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知与行:仁者爱人,孟子论仁爱之义

国学知与行:仁者爱人,孟子论仁爱之义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仁者爱人[原文]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讲仁又有了新的含义。爱使人相互联结,使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仁爱是人的天性,或者说,应该成为人的天性。无爱无恨的人是麻木迟钝,有恨无爱的人是冷酷无情。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必须建立起对人的信心。

国学知与行:仁者爱人,孟子论仁爱之义

1.仁者爱人

[原文]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译文] 孟子说:“仁就是人。二者合起来就是道。”

孟子讲仁又有了新的含义。他说“仁就是人”,又说“仁”和“人”合起来,就是“道”,就是立身之本。仁是人,以仁律己,就是把自己当人看,守仁就是守住自己,守住自己的人性。道即是人道,重道也就是重人。世界是人的世界,得道即是得人,得道也就是得世界。以此修身,我们就会珍惜自己,把人生看成一个美丽的、使人及人的世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便不会随意处置自己。以此养性,我们就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气平和,精神旷达。不惧死,不偷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渊履冰而心不惊。人是自然的化育,来于尘土,终会归于尘土。生死本相依,生由不得我,死我亦不能抗拒,所以生亦乐事,死亦乐事,归根到底,威武不能屈的是真性情,富贵不能淫的是人本性,贫贱不能移的是真人生。不逐利,不贪求,当取则取,不当取则不沾,一切依自然而定。一筐饭不嫌少,能饱肚子就心满意足,十万金钱,九五之尊,得之亦无可喜。厚禄高官实乃身外之物,为之失去本性,也就失去了自己,轻重相衡,实不合算。不抱怨,不自悔,周公都会有错,都会有所不能,何况自己本属凡人。

仁就是人,仁心就是人心,就是仁爱之心,爱人之心。人需要爱,世界需要爱。爱使人相互联结,使世界成为人的世界。地球本是人居于其中的一个大家庭,人字的一撇一捺就意味着人与人的相互支撑——无爱不成人的世界。人要爱人,世界应该充满爱。有爱,人的世界才会充满盎然生机,有人爱,能爱人,我们才能品尝到生之欢乐,才能有不竭的生之热情——无爱的世界只是一片冷寂的荒漠。以仁心待人,这仁心本是我们固有的天性。比如我们怜爱幼小,这就是仁爱的萌芽,也是仁爱的表征。所以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譬如现在一个小孩子要掉进井里,任何人看到都会有惊骇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和这小孩的父母攀结交情,不是为着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美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处在危险中的孩子的哭声,而是出自人的天性。(www.daowen.com)

仁爱是人的天性,或者说,应该成为人的天性。无爱无恨的人是麻木迟钝,有恨无爱的人是冷酷无情。一个以仁爱之心待人的人,可能因为过分的慷慨付出和过分的忍让宽容而做错事情,但是从他们的心性看仍不失为真人。而那些没有爱心的人,他们也许会因为冷酷而成为成功的窃国者或腰缠万贯的商人,但他们本身不过是尘世的一个污点,他们的人生充其量也只是一幕瞬间即逝的笑剧。所以孟子还说:“没有仁爱之心,是不能算作人的。”

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必须建立起对人的信心。要相信人能向善,人能行善,相信我们可以向这个世界施予我们的爱心。当然,也不排除人性也有恶的一面,也不排除人间有恶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自然,也是规律。有善就有恶,有好必有坏,忠奸并立,正反相衬,这是人世的正常,如果大家都一样,反而不正常了。但是,无论如何,世上还是好人多。即使隔三差五总有见死不救、见义不能勇为的事情发生,但那毕竟还是茫茫人海中的极少数。生活中还有大量的于危难中见真情的真人、善人在,比如1998年中国的抗洪救灾,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目共睹是人间真情。如果仅以那么几例人间恶行为据,以为人本来都是坏的,那就是以偏概全了。

总之,对人有信心才能宽以待人,不会因为人的某些缺点弱点或一时一事的失误去苛责人;对人有信心,才能诚以待人,因为相信人有其善,人能为善,便没有必要去疑人防人。更重要的,对人有信心,才能对生活有信心,才能对社会有信心,才能对人生有信心,才能于艰难的生活中保有一分可贵的乐观,才能于多舛的人生中见出生之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