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处世要达观圆通
[原文]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译文] 孟子说:“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孟子在慷慨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上,是坚韧执著的,但在衡物处世的行为方式上,却并不失达观圆通。
比如,齐人淳于曾问孟子,依礼制,男女之间连亲手递接东西都不可以,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嫂嫂掉进水里,他可以用手去拉她吗?孟子认为,嫂嫂掉进水里,不去拉她,那简直就是豺狼。男女之间不亲手传递东西,这是礼制,但礼制也可以依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嫂嫂落水而必须救助,这就是一种变通。
衡物处世的圆通达观,一般来说,也就是行动取舍,知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明事理而不迂执于理,知进退,善变通,不苛求,不极端,动静相宜,行止有度。(www.daowen.com)
所以,孟子既反对杨子(注: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拔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都不肯”的“为我”,也反对墨子“磨秃头顶,走跛脚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什么都肯干”的“兼爱”。他认为即使主张中道,也要懂得变通之法而不可执于一端,因为执于一端而废弃其余,最终会有损于仁义。
所以,孟子对取舍、生死、仕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被人视为身外之物的钱财,并不一定要一概拒绝,可以不取,也可以取,只要得之正道,不伤根本,尽可取之而为我所用。人可以死,也可以不死,可以死于节,死于道,但决不要无故送死。官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只要不为官身所累,便可去留自由,而且,只要持性立德,即使以官谋生,也不必一概反对。
应该承认,这样一种达观圆通的处世方式,实在也是应对艰难人生的明智选择。人生于世、行于世,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世事的复杂,使世间万事万物都难以一概而论。归根到底,人的衡事处世的达观圆通,来自于人自身对于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来自于人在了悟人生、知晓世事之后形成的吐纳万物的胸怀,来自于人在明察时势之后对于自我心志的正确运用。不苛求,不极端,知进退,善变通,说到底,也就是要求人能依时而动,顺势而行,要求人在顺应时势、在与时势的遇合中准确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由此也把握住自身的命运。说白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顺其自然,顺应客观规律。
所以,孟子说:“天下人讨论性……基础在于顺自然之理。我们厌恶使用聪明,就是因为聪明容易陷于走向极端的穿凿附会。假若聪明人像禹使水运行一样能行其所无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那他的智慧也就极高了。”
历史沿着自己的轨迹走到了今天。我们今天离孟子那个年代已经两千多年了。毫无疑问,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坚持改革开放,完成现代化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完成这一福及万代子孙的宏伟大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吸收外来文化,由此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立足于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现实,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在用现代眼光重新观照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也是在文化领域的宏观意义上的达观圆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