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庄子其人和《庄子》-国学知与行

庄子其人和《庄子》-国学知与行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庄子其人和《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的。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他。《庄子》可以让人品味人生,学会逍遥。庄子生活在一个各诸侯国混战称雄的时期,残杀、剥削、掠夺,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庄子生活在人世之中却又超脱于人世之外,庄子站在更高的境界对人生作了解读。

庄子其人和《庄子》-国学知与行

第一节 庄子其人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且有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的哲学中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是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环境中和人生边缘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是自然而然的“道”。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www.daowen.com)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吗?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他。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常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可以让人品味人生,学会逍遥。庄子让人们放开胸怀,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在庄子看来达官贵人拥有权力地位,享尽富贵荣华,却终身受人驱使。相比之下庄子更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爬来爬去的乌龟。(“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秋水》)但是庄子绝不是一位吃不上葡萄反说葡萄酸的人。庄子生活在一个各诸侯国混战称雄的时期,残杀、剥削、掠夺,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庄子超脱冷漠的外表之下,是他内心深处浓厚的愤世嫉俗的苦闷,是他对人生的深深思考。庄子是一位真正追求心灵自由、精神逍遥的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这种完全超出我们想象之外的大鱼大鸟,无形之中扩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我们封闭的心灵。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笑敢指出:“庄子的游是心之游,是心灵的安闲自适,因而也有精神自由之义。”庄子用汪洋恣肆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开阔超凡的意境,描述了一个摆脱了一切束缚的逍遥人生。读《庄子》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宽广,心灵更自由,对我们的人生绝对有所裨益。

《庄子》让我们领悟到超脱的生活哲学,懂得顺其自然。庄子生活在人世之中却又超脱于人世之外,庄子站在更高的境界对人生作了解读。庄子对养生、生死、仁义、交友、快乐等等都有非常独到而深刻的论述。“相濡以沫”感动了多少人,而庄子却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很多人都乐生悲死,而庄子却认为生死如昼夜更替,完全出于自然,我们不必好昼而恶夜,因而无须乐生而悲死。(“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看淡生死的庄子,在他的妻子死后,虽然感慨悲伤却能够“方箕踞鼓盆而歌”。很多人为养生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养生就应该“依乎天理”、“固其自然”、“以无厚入有间”,人们应该过游刃有余的生活。庄子用螳螂捕蝉、异鹊(奇异的鹊)在后的故事说明了现实社会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描绘了人世间的险恶。庄子又用“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井底之蛙、夜梦骷髅、丑女效颦等故事教给我们如何在这人世间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条条框框,但我们习以为常并没有人觉出它们是条条框框,也没有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庄子》能让我们跳出自己狭窄的视野,给自己一个更宽广的心灵空间,让我们的思想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正如台湾著名教授傅佩荣所说,“真正看懂庄子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而不流俗,文笔奇诡而又富于变化,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一书的文体形态对后世散文、诗、赋和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文学家贾谊曹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包括近现代的鲁迅、王蒙、三毛等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郭沫若在《鲁迅与庄子》一文中高度赞扬庄子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庄子的很多文章采用了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读起来很有趣味。“吐故纳新”、“望洋兴叹”、“贻笑大方”、“相濡以沫”、“朝三暮四”、“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井底之蛙”、“越俎代庖”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从《庄子》的寓言故事转化而来的,正如闻一多所说:“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己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