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淡泊明志,宠辱不惊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这是把大灾难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本质上说)是卑下的事。得宠令人惊恐不安;失宠也令人惊恐不安。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祸患,是由于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以看重自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付给他,能以爱惜自身的态度去管理国家的人,才可以把国家委托给他。
人一生的地位总会发生变化,即所谓“三穷三富不到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老子看来,当一个人得到他人的宠爱、宠幸时,能够不骄、不傲;当失去了这一切的时候,也能淡然处之,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正所谓宁静淡泊,宠辱不惊,此乃君子之风。
《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意思是说,对于一切荣辱都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场的升迁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旁观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许多人羡慕名利地位,殊不知当官容易罢官难。当身居官位时,有人很为自己骄傲陶醉,而一旦让他下去做一个平民百姓时,就会失去心理平衡,犹如跌进了深渊一样。
我国古代在讲到如何对待“宠辱”时,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宠辱若惊”,一种是“宠辱不惊”。两种态度,可以导致两种不同结果。
老子说“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就是说一个人受宠的时候惊恐,受辱的时候也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还深刻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如果自身缺乏修养,一遇到“宠幸”和“污辱”就惊恐,那就要大祸临身了。因而,宠辱若惊是失败的一个因素。(www.daowen.com)
“宠辱不惊”其意与“宠辱若惊”相反。人们把不计较宠辱叫做宠辱不惊。这是成功的一个要素。《中华掌故类编》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在唐高宗初年,卢承庆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到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承庆考核时对他作了这样的评价:“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运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看到他这样,就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考绩得中等”。运粮官听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又把评语改批道:“宠辱不惊,考绩得中上。”运粮官这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雅量,使上司改变了印象,赢得了好评。
荣辱毁誉对人会产生很大的震撼,因而要做到宠辱不惊,就需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呢?
一些人之所以宠辱若惊,是因为它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过于注重“己身”名利,患得患失,乃至失去常态,那受宠时就会得意忘形,受辱时就会陷入迷乱。如若将荣辱毁誉看得淡一些,将个人得失置于身外,那就会不为宠惊,不为辱悲。功名利禄全抛下,才能活得更潇洒。这就需要在宠辱面前,保持沉着冷静的豁达心态;逆境的时候要沉着,顺境的时候要冷静。只有沉着,才能化逆为顺,转危为安;只有冷静,才能头脑清醒,以防乐极生悲。
人生在世,贵在创业。凡创业者,都不会一帆风顺。就是说,在人生路上,宠辱之事会时有发生,偶尔的失误会招致严厉的批评指责,暂时的成功会赢来一片溢美之词。况且,有时会受到人们的误解,会引起他人的妒嫉,甚至会遭到邪恶势力的打击。在这宠与辱的不同环境中,都应不受其干扰,不为其左右,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踏着坎坷之途,走向成功之路。若受宠时像一只趾高气扬的“骄傲的公鸡”,受辱时像一只弹而不起的“泄气的皮球”,乃是缺乏修养,缺乏毅力、缺乏高尚人格的表现。正如明代大儒王阳明所说:“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遑遑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是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不戚戚于世,才能宠辱不惊。
一个缺乏品格修养、缺乏豁达心理的人,情绪易受宠辱影响,这恐怕是人之常情。而那种小人则完全不同了。他们一旦得宠受辱,就会失去常态,或得意忘形,或邪不可测。小人受宠,常常引起人们不安。正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小人一得志,好人就遭殃。君子则能摆脱这种俗气,做到“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海瑞集》)。
宠辱不惊并非麻木不仁,而是高层次的修养。一个人如若对荣辱毁誉都无动于衷,失去了羞耻心和荣誉感,那不叫宠辱不惊,而是“麻木不仁”。在宠辱面前,应该心中自明。当获得荣誉时,应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当受到污辱时,应把它作为人生的警钟;当遭到邪恶势力打击时,应该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斗争。这样,就能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抗争奋起。
因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才叫潇洒自如、顺其自然。当一个人凭自己的努力、实干和聪明才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奖赏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如古人阮籍所云“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荣誉已成过去,不值得夸耀。另一种人,也肯于辛勤耕耘,但却经不住玫瑰花的诱惑,有了点荣誉、地位,就沾沾自喜,飘飘欲仙。还有的人居官自傲,横行乡里,这都是很不足取的。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要真正完全做到淡泊宁静、宠辱不惊确实很难。但只要有了人格追求,起码可以活得轻松潇洒些,不为物所累,更不会为一次晋级、一次长薪而闹得不可开交,即使不争不闹心中也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也不会为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投人所好,出卖灵魂,丢失人格。一个坦坦荡荡、人格纯洁的人,是宁静安逸的;而蝇营狗苟的人,永远是风雨飘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