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知足者永远是幸福的
[原文]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译文]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根树枝,鼹鼠到大河上饮水,不过喝饱肚子。
小鸟藏在森林里,只要有一棵树枝给它立足,就很高兴了。鼹鼠口干了,跑到河里去喝水,只要喝一点点水就饱了。庄子拿两个生物界的现象作比喻,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不管是土里钻的,或者空中飞的,小人物,小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够了。
有个人去沙漠寻找宝藏,可是宝藏还没有找到,身上所带的食物和水却都已经用完了。没有了食物和水,他感到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只能静静地躺在沙地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寻宝人向佛做了最后的祈祷:“佛啊,请你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这时,佛真的出现了,问他:“你想要什么呢?”
寻宝人急忙回答:“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儿也行啊!”
佛于是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不少的食物和水。
他吃饱喝足后,犹豫片刻,决定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最终,他找到了宝藏。他贪婪地把宝藏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并且还背了重重的一袋子。
可是,此时他又没有多少食物和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他一边走一边扔,后来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宝物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再次等待死亡的临近。
寻宝人临死之前,佛又出现了,问:“现在你要什么东西呢?还想要宝藏吗?”(www.daowen.com)
他有气无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宝藏了。”
当一开始拥有那些平常的幸福与快乐时,人们常常会觉得拥有的太少,他们会有更多更新的欲望,但如果不节制自己的欲望,最终就算抛尽得来的东西,也不一定能换回过去那平常的幸福与快乐。所以,人要有颗知足心,知足是福。
过去有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
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
一天,富翁的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财,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两根金条,从墙头扔了过去。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计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饭不香,觉不宁,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欢笑和歌声了。富翁对太太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办法就这么简单。”
贫穷时无牵挂,过好眼前的生活即是快乐;富有了想得太多,无尽的担忧压在心头,哪还体会到快乐的滋味?
有三个下海的文人,如今都是腰缠百万的大款。一天,他们碰在一起喝酒,第一个感叹说:“现在天天吃筵席,却再也尝不到山珍海鲜的美味!”接着,第二个感叹地说:“我辛辛苦苦营造了富丽堂皇的别墅,哪里想到爱情却悄悄离去……”第三个没等第二个说完,便感叹地说:“我购置了奔驰轿车,可再也感受不到春雨抚摸脸庞带来的舒畅。”
现代人愈来愈重视对金钱的追求和对物质的占有,殊不知金钱固然可以买到许多享受的东西,可不一定能买到真正的开心。我们看看有的大款,守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守着一幢豪华的洋房,守着一位貌合神离的天仙,未必就能咀嚼到人生的真味真趣。开心不开心同样也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来衡量。有了权,未必就能天天开心。我们常常看见有些人,为了保住“乌纱帽”,处处阿谀逢迎,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自由,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开心。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拿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上歌厅舞厅“泡妞”,虽然获得了一时的感官刺激,找到了一时的开心,但却给自己带来了诉不完的懊悔。他们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拿自己的灵魂去换取一段开心快乐的时刻,结果变成了傻瓜,他们最后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开心。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打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干能睡,从他打瞌睡的眉目里和他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飞扬和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开心。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决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自身感觉怎样。”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这是因为他懂得知足。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为人处事也要掌握两分法,天下没有盛开百日的花朵,天下也没有不散的宴席。故而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宜求全,不宜把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放,要适可而止,自知满足,在自己的事业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急流勇退,这样才能保持人生完美,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