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知与行-探索世间根本之道

国学知与行-探索世间根本之道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如果把这匹迷途的马换成人,可以发现人在沙漠中迷路时通常使用常道,因此很多人被无情地渴死。稍有智慧的人选用非常道中的B式,其实只是常道的稍为进步,没有根本转变,因此获救的可能仅为1%,很多人在看到海市蜃楼的那一瞬间就已死去。既然天地的万事万物来源于“道”。

国学知与行-探索世间根本之道

1.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能够叫得出来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有了空间,才开始出现天地;有了某些物质,才开始出现万物。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就可以观察空间和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经常多欲,就只能看到空间和天地万物的表面现象。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可以说是都很奥妙。如果不断地去探索它们的奥妙,就可以找到通向天地万物奥妙的大门。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色彩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生机,如此等等。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诚信,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

“道”对老子来说,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

老子的“道”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有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其实,老子自己并没有故意高深自己的学说,他强调自己提倡的“道”“甚易知,甚易行”。可见,老子的“道”既不是非常玄虚的东西,也不可能是精神意念的东西,它的本原不过是最平凡的道路。“道”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老子通过道路的性质和作用,引申出了带有事物发展规律性的道理,而道理则往往是事物生成、存在、变化的规律。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那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就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应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应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来源同一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的。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一段话是我们进入老子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但仍然把“道”弄得玄而又玄,要想获得老子的智慧,看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常道”是平常人的道,非常人要用非常思维制胜。

“常道”指一般的方法,“非常道”指不一般的方法,即异常方法、特殊方法、独自的方法。

人在常态中可以用常法解决问题,在非常状态中则应该动用非常方法。非常方法即非常道,它不是常规思维,而是突破了平常思维的一种异化思维、复杂思维与奇特思维。

总之,非常道的总特征是突破常有思维,它绝对戴有色眼镜,用异常的眼光看这个看似正常的世界。它发现: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正常的,各种力量一直在牵扯斗争,人已经变形。如果要把人与事拉回到自己所设想的道路上来,就必须动用潜伏在体内的异常力量(即本来力量),用非正常的手段解决看似正常其实不正常的事,以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非正常的事情引发用非正常手段解决,最后回到正常。

回归后的正常不是原有的正常,而是一种新的正常。这种新的正常如果用旧眼光看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是危险的,而如果用新眼光看则是正常的,安全有效的。

非常道扬弃常道,变旧为新,是推动我们发展的法宝。它从事物根本上下手,认知事物新本质,探索改变或实现的新方法,积极应对变化并领先变化。

从前有一匹马在草原上游逛,不小心迷路了,走进了大沙漠。它以为前面就有草原,于是努力往前走,结果越走越远,走到了沙漠腹地。这只迷途之马很快渴了饿了,它知道自己如果不能想办法喝到水、找到路,将很快死去。那么它该怎么办呢?

常道:继续往前走,凭感觉找水。这样将按自然规律死去,生存率为零。因为这匹马很快就会越走越慢,筋疲力尽,最后倒地。关键时候“感觉”是靠不住的,因为在自身能量下降甚至微弱时,“感觉”不会再敏感有效。这时要动用“异常思维”,而不是靠“感觉”。

非常道:(www.daowen.com)

A.果断中止前行,不再幻想希望就在前方。仔细辨认来时的路,凭自己的足迹走回头路,回到草原去。这样及时回头的生存率为50%。

B.听从感觉召唤,用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赶往前方,哪怕是海市蜃楼也会看到希望。这样拼命一赌的生存率为1%。

C.暂时休息一下,聆听风声。同任何一个经过此地的人要水喝,杀死任何一个可以杀死的动物喝它的血,追随任何一个可以找到水的动物与它同行,比如骆驼。这样自己制造机会的生存率为90%。万一什么也遇不见,至少自己可以休息一下,然后再回头。

如果把这匹迷途的马换成人,可以发现人在沙漠中迷路时通常使用常道,因此很多人被无情地渴死。

稍有智慧的人选用非常道中的B式,其实只是常道的稍为进步,没有根本转变,因此获救的可能仅为1%,很多人在看到海市蜃楼的那一瞬间就已死去。以上两种都不值得提倡。

比较智慧的是A式,回头走,用保守换生存。

最智慧的是C式,自己制造机会,并坚信机会必有,因为既然并不弱智的我都会迷路,那么肯定还有其他的人将出现在这里或附近。

C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变被动为主动,灵敏捕获有效信息,突击它,实现自救。

老牧人告诉我们,草原上的马如果不慎迷路误入沙漠,它们多半会跟着骆驼回来。这就是智慧,这就是非常道。

马与骆驼不是同类,平时不来往。草原上马厉害,沙漠里骆驼厉害,误入沙漠的马必须改变自己,不把自己当马,要当骆驼,同骆驼示好、求援,紧跟不放,从而获得生存。

所以,老子说的“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人们又把“道”称为“太一”。这个“太”就是“太上皇”、“太老爷”的“太”字,皇帝的父亲称为“太上皇”,老爷的父亲称为“老太爷”。“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混沌的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阴和阳),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天地的万事万物来源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

其实“无”和“有”是一个东西,老子是在与我们捉迷藏,他自己也说这二者名称各异,来源则同。“有”是一个最概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只是空洞的“有”而不具备其他性质,比如我们说“有某某,有某某某”,总不能光说“有”、“有”,我们可以说“有一株柳树”,但不能只说“有”,因为柳树不只是“有”或“存在”,它还有自身的本性和特点。如果只是空洞的“有”而不具备其他性质特征,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老子有时说它是“无”,这是就“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的;有时说它是“有”,这是就“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道”是老子讨论的中心课题,人们把他的思想称为“道家思想”,把他创立的学派称为“道家”,老子的一切思想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所以在进入老子的思想宝库之前,我们不得不弄清“道”是“无”还是“有”这个有趣又叫人难以捉摸的怪问题。

老子的道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界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事万物又无不显现出“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生死相依,祸福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道”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治国、治家、修身、求学养生莫不有道,它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法。

老子的道,指的是万物所萌生的途径,是抽象而模糊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类的心灵面对重重叠叠、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总是感到不可捉摸,他们始终不能理解万物起源的原因,花木鱼虫为什么产生?怎样产生?这些疑问构成了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来源。老子通过道的思想,指出了万物之萌芽、之孕育、之产生,莫不具有各自的途径,万物也莫不遵守了这些无影无形、无声无息却真实而具体存在着的途径,才得以诞生。

老子的道,指的是自然存在的道路,是神秘而平实的。它所以神秘,是因为人类始终忽视了道路与人生之间的密切关系,道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尚有待于人类进一步理解和发掘。在人类历史上,老子第一个发现了道路的伟大,发现了人类的众多事物和道理都来源于道路,他本人也受到道路的启迪而发明出他的道德经。道在老子书中具有贯通全书的主旨,有高低不同的层次,有遍布天下的特点,有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有卑下自谦的性格,有独立而不改的品质,有利于万物的作用,有和光同尘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理解老子思想,必须深入到他的道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