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知与行:成就如尧舜般的圣人,带来希望与行动

国学知与行:成就如尧舜般的圣人,带来希望与行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皆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因而我们的生命永远充满着希望。许多人总在抱怨生命,诅咒人生,那肯定是因为他们没能托起自己人生中希望的太阳。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希望就变质为一种妄想。因为人人皆可达到尧舜的境界……

国学知与行:成就如尧舜般的圣人,带来希望与行动

9.人皆可以为尧舜

[原文] 孟子曰:“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译文] 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叫做大,大的升华叫做圣,圣的升华叫做神。”

现代汉语中,“圣”与“神”合用,往往表示人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境界。为此,许多人断言,这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界。其实这种结论是错误的。只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我们的人生就会因目标的确定而充实,因充实而达到人生的神圣之境。倘若认为神圣的人生之境只有伟大的人才能达到,那我们无疑在给自己的生命张一道自缚的网。我们必须突破人生这个网。事实上,伟人圣贤原本也是凡人,只是他们是生活中的勇士,敢于突破诸多的生命之网,故而造就了不凡的业绩而赢得众人的崇仰。

苏格拉底年轻时,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许多缺陷将妨碍他事业的成功,便下决心改变它。结果他做到了这一点,并因此名垂千古。苏格拉底的成功印证了歌德的一句名言:“人是只需坚定,向着目标前行;这世界对于有为者并不默然。”因此只要抖擞精神向前行,我们就能达到“圣人”之境。

我们正是在抖擞精神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才体验到伟人所拥有的那种博大、神圣的生命底蕴的。人皆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因而我们的生命永远充满着希望。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从东方的佛教到西方的基督教均把“希望”列为生命真谛的缘由。佛教称希望为人生通达无碍的禅机,而《圣经》则有“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爱就永不止息”之说。所以,心怀希望,我们对生命的爱才能永不止息。(www.daowen.com)

是的,在人生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日子像一块冰,永远沉默而忧郁;日子也像一双竹筷,夹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日子更像一道复杂的四则运算题,总有理还乱的情绪。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悲观沮丧,因为我们毕竟还有希望。海伦·凯勒在《明天》一文中这样写道:“明天,其中孕育着多少个希望啊!不管今天是多么沮丧,黑暗随着乌云、恐怖、疾病、死亡,也许会接踵而至,但是明天总会来的,它会带来美好。”

许多人总在抱怨生命,诅咒人生,那肯定是因为他们没能托起自己人生中希望的太阳

希望还是一种现实。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希望就变质为一种妄想。生命中真正的希望绝不是挂在墙上不能充饥的画饼,而是贯通于现实中的一种行动。我们有希望,也就有目标,也就会行动,从而也就会有结果。或许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称希望为生活中的太阳,照亮我们的人生,温暖我们的感情,在我们迎接种种挑战中,看到似锦的生命前程。

倘若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蕴藏着希望的禅机,那么,我们的生命肯定会达到“大通智胜佛”的境界。

有了希望,就赶快行动吧。因为人人皆可达到尧舜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