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智慧:贵真求善-国学知与行

国学智慧:贵真求善-国学知与行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认为,善本身也是一种来自于人的良知的天性因素。由此看来,在孟子那里,人的真和善其实是合而为一的,能善方可求真,求真也即求善,人的心性,修于内则成行仁、仗义、知礼、明智的善德。做人要贵真求善,这是孟子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做人哲学。

国学智慧:贵真求善-国学知与行

14.做人要贵真求善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

[译文] 孟子说:“身为君子,始终要不失赤子之心。”

什么是赤子之心?率真任性,自在天然,无声名之累,无利禄之念,不巧谋算计,不虚饰矫情,能哭能笑,敢爱敢恨,无功无己,无私无畏,真实本色,天性自露。这就是赤子之心,也就是三尺稚童的天真淳朴之心。

孟子说不失赤子之心,强调的就是要像三尺稚童那样不泯灭自己的自然天性,要以人应该有的样子立身于世,要本色真实地做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与追求“真实地做人”相统一的,还应该向善。孟子认为,善本身也是一种来自于人的良知的天性因素。同情心每个人都有,羞耻心每个人都有,恭敬心每个人都有,是非心每个人都有。这些都是人本来就具有的资质。因此,从人天生的资质看,人可以使自己善良,人都有向善为善的可能。有些人不能为善,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放弃了对于善性的探求,而“一经放弃,便会失去”;同时也是因为环境的污染,譬如“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这并不是因为天生的资质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环境改变了他们的心性。因此,人的持性保德,也就是保守住自己的善良之心。即使为学求道,也是要由此找回自己的善良之心罢了。(www.daowen.com)

由此看来,在孟子那里,人的真和善其实是合而为一的,能善方可求真,求真也即求善,人的心性,修于内则成行仁、仗义、知礼、明智的善德。这是孟子的人生理想。人生本也应该如此。人是自然的化育,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对于人来说,利禄功名不过是能得能失的身外之物,或如过眼烟云。唯一真正属于人的,就是人自身保有的实实在在的生命和显示个体生命风貌的真情真性。

因此,如果为贪欲而劳神,为名利而斗狠,心系于外物而放弃自身德性的修养,放弃善、真而行于邪道,患得患失,虚饰矫情,那只是一种生命的自损。君子乐道,达者知命。在人生的旅途中,虽不一定要禁绝欲念,但总该常怀赤子之心。能真实本色,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温润和缓,自然也就能心安理得,无愧无悔,身心安适,乐以忘忧了。能持真性,方能为真人,方能有真的人生。所以孟子说,一个人能充分认识自己善良的本心,也就懂得了什么是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也就懂得了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也就能懂得如何对待天命。无论短命或长寿,都不三心二意,修养身心,顺天而行,便可安身立命。

人生就要贵真求善。于艰难的生活中保持一份乐观,于多舛的人生中去发掘生活中快乐的泉源,品味出生活的厚重与生命的顽强。要淡泊功名利禄。功利让人在得失的谋划中变得偏狭小气、目光短浅;功利让人在锐意贪求中身心劳损;功利顾虑重,本性处事难。要从平淡朴素中领略返璞归真,从生活的感受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拓展自己的胸怀。不浮躁、不张狂、不逞强、不气馁,无过分之喜,也无极端之忧。能宠辱不惊,雍容大度,胸中融得下八方风雨、四海浪涛。对自已取得的成功能含蓄从容,对那些没得到的也能超然淡泊。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一种无所挂碍的精神舒展,更是一种胸怀坦荡的乐天知命。任何生命都挣脱不了时间的束缚,时间却保留了生命的痕迹,留下的是心灵的丰盛。纵无丰功伟业,也有几番坎坷,几番沧桑。当我们感觉到自己这弱小的生命竟能与波澜壮阔的历史交织时,在悠悠往事的回味中总该有几分感动、几分欣慰。思想成熟而深刻,感情细腻而丰富。历尽沧桑世事与坎坷人生,我们“成熟了”却又失去了做人的本真,失去了自己原来的天真淳朴的自然天性。这样的人生必将索然无味。

做人要贵真求善,这是孟子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做人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