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明白祸福相依的道理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刿,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国家的政治宽容,人民就淳厚质朴;国家的政治苛刻严厉,人民就狡黠诡诈。灾祸啊,正是幸福依靠的地方,幸福啊,是灾祸隐藏的地方。谁知道它的终极原因?这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可寻。正常的又变为异常,善良的又变为凶恶。人们的迷惑,时间本来已很久了。因此圣人方正而不伤人,锋利而不刺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目。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即灾祸中总有幸福隐藏,福里不免潜伏着灾祸、危机。
老子认为,福祸相依,变化莫测。这就告诫我们,身当鸿运时,应当谨慎,因为福中也许包含着祸的种子。倒运时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
福,人们求之不得;祸,人们又避之不及。有时遭遇飞来的横祸,有时得福全不费功夫。人人都面对这个问题,但并非人人都了解福与祸的关系。老子深入思考过这个人生难题,得出了精辟的结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相反相成,福也会变为祸,祸也能变为福。就是说,一个人福祸是相连的,不会一生全倒霉,也一定不会一辈子走好运。处于逆境厄运的人,时过境迁,时来运转;处于顺境,也会祸从天降,而且祸不单行。因此,不走运的人不应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祸中正潜伏着福;走运的人却应当小心谨慎,福中也许就含着祸的种子。
《淮南子》记载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福祸相倚相生的哲理。(www.daowen.com)
中国北方边塞的一位老翁走失了一匹马,乡邻们都来安慰他不要伤心,老翁说这也许是好事。不久,马跑了回来,而且还从胡地引来了一匹骏马。乡亲们又来向他道贺,但老翁认为也许是坏事。时隔不久,儿子骑马摔断了腿,乡亲们都来慰问,老翁说这件事也许会因祸得福。过了一年,边境发生战争,他儿子因为腿瘸而免去了征兵,邻居家的青壮年都被征去当兵并大多战死疆场,老翁的家庭却安然无事。世人常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好事坏事的相倚相生。
这个故事中塞上老翁的祸福都是静中等来的,好像他并不是主动积极地避祸求福,只是乐观地承受命运赐予他的一切,福祸的转机全依自然安排。不过,生活中一个人完全应当也有可能洞察福祸转化的消息,积极促成福的降临。人是万物之灵,心智的力量足够适应自然规律,转败为胜,逢凶化吉,化祸成福。
孔子周游列国,行至沧浪水边,听到一个小孩在那里唱歌。歌中唱道:“沧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大为感慨。他对他的学生们说:“学生们听着,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浑能用来洗脚,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啊。”这话很有意味。水的舍取用度,全由水本身的质量决定,人的得福与招祸,取誉与遭辱,有时也由自己的行世所决定。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即便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也无法准确无误地知道雨来云去、雪落霜降,天有天道,许多时候不是人可以奈何的。人之福祸,有时同样是难以预料的。因而须有“祸来不必忧,福来不必喜”的豁达胸襟。
在福与祸这对矛盾中,须明白不论福也好,祸也好,均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有点类似饮酒。酒能活血顺气,能活络舒筋。节假闲暇,亲朋好友相聚会饮,乐哉美哉。但饮到极处便能致祸,伤胃伤肝不必说,轻则举止失态,重则寻衅滋事,若是酒后驾车,后果更不堪设想。这就是古人说的,“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事不可极,极之而衰。万事皆如此。
过于喜欢钱财的人,肯定要伤害自己的身体;肯于把钱财分散给大家的人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幸福乃人人所期望、所追求的,灾祸却是人所厌之、恶之、避之的,可世间哪有单纯的福、纯粹的祸?福祸总是相伴相生。不论福至还是祸降,我们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心境能顺其自然,待人处世方能显己之真性,晓是非,明利害,圆润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