B.F.Skinner:the man and his ideas),理查德·伊萨多·埃文斯(Richard Isadore Evans)著,1968年

《从行为研究到社会改造: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乐国安著,1999年

关键词

新行为主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理论 斯金纳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